谢永明
广西漓昇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 530000
摘要:脱贫攻坚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研讨的热点问题,而如何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的衔接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电力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领域一个重要产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可充当电力先行官,能充分彰显“大国重器”和“顶梁柱”的作用,尤其是供电服务中的那最后一公里的农村配电网建设对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10kV;农村配网线路;改造施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3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农村配电网建设时间较长,大多只符合20世纪初期农村用电需求,缺乏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安全性、可拓展性较差,适用效果欠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结合区域输配电需求,对配网负荷、配网结构、线路铺设等进行全面调整和优化,形成合理的配网架构,实现有效的负荷分配,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配电网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
1农村配电网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现状
当下,农村配电网的电气自动化实施供电主要采用集成和管理的方法,最大限度根据自动化和信息的性质来供电;在电力控制上,应用程序控制子系统,并有效对其监督。使系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确保实时信息与预设目标相匹配。对于相对复杂的要求,可以使用软件和硬件系统来协调系统的内部功能。在系统结构方面,采用通用的设计方法,有效地连接两个系统,以确保通信的即时性,大大提高了电力管理效率。现在农村配电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适用的技术和系统主要如下。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整个农村电网利用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管理整个农村的电网,并对电网进行系统化的监控,采用分级化的调控方法,区域作为分级手段对电网进行调度。另外,农村配电网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随时掌握电网的运行状况,并根据各个地区的电网运行要求做出相应的调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随时监控数据,而且可以获得更精确的监控信息,保证了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另外,农村配电网改造和建设,离不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同时还有效地使用了光纤终端、配电站、子站等多种结构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通信质量,还充分利用了数字信息使用自动化技术手段,将配电转换为数字信息,然后将其快速传输到下一个端点,然后使用设备的控制功能控制整个变更过程,有效地执行转换工作,从而提高了分发质量且保证了分发效率。最后,将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应用到变电站中。涉及变电站的操作面临着更加复杂和艰巨的处理任务。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防止人工工作中的错误。为变电站的安全提供了重要保证。此外,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对各种设备进行分类,并真正实现多个目标,例如同时管理,同时监控和高效维护。可以大大减轻人力的工作负担,并确保最大的能源使用效率。
210kV农村配网线路改造施工安全管理
2.1提升专供能力和环网率
新农村配电网规划过程中要从单辐射环网转变为多辐射环网,形成新的线路联络,使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以全面提升。如在专供电区域可以实现多线路关节点联通,设置主备,一旦主线出现故障,及时启动备用线路,形成有效保护;典型接线联络线路中可以针对负载裕度做好线路投切,通过合理投切优化线路的环网输配电效果,避免由部分线路故障导致的区域停电问题;而较为复杂的联络线路则可适当接线拆分,形成不同分支,降低停电风险。
2.2优化区域输配电负荷
新农村配电网规划过程中要根据环境参数、用电情况、节假日状况等做好用电负荷特征的分析,实施相应参数优化和调整。如在负荷增长较快的地区应充分把握其开发项目和建设项目情况,在负荷占比和负荷特征基础上快速确定区域内电量变化趋势,判断用电峰值,形成合理的用电调配;在春节、国庆等法定节假日,要考虑居民用电量和商业用电量情况,按照区域需求实时调整负荷分配情况,通过线路调整、电价调整等保证用户正常用电。
2.3保证智能规划适度超前
新农村配电网规划过程中要全面把握好智能规划指标,在智能用电基础上做好装备的选择和方案的设置。常规配电网中已经开始启用远程监控体系和备自投系统,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架空线路规划时可以采用国外先进经验,进行绝缘化和电缆化处理,针对故障率较高的地区,应适当设置隔离和防护装置,从而保证智能配电效益等。尤其是要采用智能系统对新农村配电柜用电量进行动态评估,在多重计算口径基础上得到可靠数据,形成对应的设备、装置和线路,从根本上避免高低压地磁环网导致的线损或事故,使新农村配电网能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2.4对主站自动化系统进行改造
为了升级农村智能电网配电主站的自动化系统,有必要对农村配电网中SCADA主站系统,电网配电软件系统,电网配电系统进行改变。电网配电数据采集系统(SCADA主站系统)是整个电网控制系统的核心,对整个配电系统的运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配电网数据收集监控系统有配电网远程终端设备服务器,地理位置监视服务器,调试与报告工作站,数据采集和监视服务器几部分。电网配电的远程终端设备服务器系统是前置机服务器,如果其中一个发生故障,则配电系统通过将相关数据发送到另一台前端服务器来保证配电系统能够继续顺利工作。从系统运行过程的角度来看,配电主站系统的子站服务器是为了配电系统前置机服务器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将数据信息传输到配电系统前端服务器,然后配电系统前置机接收子站服务器信息,随后处理和存储,最后在配电主站系统中共享。配电系统自动升级后,配电系统的运行状况能够利用软件系统进行分析,而且针对系统故障采取一定措施。利用上面的方法,能够达到农村配电系统自动化的目的。
2.5使配电网更加自动化
当下,中国的一些农村地区加入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并与配电网络融合在一起。一般而言,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其优点是配电网络的集成、中低级网络数字化等几个层面。在这个基础上,优先加入先进的应用型软件,并利用输电网络理论算法对配电网内的数据处理后,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有必要对配电网的运行进行预测并明确承载能力。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正确性。采用这种方式,信息传输速度更快,结果更准确,充分利用了控制系统的作用,发挥了独特的应用价值。
2.6科学布局,全节点监测运行工况
系统根据全省使用人员的权限,按管辖区域、线路、配变、用户的层级关系,全节点监测运行工况。通过选择不同时间段,管理人员可实时了解所管辖区域内的线路故障、配变的各类预警信息。系统统计、排序和分析后,确定需运维人员关注的节点设备。确定台区后,通过电流、电压曲线比对分析以及系统提供的各类运算指标,进行深入分析。
结束语
在新时期新农村配电网规划时必须从可靠性和经济性指标出发,形成安全、高效的设计方案,做好配电网的拓展和优化,形成系统化、层次化电网架构。要全面把握好新农村配电网容量现状,在自动化、智能化基础上实现配电网的全面升级,保证规划和建设的前瞻效果。要最大限度降低线损,提升用户用电质量,从多方面出发,实现配电网规划的全面优化,使其能够契合新时期用户用电需求。
参考文献
[1]娄凤强,聂其兵.试论电网规划设计的内容及基本要求[J].电子制作,2014(5):90.
[2]鲍雪平,沈文良,俞伟,等.基于“网格化”的农村智能配电网规划[J].农村电气化,2016(5):11-12.
[3]徐强,曹俊华.提高农村配电网节能经济运行措施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