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
定西供电公司 甘肃 定西 743000
摘要: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关键构成单位,发挥出了核心效用。智能化技术的深入应用,变电站发挥出的效应越来越大。变电站智能化在工作时,充分应用数字网络设施,联合不同的运转体系,从而集中管理变电站。变电站的智能化,可对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监控,提升了其自主管理能力,减少或完全规避了一些不良情况。不过,由于智能化变电站本身构成复杂,对科技水准要求高。这就需要时刻优化升级技术,维护智能化变电站的稳定性,从而发挥出更大效果。
关键词:变电运维技术;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
1变电运维中的智能化体系结构分析
在变电运维技术中,可以从结构方面将智能化技术划分为站控层、间隔层与过程层。对于过程层来说,主要为变电站智能化技术的一次元件总称,包括电流互感器、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智能化设备;站控层、过程层与间隔层的二次设备,涉及保护装置、监测装置和测控装置。智能化间隔层能够关联站控层与过程层,将间隔数据作用到一次设备中,包括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属于高级管理体系。站控层可以有效控制设备监控、信息交互、操作开关和数据收集等智能化操作。
2变电运维应用智能化技术面临问题
2.1电子式互感器保护反应较慢
与一般的互感器相比,电子式互感器在传输数据方面,数据是从互感器内部直接发送给交换器或是测控装置的,其实会涉及到众多中间环节,而中间环节的存在,导致传输数据时间逐渐被拉长。另外,在对跳闸口附近的系统终端进行保护处理时,互感器保护时间也会被拉长。电子式互感器从最开始的传输数据到之后的单元合并,再到最后的保护装置,整个流程称之为采样,而保护装置接入断路器,这一环节称之为跳闸。通过与以往的变电站对比,电子式互感器传输数据、合并单元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总的来说,变电运维智能化反而要比以往的变电运维技术在智能互感器保护反应方面要慢。
2.2相对较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长期以来,电网系统建设过程中,始终将变电设备使用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放在首位,但是智能化变电维护技术在这两个方面的表现却不尽人意。首先,安全性不是很好。传统变电站往往采用点对点的通信模式,相较于该技术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其交互机制表现出显著性局部的特点。一般该技术主要通过对等的信息沟通方式,能够在局域网内使全部的IED信息统一起来,如果不及时对数据资料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则当整个系统中任何一点局域网被破坏,必然要对整个变电系统带来严重的负面作用。变电系统中的IED是没有点对点对接特点的,因此设备相互间也没有相应的间隔点,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通过相关软件来进行防护,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所以,IED集控体系会影响到变电系统的安全。变电系统中的各项功能能够通过相应的软件来完成,由此可知,软件信息的安全性在其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从上述来看,安全体系关系着整个变电系统的安全性,即使截止到现在,智能化变电运维技术的安全性仍然较差。
其次,相对较差的稳定性。其中的互感器为有源电子,因此它的中间必须配备相应的有源电子元件才能发挥作用,由此必然会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除此以外,光学互感器同样无法摆脱外界条件的干扰,同样会影响到其稳定性,究其根由,关键是由于光纤和玻璃之间的连接存在问题。不仅如此,高压电子互感器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电磁场以及输送路径的影响,并会对信号的传送产生负面作用,将导致波段急畸形变化、波的不稳定性等结果。针对以上各个问题,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保护。
3我国变电站变电运维技术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实践
3.1信息保障体系
在变电运行的过程中,信息网技术是大数据智能化的关键,包括控制面和转换过程层,以及整个智能化操作。在交流电测量领域的信息收集和信息交流有助于网络的智能化技术的使用。在建设智能网络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信息网络保护系统。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的效率以及管理水平。在智能电力系统管理和智能网络领域的交流控制的基础上,需要有一些关键的条件,信息的获取途径和下载方法需要安全稳定。这些条件在目前变电运行操作中使用的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整个变电运行系统的网络信息系统不稳定,不同信息之间缺乏联系。
3.2智能互感器保护反应的分析
要针对电子互感器的信息传输与交换器测控装置内容进行分析。具体来讲就是要在智能互感器的中间单元中设置自动化合并环节,结合大量中间环节建立一般智能互感器,分析数据传送时间中的数据增加内容,同时对智能变电系统终端的保护处理内容进行分析,相应延长数据处理内容。相比于传统变电站,它需要结合智能互感器的智能终端、光纤数据传输合并单元进行分析,并合理处理该合并单元延时性特征,确保其延时延长时间大约控制在6.5~7.5ms左右。在研究智能互感器保护反应过程中,需要对其表现相对偏差的安全稳定性特征进行分析,着重分析电网系统建设过程,并对变电设备中的吗有些应用技术稳定性与安全性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保证智能化变电维护技术应用到位。在针对其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过程中,需要采用到点对点信息沟通模式,结合局域网内部IED信息进行统一处理优化,保证数据资料采集科学合理,防护到位。再一点就是对变电系统运行中所产生的一切负面信息内容进行分析,保证变电系统中的IED模块能够实现点对点对接,为系统建立内部将个点。该将个点就主要基于IED疾控体系实现变电系统安全保障,以此来追求实现对软件信息安全性的有效突出,解决传统系统中变电运维技术安全性表现较差的现实问题。
再者,要解决它的稳定性偏差问题。这其中采用到了有源电子互感器,主要对它所配备的有源电子元件进行分析,了解其系统稳定性影响变化问题,结合光学互感器对外界条件干扰内容进行分析,保证其光纤、玻璃连接稳定性表现到位。在该过程中,还需要对它的高压电子互感器运行过程进行分析,主要是分析其过程受到电磁场输送路径所带来的诸多影响,了解其信号传送所产生的负面作用,避免出现波段急畸形变化,对波的不稳定性结果进行分析。结合这一问题,可采取科学管理措施对系统中的不同应用模块进行针对性保护。
3.3智能化继电保护校验技术的分析
要对智能化继电保护校验技术进行分析,通过光纤首先完善信息输送过程,然后基于一般光纤通信对其变电运维一次设备内容进行分析,并采集数据资料进行就地数据转化,为未来的数字化传输方式提供优良技术条件。再一方面,需要对保护装置数据接收内容进行分析,利用网络信息接收继电保护功能对网络信息内容进行传输,确保数字保护背景下测试方法应用到位,追求实现规范制度严格化操作。在关键技术设备应用方面主要采用到了保护测试仪,该保护测试仪可能实现单对单、单对多两种模式,同时采用两条光纤网线,对保护测试仪器进行长距离连线,快速完成各项测试工作。在进行组合系统改造过程中,需要重点分析电流与电压两点技术内容,确保二者在变电系统中绝对稳定,成为稳定技术基础。为有效满足电子式互感器与合并单元的实际运行要求,需要基于220kV智能变电站负荷重要性进行分析,有效提升其内部供电可靠性,满足系统改造技术要求。再者就是要采用到电磁式互感器配合合并电单元组合模式,有效强化针对电流回路问题的判断,减少互感器二次回路所发生的故障问题,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到位。
4结束语
变电运维技术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变电站运维环节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还能够从根本上提升管理变电站的水准。相关企业单位必须意识到智能化技术运用在变电运维技术中的关键性,及时地对变电站系统内的各项设备进行检查,从而保障变电站内设备能够稳定正常的运行,提升企业单位运营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姚智.变电运维技术中的智能化技术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04):195.
[2]余少龙.电力变电系统的智能化技术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19,36(06):98-99.
[3]于东.变电运维技术中的智能化技术[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09):54-55+59.
[4]秦汉玮.变电运维技术中的智能化技术[J].农村电气化,2018(0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