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星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江津区供电分公司 重庆 402260
摘 要:互动化、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整体目标,而电力工程技术则是我国构建智能电网的关键手段和重要技术。通过分析和研究电力工程技术对智能电网的重要性,明确电力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功能和作用,能够有效推动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进程,发挥智能电网在国民经济、资源配置及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全面及健康发展。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
1 智能电网的技术
(1)低污染性。通常来说,任何技术手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不利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在应用科技手段构建智能电网时,应充分分析技术指标是否满足生态保护的要求,是否对气候环境造成影响,是否属于清洁型技术。(2)智能化。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电力企业采用的科学技术,无论是技术诊断还是技术指标,都要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为目标,这样才能帮助电网系统实现智能调控运转参数和智能修复常见故障,进而实现电网系统结合实际需求进行智能化管理、修复及维护等工作,以此降低电力企业的经济投入,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3)互动性。电力企业要想提升智能电网的运行效率,必须提升技术的互动性。通常来说,互动性既体现在各大电网的组成技术上,也体现在服务端和客户端的衔接上,能够有效提升智能电网的服务效率和质量。但在宏观层面上,智能电网在技术应用上必须考虑具体的经济指标,重视交互式控制技术的应用,以此提升网络运营技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提高智能电网在电力输送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
2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重要性
2.1 保障智能电网安全
国内智能电网结构比较薄弱,尤其在配电、输电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必须加大交流输电设备的研究力度,优化网架结构。大电网(大型智能电网)互联是智能电网建设与发展的主要趋势,由于交直流电网结构复杂,控制难度日渐加大,且极端的外部灾害和自然气候会对大电网的健康运行造成严重影响。而将电力工程技术应用到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调控制电网系统,使其充分控制输配系统的潮流分配,优化网架结构,控制故障的传播范围,提升电网装置的故障修复能力,进而为大电网的健康运转提供保障。
2.2 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根据相关实践研究发现,分散性、大规模的清洁型能源(主要包括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拥有较为鲜明的不确定性、间歇性问题,并对智能电网的可靠性运转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在构建智能电网过程中,需要电力企业利用电网系统控制和预测清洁能源的发电质量,推动清洁能源在电力产业中的发展。将电力技术融入智能电网构建的过程中,可以确保清洁能源的分布式、大规模地送出,使电力企业提升智能电网对清洁能源的适应性和兼容性,进而为国家大规模、大范围地应用清洁能源奠定基础,提升智能电网的节能性与环保性。
2.3 提升电力装置稳定性
电力技术在智能电网构建中的应用已获得显著成果。然而,企业在应用电力技术的过程中还没有构建出相对完善的经济性、可靠性评估机制。因此,如何评估电力装置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成为电力企业现代化、信息化及数字化发展的基本难题。通常来说,安全应用电网技术是电力企业构建智能电网的基本要求,但由于企业对“电力换流技术”的大量使用,导致电网系统出现“同步电机次同步问题”和“谐波不均衡现象”,严重影响智能电网构建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应用电力工程技术能够有效挖掘电力装置在智能电网中的输电特性,保障电力装置的稳定性,提升智能电网系统的安全性。
2.4 提高供电质量和效率
微型电网、光伏电网、风电场等挂网或并网运行都会严重影响智能电网的电能质量,影响企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伴随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用户和供电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如何有效提升电能的利用质量和效率,逐渐成为企业和用户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将电力技术应用到智能电网的构建中,能够有效提高智能电网的配电质量,增进电力企业和用户之间的联系,提供高效、优质电能的有效供应,推动电力企业健康发展,为国家市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电力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策略
3.1 柔性输电的应用
将电力工程技术及其装置应用到智能电网输电配电环节中,能够有效降低能源耗损率,提升电力输送质量,并且可以有效缓解能源紧张问题,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优化电网的资源体系。通常来讲,电力工程技术中的柔性输电技术能够在不经过大范围调整的情况下,提升自身的配电功能,使核电、光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得到远距离的配送和输送,进而提升清洁能源的配送质量,优化现有电网资源,解决能源不均衡分配问题,使电力发电和输电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此外,由于柔性输电装置的换流器能够实现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的独立控制,可以极大地提升潮流的控制质量,使智能电网的换流站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独立调节和自主控制,减少互联站的通信频率,提升换流的质量。而在实践应用中,国家已经构建了200余个风力发电厂,但如何解决大范围输电配电问题,一直是困扰电力企业的基本问题,而将柔性输电应用到智能电网建设中能够有效破解大规模并网问题。
3.2 电能技术的应用
电能技术是电力技术的核心技术,能够有效满足工业发展需求,提升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提升社会经济效益。要想在智能电网构建中充分应用电能技术,需要构建相对完善的等级划分机制及质量评价体系,并在结合智能电网经济性要求的前提下,构建内部技术评估及外部经济性评价机制,使电能技术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电能技术主要包括“静止补偿技术”“电气化平衡技术”“调谐滤波技术”及“指令控制技术”等。其中,电能控制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智能电网的供配电质量,调节用户在用电低谷期和高峰期的电能使用量,进而提升电能使用的经济性与节能性,满足智能电网对电力技术智能化发展的需求。
3.3 转换技术的应用
在智能电网构建中,转换技术主要应用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间歇性能源的聚群调节和并网运行的过程中,关键技术包括“电网能源转换”“轨道能源反馈”“蓄能变频”“规模化充电”“功率调节”等。为使转换技术真正融入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清洁能源类型,构建出科学的电源布局和结构体系,使转换技术能够充分提升自身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的控制和协调质量,提升智能电网的配置效率,实现电力企业对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和控制。继而在智能电网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电力企业健康发展,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使清洁能源利用成为国家构建生态型社会的基本内容。
结束语:
电力工程技术对国家智能电网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能够契合智能电网建设对经济性、节能性及智能性的发展需求,有效解决智能电网在清洁能源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输配电质量和效率,优化智能电网结构,提升智能电网装置及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智能电网更契合市场发展需求,进而提升国民生活品质,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俊勇“.智能电网综述”技术讲座第四讲: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电力工程,2010,8(4):67-70.
[2]汤广福,贺之渊,曹均正,等.2012年国际大电网会议系列报道——高压直流输电和电力工程技术最新进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24):1-3,78.
[3]袁小明.面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智能电网关键技术[A].中国自动化学会.2015年中国自动化大会摘要集[C].武汉:中国自动化大会,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