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第3期   作者:南智伟
[导读] 智能配电网和配电自动化是电力系统改革的衍生物,随着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南智伟
        国网康保县供电公司  河北张家口 076600
        摘要:智能配电网和配电自动化是电力系统改革的衍生物,随着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配电自动化已成为时代和市场的基本要求,在市场的推动下,电力系统的发展更加注重低碳发展,智能配电网改变了整体电力运行模式,并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更科学的电网系统,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而且推动了整个电力行业的改革。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配电;自动化
        前言
        电网实现自动化配置是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智能配电网和配电自动化是时代的选择,也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本文对智能配电网和配电自动化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1智能配电网应用模式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电网配电模式,提高了配电效率,实现了对供电运行过程的实时监控,对电力系统发生的故障能够迅速地进行分析,并根据故障情况进行自动分析,从而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维修效率。与传统的电力运行模式相比,该模式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管理效率,而且建立了监控系统,实现了人-机交互,为电力人员施工提供技术支持,保证了检修工作的效率。智能化配电网络采用多种技术,可实现配电自动化,提高配电系统整体运行效率。
        1.1故障定位技术
        故障定位系统是实现配电自动化的重要技术手段,该技术的应用能够迅速解决供电故障,确保供电安全,在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根据故障指示器全面查找故障点,将故障情况反馈给控制部门,控制部门根据反馈安排施工人员,迅速解决供电故障,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故障定位系统目前已经比较成熟,它以定位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能够全面获取电网故障情况,为工作人员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1.2就地馈线自动化技术
        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把电网中发生故障的部分隔离开来,因为电网系统是一个整体,局部系统发生故障时,可能导致整个电网系统瘫痪,从而造成更严重的损失,应用该技术可以很好地把发生故障的电网系统隔离开来,减少损失。电网运行中,如果发生故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修和排除,工作量大,而且耗时长,利用该技术可对电网发生故障后的电力进行自动隔离,利用自动开关对故障线路进行隔离处理,避免故障部位进一步扩散,从而影响整个供电系统,解决电力故障后,可自动恢复供电,减少了故障排除过程,节约了大量的维修时间。该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将断路器或重合器安装到馈线出口,与电力保护装置相结合,对故障电流进行截断,将整体分成几个部分,对联络处采用负荷开关配置相应的继电保护,实现对故障电流的隔离,并采用合理的整定参数对故障电流进行阻断,通过不同部分的配合,实现故障区域的断电和正常供电,从而提高供电效率。
        1.3集中馈线自动技术
        该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是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采集技术为支撑,实现对配电网系统的实时监控,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电力系统发生故障,都可以进行监控,并根据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应用该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检测效率,减少人工检测环节,在最短的时间内隔离故障区,防止故障区蔓延,保证其他区域供电正常,集中馈线自动化技术能完成电力运行的动态检测,为监控室提供相关数据,从而提高供电质量。
        1.4调配一体化技术
        采用配电网综合调度技术,可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使电力工作者随时掌握配电网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配电网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故障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供电网运行效率,确保正常供电。采用调配一体化技术,可保证系统的均衡发展,可处理一定的电力故障,监测配网运行,检查供电系统是否正常,并可根据实际电网运行的需要,对系统设置进行调整,不断优化技术提供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1.5信息采集技术
        在整个电网系统中,信息采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能够完成各环节的信息传递,从而达到各种技术的正常运行,目前,输变电系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局部配电网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很大,一些故障无法正常维修,不仅需要花费很长的检测时间,而且要耗费一定的财力和人力,成本很高,因此,采用一种新的技术,可以解决一些局部故障,从而减少检查环节,提高故障检修质量。采用信息采集技术,可以解决传统技术的不足,通过电力信息和数据的采集来完成检测和故障维护,但要使信息技术永无止境地优化,就必须实现设备网络化,应用因特网技术,构建智能电网,在此同时,还必须将多种技术结合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将用电设备、储能设备、重点检测设备、感应设备应用于智能电网系统中,对电网的实施环境、运行状况进行数据采集,根据数据建立电网故障模型,为电力维修人员提供更为明显的故障理论支持,创造出基于自动化的智能电网系统,提高整个电网的运行效率。
        2搭建自动化的电网运维平台
        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动化电网运行系统的作用,就需要构建自动化电网运行平台,将电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加以预防,从而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提高电网运行的精度,对电网运行中的故障进行全面的故障排查,提升电网运行的机能和故障解决的机能,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为此,构建自动化电网运行平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构建信息采集中心
        建立信息采集中心,可对电网运行中的信息进行综合管理,为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科学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建立信息采集装置,可对电网运行中的信息进行动态采集,根据信息分析电力系统故障,为电力工作者提供理论数据,帮助电力工作者解决实际问题,在采集信息数据时,要让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采集,采集后,要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
        2.2建立配网运维专家中心
        为了实现智能电网的高效率,需要建立相应的配网运营专家中心,由专业的电力运营技术人员组成更系统化的专家队伍,并广泛地学习和收集相关的运营技术,在此基础上,建立网上服务平台,提供在线服务,为智能电网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2.3建立配网运维诊断中心
        通过建立配网运行诊断中心,能够实时、动态地了解配网运行中的故障,从而为电网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全方位诊断法、故障定位法对电网局部故障进行判断,减少了电力故障的检测流程,提高了电网整体故障检测效率。
        2.4建立关键案例分析中心
        尽管各故障类型各不相同,但往往有相同之处,因此,建立关键故障案例分析中心,可以为解决电力故障提供一些思路,对关键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帮助电力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智能电网的功能,在后期处理其它类似的电力故障问题时,也可供参考。
        2.5建立服务互交平台
        互通式业务平台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加强电力系统之间的沟通,减少电力故障解决过程中的沟通障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互通式业务平台的建立,主要采用现代通信软件作为技术载体,如利用微信建立互通式业务平台,设计用户界面,为自动化配电网工作人员提供解决故障的方法和技术,从公共平台上发表常见电力系统故障的文章,阐明解决故障的方法和技术,公布相关的操作知识,为电力系统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保证电网技术人员通过网络实时获取相关信息,从而有效地完成工作。
        结语
        总之,智能配电网和配电自动化是电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践中,要深入理解各种应用技术,合理地运用它们,以发挥它们的作用,达到高效配电自动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加生.基于智能配电网的配电自动化改造建设探究[J].新型工业化,2019,909:9-13.
        [2]李慧颖.供电企业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和应用[J].科技风,2019,(35):163.
        [3]张星.浅析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1):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