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丽娇 赵鸿
云南云金地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而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新时期我国主要的空间治理手段,其在村庄层面的规划路径及策略能够有效加快乡村振兴及城乡融合发展进程。
关键词:乡村振兴 国土空间规划 村庄规划
1目前乡村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现状分析
1.1村庄层面的国土空间资源缺乏合理配置和有效管控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规划管理部门,依然分为国土资源管理部分、城乡规划管理部分,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足鼎立”的情况,各规划主管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合作管理机制。由于各部门多种编制标准并存,规划方案无法得到有效衔接,从而使得编制周期被人为拉长、行政审批低效、社会资源浪费、国土空间资源缺乏合理配置和有效管控。
从技术体系来看,乡村规划存在基础数据不足、编制时效及侧重点不同、用地分类标准差异、空间管控手段差异等实际问题。从管理体系来看,管理部门职能被分割,各部门自有一套完整的规划条例、编制流程、审批制度及管理方案。从制度体系来看,乡村规划尚未形成合理有效的空间规划体系,缺乏统一的规划引领。
1.2乡村功能僵化、空间活力不足
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较低,在国土空间规划方面也更重工业、重城市,导致多数乡村地区长期处于以传统农耕业主导的单一化发展,乡村功能严重僵化,空间活力不足。在城市“增量扩张”的发展语境下,乡村地区被视为城市建设空间释放点,社会资本及城市文化的进入,使得原本稳定的乡村空间有了太多变化的可能,乡村产业经济迎来利好机会的同时,环境污染、基础设施配置不足等问题也随之出现,乡村社会空间结构产生变革。虽然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为乡村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乡村规划发展的困境,但乡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问题仍然存在。
1.3 乡土特色风貌逐渐消亡
目前不少地区在乡村规划编制工作中简单套用城市建设模式,这类城市化的乡村规划虽然使得村庄人居环境得到了提升,但村庄原有乡土风貌受到破坏,其主要表现为村庄建筑风格固化、村庄开发倾向城市化、村庄景观趋同化。村庄传统民居被一栋栋独立洋房所替代,传统巷道原有的青砖石板也被硬质水泥所取代,乡村空间变得“千村一面”乡村国土规划忽略了本土传统民俗文化的内生价值,缺乏对村庄乡土特色及历史文脉资源的挖掘,乡村风貌呈现出千篇一律、毫无个性。
1.4 乡村规划发展内驱力不足
随着国家对乡村规划编制工作的日益重视,各省市县区相继提出了各类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及要求,政府从引导者转变为主导者,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对乡村地区的建设发展提供指引,呈现“终极蓝图”式的目标发展导向。这种“自上而下”的规划逻辑相对固化,大多时候无法把握乡村地区实际发展需求,缺乏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规划体系建构,内驱力不足。
2 乡村振兴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方向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发展语境下,国土空间规划不仅应关注物质层面的优化提升,更应当关注产业、文化及治理体系等方面的深层次变革。实现乡村地区的振兴发展应正视城乡发展的差异,凸显乡村地区的多元价值,超越乡村追赶城市的经济价值主导逻辑,实现乡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视角下赋予国土空间规划新的内涵和功能。
2.1统筹乡村空间与文化精神振兴。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切入点,推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凸显乡村的社会文化价值,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兼顾乡村传统文化及风貌的保护,维护乡村独特的魅力,提升
乡村地域生态、文化功能。
2.2整合乡村经济发展要素,提振乡村发展活力。
通过对乡村土地利用格局的规划整理,盘活乡村土地资源,促进乡村业态多元化发展,推动乡村人口结构及土地功能转变,实现乡村“人口—土地—产业”的协调耦合。
2.3协调乡村生态格局与治理体系。
乡村生态空间的连续格局需要通过国土空间规划来梳理,通过空间格局的优化,进而探索开发区域、基层自治组织、乡村社区等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适度加强对乡村生态空间地域的刚性管制与乡村空间治理的柔性引导,实现乡村空间体系与组织治理体系重构的有效衔接。
3乡村振兴视角下村庄层面国土空间规划的的路径
3.1重构乡村生态格局,提升乡村生态空间质量
目前乡村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向乡村扩展而日益严峻。村庄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应实现乡村地区空间结构和功能结构的优化。在国土空间规划要注意对乡村生态景观要素的保护和规划。同时,还需从城乡统筹的国土开发格局来看待乡村生态空间布局的优化过程,对乡村社会经济发展要素进行综合考虑,建构镇村生态集聚网络格局,形成“点-线-面”三级连续的生态空间体系,优化乡村地域系统空间功能结构。探索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整治规划。重构村落内部生态保护修复与整治工作,进一步优化内部生态空间格局。针对农田利用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自然改造和整治,规划设计高标准农田,优化村镇土地利用中的生态设施;提升区域内部低影响农业的产业占比,为乡村生态经济发展提供空间支撑。通过加强生态管控治理、促进农业无公害化、优化乡村生态景观廊道等手段,提升乡村生态空间质量。
3.2重构乡村产业经济
乡村发展面临的难题是经济结构单一,乡村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应该疏通城乡要素流动系统,提振乡村内部要素活力,输出城市稀缺的乡土价值。在城乡发展环境变化迅速的今天,“互联网+”、“生态农业”、“文旅融合”等新的发展模式不断出现,在此背景下,村庄层面的国土空间应充分利用发展新要素,深化乡村产业结构改革,激发乡村传统产业新活力,促进乡村新型业态的培育。依托集镇节点的集聚功能及经济辐射作用,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加强乡村综合服务建设,实现乡村地区就地城镇化、园区化的发展愿景;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乡村产业经营体系,挖掘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并为企业提供政策扶持,实现乡村产业的专业规模化发展。在公共服务设施上,应加强对外交通设施建设,提升城乡要素流动硬件系统,为产业发展提供经济、土地等层面的政策扶持,提高社会资本吸引力,优化乡村投资环境易满足新型市场经营主体需求。
3.3重塑乡村社会文化
改革乡村治理体系、保护乡村乡土景观、优化乡村文化功能成为村庄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活空间重塑。通过对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及文化特质存在的差异性进行科学研究,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面临的实际问题,积极探索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措施,推动乡村空间的集聚化发展,提升乡村社会服务效率。并对公共基础设施布局进行科学的适应性评估,针对性的提升配套设施,打造宜居的乡村生活空间。
(2)保护乡村乡土景观、优化乡村文化功能。应推动乡村传统文化空间保护的法制体系构建,并分类提出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指引,加强传统空间的监管与保护,完善乡村特色保护的资金筹措机制[70]。同时充分挖掘区域乡土文化特质,通过增强服务设施保障及优化特色产业结构,提升传统文化保护的内生动力,实现经济发展与乡土文化传承的协调共生,以满足新时代人们对传统文化及乡土记忆的情感需求。
参考文献:
[1]范凌云. 城乡关系视角下城镇密集地区乡村规划演进及反 思——以苏州地区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2015,(06).
[2]邓春凤. 城乡统筹背景下城市规划区内村庄规划体系构建研究[J]. 小城镇建设,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