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1月3期   作者:郑羽
[导读] 国家发展新常态下,国家住建部在城市规划中提出了重要工作要求,
        郑羽
        重庆长厦安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400000
        
        摘要:国家发展新常态下,国家住建部在城市规划中提出了重要工作要求,致力于提升城市价值,体现时代风貌。本文简要概述了基于城市特色开展城市设计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当前我国城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某小镇设计为例,提出了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对策,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特色;城市文化;生态环境;
        一、当前我国城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城市基础功能薄弱
        当前我国县级城市发展中仍缺乏对城市基础功能的科学设计,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方面缺乏健全的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医疗、商业、金融等方面的发展规模也比较小,城市居民幸福感不高。
        1.2城市文化风貌表现力不足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民族多样性比较丰富,大多数城市都具有良好的文化内涵,一些城市在古建筑群、古村落布局等地域特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但相关城市对文化特色资源的利用能力仍比较薄弱,甚至在传统城市化开发中严重损坏了文化资源,当前已经难以建造完整城市文化风貌。
        1.3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有待提高
        城市发展在工业生产建设与农业生产管理上存在严重的缺失,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在乡镇城市化开发中缺乏对居民活动场所与居住环境的优化,建筑使用年限较为久远,对城市形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1.4城市建筑形象缺乏审美
        由于传统城市发展盲目追求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目标,使得具有优越历史文化基础的城市出现了新老建筑并存的问题,在整体感观上给人们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文化要素复杂,地域特色不够突出,缺乏空间设计的艺术审美。
        二、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对策
        2.1优化城市基础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发展在满足居民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应提高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相关部门应以中心镇为辐射区,向城市四周建设大型文娱场所,以此来满足城市及乡镇群众的实际需要。同时可根据城市区域特色,引进“配套式”公共基础设施的建造模式,扩大城市医疗、教育、文化、商业、金融等社会性基础功能设施的规模。
        2.2挖掘文化资源发展第三产业
        在特色城市开发过程中,设计规划部门应将城市特有的历史形象、民族风情等作为重点开发的资源,对古建筑、古村落加以修缮与保护,必要时可拟建一些相同风格的建筑物,使城市文化特色更为鲜明。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一座城市均留下了历史变迁的痕迹,在民间产生了大量的生动人文故事,这些文化资源是建设特色城市的宝贵财富,需要城市规划与设计部门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深入了解所在城市的文化底蕴,突出现代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有效建立起文化旅游产业群,促进城市得以升级转型。
        2.3改善城市环境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其所处环境的标准与要求也随之增高,而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均受到了较大程度的损坏,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制约了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城市环境的治理力度,通过调整扩大城市绿地规模,对城市及周边空气环境进行有效修复,并加强对城市稀有植被、古树等资源的保护力度。以修建城市绿地公园的形式,完善城市绿化系统,使绿地达到净化污染的指标。另外应对城市生产与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缓解道路设施的积水压力,并提高污水的资源利用率,有效改善城市地下水水质,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三、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以某小镇为例
        3.1G小镇特色要素解析
        G小镇的环境特色要素包括山体、岛屿、水体和植被等。在空间上,太湖、东崦湖和西崦湖等水体以及西南部的群山形成对城镇空间的环抱之态,西部的漫山岛与光福自然湖湾形成遥相呼应之感,整体呈现“山湖环抱、城湖相拥、岛湾相望”的自然景观形态。除此之外,在大格局基础上,由林地和园艺植被软质限定出较小尺度空间,并成为这类空间的环境特色。在空间特色上小镇具有:山寺制高、古今交融的特点,因此,在特色要素解析时,可将空间特色与文化特色结合分析,通过人工景观形态和文化景观形态来阐述空间特色。
        1)人工景观形态
        G小镇建成空间可以分为中心镇区和传统村落2类。根据所处位置和环境的不同,传统村落又可分为平原村落、山区村落、湖滨村落和岛屿村落4类,形成“村舍掩映、渔耕散布”的人工景观形态。
        2)文化景观形态对G小镇非物化人文要素进行梳理,可以归纳为渔耕文化、传统手工艺文化、工业文化、军事文化及宗教文化5条脉络,投射在文化景观空间方面,形成“山寺制高、古今交融、村舍掩映、耕织雕琢”的文化景观形态。
        3.2设计策略与框架
        (1)文化融合策略
        基于对特色要素的解析和同类要素的空间聚合,形成光福镇“一带山水、双轴古今、三湖映城、四湾迎岛”的空间景观结构。其中,“一带山水”指沿湖水岸线的山水景观带;“双轴古今”指沿湖路和游湖形成的2条空间景观轴线;“三湖映城”是指以古镇为中心形成城湖辉映的景观格局;
        3.2特色聚合策略
        游人赏景观赏的是山、石、湖、林、互为映衬形成的四季变化系统,所以空间特色分区的决定因素应包括特色要素和要素关系。根据特色要素及其之间的内在生产生活关系和外在空间景观关系,将G小镇划为15个特色分区,为下一步在特色区域内进行主题策划和设计引导提供依据。
        3.3行为引导策略
        依据城市特色感受性特点和动态空间感知原理,对不同交通方式下的空间感知范围进行分析。其中,自驾游以快速且被限定线路的空间感知为特点,关注点集中于自然景观轮廓,建筑与山水空间的整体组合形态和城镇轮廓形态;自行车速度较前者慢,但游览线路更加自由,感知增加了对建筑与自然景观细节的关注;徒步游以更加慢速和驻停结合的感知为特点,关注点集中于人视角度对建筑与山水空间组合形态、建筑与自然景观细节以及人文意境的感知。将不同游览方式的感知空间叠加,重叠度越高的空间,表明行为感知的重要程度越高,也就形成了G小镇较为重要的景观通道、景观界面和观景点(见表1)
      
        5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是历史文化、地域特色较为丰富的国家,但城市化进程快速与盲目的扩张,造成了城市文化风貌的破坏,导致城市发展出现了严重的特色危机,对各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形成了阻碍。笔者通过案例分析,从城市特色入手制定城市设计策略,对小镇的基础功能、文化、生态形象、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集中分析,从而实现对小镇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的保护,有效调整经济结构,进而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舒薇,李铌,李向阳.基于文脉视角的历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思考[J].中外建筑,2019(02):29-30.
        [2]孙光龙.谈城市设计中城市特色的体现[J].建材与装饰,2020(11):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