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选材从身边开始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上   作者:郭沫
[导读] 学生无事可写或者素材老旧,这一直是写作教学中的难点、痛点。作为农村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指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出发,挖掘生活中的闪光点,将目光投向乡村生活,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

重庆市开州区敦好初级中学   郭沫

【摘要】学生无事可写或者素材老旧,这一直是写作教学中的难点、痛点。作为农村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指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出发,挖掘生活中的闪光点,将目光投向乡村生活,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
【关键词】作文教学 选材
        “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这句话虽为笑谈,却是学生写作的真实写照。学生习作常常处在下笔即是老生常谈、千篇一律的素材的尴尬处境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才能突破选材的困境,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对选材教学做了以下探索。
        一、善于观察生活,挖掘素材
        学生总感叹生活三点一线、单调乏味,写作时“无米下炊”。陶行知说:“生活犹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涌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就是一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泉,写作素材就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里。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张开一双慧眼,用心去观察、感受、体验生活,撷取生活这条河流中的朵朵浪花。
        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活动,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切实的体验中发掘生活的真善美,感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校园内,或参加一场演讲比赛,或办一期黑板报,或表演一次课本剧;校园外,携三两好友踏青、游春,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在农忙时节帮助父母,在家孝亲敬老……这些经历都是习作时的宝贵素材,参与的人不同,心境不同,感触也会有所不同。   
        二、抓住人物细节,增色添彩
        学生习作时,写老师,总是到了深夜还在台灯下为我们批改作业;写母亲,总是在雨中送伞或背“我”去医院;写父亲,总是不苟言笑却默默关心我。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的,世界上没有经历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的生活看似相似,每个人却有着独特的一面——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历程、兴趣爱好。如果沿用这样一些“老面孔”,就应该添加上属于自己的一点色彩,一点“心机”。



        如写母亲,学生可以抓住他们职业的不同——有的是老师,有的是清洁工,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开店的店主……职业不同,当她们送伞时也会有不同的细节。她是一名老师,她可能让我等到最后,因为她是一名班主任,得处理完班上的所有事情;她是一名清洁工,她来的时候还没来得及换下那一身制服;她是农民,她来的时候可能摔了一跤满身泥泞,因为要走过湿滑的田间小路……
        在原有材料上找准一个突破点,叙真事,抒真情,也是出新的一个好办法。
        三、彰显地域特色,写出“乡味”
        笔者所执教的学校在农村,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与城市学生有一定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学生的写作素材少了。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将观察的目光放到自己所处的环境,走进少有人触及的乡村生活,写出彰显地域特色的材料。
        农村学校的学生,由于受城市学生作文的影响,他们认为自己周边的人或者事太土,羞于将这些素材写进作文。其实,把目光投向乡间的一枝一叶和人们那憨厚淳朴的善、自然纯朴的美、真真切切的情,同样能够打动人心。
        在这里,有他们特殊的农耕经历——春种、秋收,有他们别具风味的美食饮品——龙珠茶、紫水豆干、冰薄月饼,有他们精巧绝伦的手工艺制品——临江绸扇……看惯了学生笔下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繁华场景,当看到诸如此类富有乡土气息的素材,读者自会产生耳目一新之感。
        总之,我们要指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突破“舒适圈”,写人有我无、人弃我取的素材。写作个性,不要求写作素材要多么惊世骇俗,而应该要寻觅我们的生活小事中的闪光点。一条小溪,一座山丘、一块田地,只要仔细观察、挖掘细节、切身体会,总会在心灵激荡起一朵朵浪花,成为写作的好素材。
【参考文献】
[1]吴龙香.初中生作文选材训练之我见[J].文教资料,2018.
[2]马兰.初中语文作文选材策略初探[J].语文学刊,2014.
[1]颜文娟.找准触点,化大为小——浅谈作文选材“新颖化”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