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三个要素 王梅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上   作者:王梅
[导读]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在阅读作品的时候,若能把握住对方语言中的要点,敏锐地体会到话语中蕴藏的意味,掌控语言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就是有语感的表现。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感。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示范小学  王梅

摘要: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在阅读作品的时候,若能把握住对方语言中的要点,敏锐地体会到话语中蕴藏的意味,掌控语言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就是有语感的表现。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分析语言并运用语言,这样才能一步步提升语感,全面提升语言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感培养
        引言
        对于小学阶段的个体来说,开展语文教育要能够从语文素养形成的视角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个体对于文字的感知以及输出能力都和语感分不开,教师要注重语感教育,让语文教学真正走入学生内心,使学生能够在写作、说话风格等层面形成自己对语感的独特认知,强化分析理解能力。
        1激发想象,感受意境
        想象,指头脑基于已存表象加以处理并构建形象的一般心理过程,这是一种较为独特的思维方式。无论哪一篇文章,均是作者将自己现有生活表象与感受进行加工处理所形成的文字符号,上述符号不仅包含字面意思,而且蕴藏着作者个人的感情。为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激发想象力,切实体会语句意境,在语感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以《古诗三首》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形成语感。首先,通过字词解释带领学生掌握诗词大意;然后,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色;最后,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语言习惯将脑海中的景色有机串联到一起。对于《绝句》,教师可先提醒学生明确诗词远近构图,明确作者诗中有画,借助课本插图独立诵读,掌握诗中描绘的景物。江山、春风、花草和燕子等,自己组织语言将上述景物串联到一起,表达诗词中的画,体会诗词中的美景,萌生喜爱之情。上述教学在开发想象力的同时,还可让学生清晰记忆诗歌内容,开启学生的想象大门,引起学生情感碰撞,使其产生心灵共鸣。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想象,增加学生的知识量,长此以往,会帮助学生建立语感思维,增强阅读能力。
        2注重咬文嚼字,优化阅读理解培养语文语感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文字材料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能捕捉到作者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而语文语感的培养可以让这个过程更加快速和敏锐,值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这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一是因为中国文化和文字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所演化而来的表达方式含蓄内敛;二是由于人文学科的主观性,导致了理解的多样化,细微的差别可能造成语义传达的巨大改变。阅读理解本质上就是一个“咬文嚼字”的过程,其建立的基础是学生对语义和词义的基本了解,可以通过查阅字典、词典以及其他资料来进行积累,更深层次的情感分析就需要学生运用自身语言逻辑知识储备、文化积累和生活经验加以体悟,形成语言感知,催生语言文学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渗透,加强语感的培养。



        3在比较中揣摩,挖掘意蕴
        语感具有感性和理性结合的特点,所以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感不仅要让其多阅读,还需引导其通过积极思维来推敲感悟。在指导学生分析作品语言的时候,应鼓励其将具有相似性的文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思考作者的表达目的是什么。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用其他的词语来替换文中的词句,看看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这也能让学生提升语感。比如:“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在这个句子里,作者为何要用‘漾’呢?能否用其他的动词来替代?对此,学生提出了“泛、荡”等近义词。经过对比,学生认为:“‘漾’的意思是水面微微波动,可引申为轻微的摇动,而‘荡’给人激荡的感觉,力度太大,不符合爬山虎的叶片微微拂动的状态。”还有学生认为:“‘漾’除了有水面动荡的意思以外,还有液体太满太多而溢出容器的意思,这样就会让人联想到墙上的爬山虎很多。但是‘泛’就只有动荡、漂浮等意思,没有‘溢出来’这层意思,所以用‘漾’更好。”在比较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表面意思,而且还体会出了词语的深层意蕴。这说明,通过替换字词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揣摩表达效果,能让学生更好地品味作品语言的精妙,并把握隐藏在其中的特殊韵味,从而提升语感。
        4联系日常生活,加强写作实践培养语文语感
        语言写作是语言信息的输出过程,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言感知能力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越多,体会的越多,语感基础就越发扎实和紧密,在写作中就能更加顺畅地把自己所思所想表达清楚。教师可以把写作作为考查学生语感水平的重要反馈机制,开展别开生面的多样化写作和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积累,扩宽眼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以寓言故事《坐井观天》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饰演青蛙和小鸟的角色,在课堂上将课文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表演的学生可以通过对台词的记忆和口语表达深化对其内涵的理解,而作为观众的学生也能从表演中感受到两种对天空的观点随着所处场景变化而改变的情况,从而更加体会到文中的青蛙目光之短浅。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感受为主题,写一篇课堂随笔或者小作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学到了什么。这样进行写作训练,与口语表达训练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留心生活,打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锻炼口语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进一步提高语文关键素养。
        结语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感能力的塑造,可以通过朗读背诵、阅读和写作的方式切入,让学生在品读文字、练习输出的过程中增强对文字的分析、内化和吸收。语感训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将语感训练和日常语文教学相结合,只有深耕实践,坚持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让学生真正自如地运用文字,强化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军.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语感[J].科普童话,2019(25):60.
[2]徐守群.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与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15):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