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江爱兰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上   作者:江爱兰
[导读] 文章基于“1+x”阅读理念,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探讨构建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旨在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思路。

广东肇庆市第十一小学   江爱兰 526040

【内容摘要】:文章基于“1+x”阅读理念,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探讨构建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旨在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混合式;小学语文;“1+x”阅读;主题阅读教学
        “1+x”多文本阅读教学是指为使学生实现某一阅读能力点的迁移,在讲解一篇课文时组织若干篇泛读或课外阅读的文章,指导学生运用教读课上学到的方法自读的教学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教读课所授的“1”篇课文与附加的“x”篇文章需要通过同一主题形成多文本,即群文,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广泛阅读建构文本意义,继而转变传统“精读精讲”、“处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习惯。基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身心发展特征,文章以“1+x”阅读理念为指导,选择“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开展主题阅读活动,线下讲解基本的阅读技巧与方法,线上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既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又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构建主题阅读线下教学模式
        (一)确定1+X阅读的主题
        确定主题是“1+x”阅读活动开展的前提,教师需要积极采纳学生的建议,结合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确定“1+x”阅读的主题:首先,可以选择形式与内容上相似的群文。如说明文的结构较为分明,写作手法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教师可以挑选几篇典型的说明文形成多文本组合;再如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文本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也可作为“1+x”阅读的主题。
        其次,教师可以选择同一名作者创作的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该作者的创作思路与个人文学风格。如将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猫》《母鸡》与六年级上册《草原》等老舍的作品整合为群文,开展以“走近老舍”为主题的阅读活动,对其写动物与写景的不同手法进行探究学习。
        最后,教师可以选择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的解读、感悟开展“1+x”阅读活动。此种方式尤其适用于文言文及诗歌的阅读教学,如《独坐敬亭山》+相关的诗词解析文章,学生从不同读者的视角解读古诗,融入自己的情感与认知,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二)利用学习任务群明确阅读目标
        相对于传统阅读来说,“1+x”多文本阅读更需要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凸显每一个议题中的学习重点,继而为学生阅读提供正确的方向。为此,教师要根据学习任务群设计“1+x”阅读学习目标,形成学习任务群—专题——议题—文本阅读结构。以《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为例,上述五篇文章皆为神话故事题材,教师可设计如下阅读任务:
        1.从多个层面感受、品鉴、阐释经典英雄形象;
        2.对比不同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异同,体会不同英雄形象的价值;
        3.撰写人物形象分析。
        上述阅读任务的设计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融通整合思想,以神话故事为主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中外神话故事中英雄形象的共同特征以及英雄人物的行为对故事中的人及社会有什么影响。教师可将《盘古开天地》作为“1”,线下讲解掌握盘古形象特征及价值的方式,在线上指导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分析其他几篇文章英雄的形象。



        (三)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学习情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碎片化”阅读方式十分普遍,诸如对文章中心进行概括、分段阅读掌握每自然段大意、对文言文进行逐字逐句翻译等,作者原本的思想、情感等有所消减,甚至会曲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面对的是“任务”、“目标”,而不是体会文本中的艺术内涵、人文特性,学生难以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学生的连贯性思维、整体性情感被破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难以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阅读群文。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写景状物的文章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如《观潮》《黄山奇石》《乡下人家》《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三篇课文景物描写手法、情感表达等的思维导图,使学生清晰了解多篇课文的关联性,指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感知文本。
        (四)为学生设计具有开放性的议题
        议题是“1+x”阅读的核心线索,议题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旨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智慧,促进师生交互,继而逐步构建文本意义。议题具有开放性和可议性的特征,即没有准确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如教师可以选择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科普文章形成主题,以“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正负面影响”为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五)整合单元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过程中应从单元整体出发,设立多元化情境,增强语言的实际应用,将多个文本串联成场景,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丰富线上阅读形式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阅读活动
        开展线上阅读活动旨在为学生扩充阅读量,将“x”篇课文的自主阅读与教读课中的“1”篇课文结合为有机的整体,继而促进阅读知识的内化。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一米阅读软件平台开展 “线上阅读”竞赛,阅读之星,书香少年、书香家庭评比等活动。同时,可借助微信、QQ平台开展火爆朋友圈“故事大王”、为你读诗、樊登读书会等活动,增强自主阅读的趣味性。
        (二)巧用录播课程夯实阅读基础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颠覆,将阅读内容、阅读方式的决定权交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职责为“解惑”,解答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了保证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完美对接,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送教读课的录播视频,帮助学生巩固阅读技巧与方法,夯实学生阅读基础,以降低学生自主阅读的难度。
        (三)妙用直播课程优化阅读氛围
        学生线下自主阅读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师可妙用直播课程,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参加“班级阅读品书会”,如在以“感受李白”为主题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请学生与家长共同品读李白的《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等诗词,并请家长与学生谈一谈对李白诗词中所体现的人生哲学。教师也可向学生与家长展示李白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作者思想等,既能够为学生营造亲子阅读氛围,又能够指导学生从更深层次感知文本。
        结束语
        混合式学习是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新形式,能够综合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写作、表达能力,继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混合式学习、“1+x”阅读、主题阅读理念的内涵,正确认识阅读的价值与意义,不断提高学生应用与创新、评价与反思、比较与整合、辨识与提取能力,继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伍定菊.混合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途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7):25.
[2]曹国露. 整本书阅读视域下的小学高段语文小说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3]戚桢. 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