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上   作者:郭玲燕
[导读] 崇德尚礼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培养出具有高尚品格、优秀人格、成熟性格的学生,即是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力求为小学音乐教学和德育教育提高实效做出有益的尝试。

福建省龙岩市红坊中心小学 郭玲燕

摘要:崇德尚礼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培养出具有高尚品格、优秀人格、成熟性格的学生,即是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力求为小学音乐教学和德育教育提高实效做出有益的尝试。
关键字:新时代教育;中华传统文化;音乐教育
        如何培养学生的德,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命题,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是“教有余、育不足”,教师的教学做的相当好,但是在育人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是哪里出了问题?有研究指出,德育并非仅仅靠几节思想品德课,几次主题升旗仪式,召开几次班会就能实现质的飞跃,育人是发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是让学生在乐于接受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返观校园,小学音乐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放松心情、愉快歌唱,也是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场域,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育人途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作用。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特点
        (一)音乐教育能够启迪丰富的想象力
        音乐形象是比较容易直观感受到的,在家庭音乐教育中,对于音乐的形象的感知和想象,应该贯穿始终。诸多乐器都能够模仿出大自然中存在的声音,也能够描述出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场景。哪怕是刚刚入园的幼儿,经过适当的熏陶和引导,也大多能够准确地听辨出“像小鸟叫”(高音)与“像大怪兽叫”(低音)的区别。通过音乐启迪和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孩子日后专注力、创造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提升都大有裨益。乐曲能够刻画出自然界的场景与形象,甚至能够展现出一幅幅生活的画面,一些历久弥新的经典作品更是用音乐语言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一听到门德尔松的《春之歌》,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画面;一奏响《野蜂飞舞》,就好像身边真的有野蜂在振翅疾飞、左右盘旋。《赛马》中,二胡模仿出骏马的奔腾与嘶鸣,让人如临其境,深受震撼;《天鹅》中,大提琴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天鹅的翩翩舞姿,也描述着天鹅的遭际,令人唏嘘不已。
        (二)音乐教育有利于拓展宽广认知
        从教育的角度来讲,孩子们最初接触音乐之时,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便会得到直接的积极影响;在唱歌、弹琴、跳舞等活动中,机体的运动和协调能力也会得到良性的刺激;在较为深入的音乐学习及鉴赏过程中,还能够较早地锻炼到筛选信息以及分析信息的能力;在完成音乐作业时,更需要的是毅力、意志力等情绪管理能力;最容易获得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享受音乐时放松自我的愉悦心情。孩子们长大后会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但所受到的音乐教育以及随之历练提升的综合能力将使他们获益一生。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
        (一)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塑造健康人格
        音乐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荀子?乐论》有云:“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音乐渗入人心,感人至深,影响人也最快。在教育中,音乐教育对于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经典电影《音乐之声》中的家庭教师玛利亚,面对顽皮无比、喜欢捉弄老师的七个孩子时,一点点教孩子们唱歌,让他们体会合唱的乐趣和音乐的魅力;带孩子们到山野中奔跑、玩耍,享受大自然的怀抱。这七个孩子本就不像表面上那样顽劣、乖张,而恰恰是她,唤醒了他们身上的快乐和可爱,她赢得了孩子们的喜欢,也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在这中间,音乐的效力不可低估。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在给他的儿子傅聪的家书中写道:“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艺术家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更虚心,更勇敢,更坚忍,总而言之,要比任何人都较少不完美之处。”这是傅雷先生音乐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有如此出众的家庭教养和优秀家风的熏陶,有傅雷先生这样德才兼备、治学严谨的榜样,傅聪成为世界级的钢琴大师也是顺理成章、实至名归。
        (二)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调节情感心绪
        曹丕在《大墙上蒿行》中这样描述音乐:“感心动耳,荡气回肠。”不同的音乐确实能够带给人不同的情感心绪。托尔斯泰在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时泪流满面,他说:“我已接触到苦难人民的灵魂的深处。”音乐在教育中的作用自不必说,尤其是在孩童的情商培养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孩子学习畏难的时候,可以把莫扎特的《嬉游曲》(k136)放给他听,带给他积极向上的动力;晚上贪玩不愿入睡的时候,可以用舒曼的《梦幻》为他营造恬静、放松的氛围;遇事感到焦虑、没有自信的时候,以海顿的《皇帝》第二乐章,来重拾内心的平静与明朗;精神无法集中的时候,用西贝柳斯的《芬兰颂》把他带入广博而有斗志的境界。音乐能够帮助人们调节情绪、修身养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有音乐相伴,就等于有了一个“隐身的好朋友”。孩子们从小就有自己喜欢的歌曲或乐曲,它很容易成为孩子换个心情或是自我激励的助手,有一天他们会发现,无论孤单时、沮丧时,音乐一直都萦绕在耳边、陪伴在左右,带给他们不一样的心境和一样的美好。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在教育中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荀子在《乐论》中提出“夫乐者,乐也,是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可见,音乐不仅能给人带来快乐,也是培养人具有高尚品德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更应该深入研究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不断完善与实践,真正将学校育人工作落地、落实、落稳,实现全面育人的德育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傅敏编.傅雷家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2] Huo C,Yuan X.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J].Creative Education,2015,06(12):1122-1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