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力提升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探索 方银琼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上   作者:方银琼
[导读]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认识学生的能力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行提高,因而不够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在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学力提升的角度出发,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学习能力。

肇庆市端州区沙湖小学 方银琼

摘要: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认识学生的能力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行提高,因而不够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在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学力提升的角度出发,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力提升;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学习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带领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教学内容;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进行回顾与整理,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与归纳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单元知识体系;锻炼学生转移单元数学知识的能力,为其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把握单元教学目标,整体设计教学过程
        数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师要想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使其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锻炼思维能力,那么就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该单元的教学目标,从提升学力的角度精心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数学知识,带领学生学习局部知识。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的内容时,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分析小数加减法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如小数加小数、整数加小数。在小数加小数这一分类中,又涉及到非常多的内容,如小数中部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小数中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感悟和分析,并进行分化学习。利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也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
        又比如,在教学有关角的数学知识时,教师需要分类辨析曲边图形与直边图形,带领学生准确把握边与顶点所具有的特点,降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的难度。当学生能初步了解和掌握角这一概念后,那么就需要教师能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找到生活中隐藏的角,准确把握数学本质,切实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二、整理教学知识点,完善单元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带领学生定期进行回顾和整理,反思近期学习过的知识,系统化加工和整理一些层次不清、内容零散的数学知识[1]。当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后,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进行整理和回顾,这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回顾和整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思维能力,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针对一些未能及时进行复习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活其记忆,发散学生的思维。在回顾与整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使其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本单元学习的知识点,在小组中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如,在教学有关分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该单元中,我们学习到哪些知识点呢?整数乘以分数拥有怎样的意义?分数乘以整数具有怎样的意义?需要运用怎样的计算方法?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是什么?怎么判断两个数互为倒数?如何去求解一个数的倒数?”在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温故知新,让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和完善,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有效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迁移单元数学知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积累充足的数学知识,还需要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养[2]。因此,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知识结构,同时还需要在把握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后,可以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需要将该单元数学知识的教学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教给学生把握知识结构的方法,即“教结构”;另一个则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结构解决问题,即“用结构”。其中,用结构运用的就是迁移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将自己掌握的技巧和方法运用到该单元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解决更多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运算定律的内容时,该单元涉及到加法运算定律与乘法运算定律的内容。在该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深层次解决教材内容,只有研究好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在上课时,教师可以新开展有趣的口算比赛,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让学生通过这些练习题形成初步猜想。为了让学生的猜想更加完善和严谨,教师可以适当提出一些问题:“你们能否找到这一猜想的反证呢?”运用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从加法意义的角度出发深入思考问题。在完成该部分的教学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该节课掌握的知识学习该单元剩下的知识。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情境图进行分析和研究,使其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验证加法运算定律,发现数学规律与材料之间的关联。在完成知识的教学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回顾和分析,使其借助加法运算定律验证结果,而这也能为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再根据猜想进行距离验证,运用不完全归纳法优化和完善认知结构,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又比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分析单元教学内容,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3]。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数学知识,因而教师需要利用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去分析、观察与比较,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等积转化的思想方法,将新知识转变成自己熟悉的旧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方式,研究和分析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更好地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相关内容。教师需要适当放手,给予学生自由探究和学习的机会,真正实现学生各项能力的稳步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教材由编写者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写,一般是对数学学科现有知识和成果进行综合归纳和系统阐述,它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的特征,同时具备普适性、选择性、时代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重视单元整体教学,带领学生探究该单元中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从内在结构的角度入手,运用多种方式整合数学知识,逐渐构建出系统的知识体系,重视数学知识的迁移,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顾秀文.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253.
[2]江建珍.从提升学习能力角度谈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J].新课程导学,2020(02):22+24.
[3]江建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9(25):115-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