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上   作者:毛建丽
[导读] 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常用的师幼交流方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教师提问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幼儿语言活动的兴趣,巧妙设问不仅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且在语言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教学研究室    毛建丽  442600

        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常用的师幼交流方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教师提问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幼儿语言活动的兴趣,巧妙设问不仅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且在语言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向全体,引发思考。在一个班级中幼儿的发展水平会有差异,个性也不同。教师设计问题时要以调动全班幼儿的兴趣与积极主动性为目标。先抛出简单的问题让每个幼儿都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且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在幼儿回答问题后,对能力强的幼儿要适时追问,引发进一步思考。如“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有其他的看法吗?”而对能力弱的幼儿要及时给予辅助提示。这样,可以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既得到发展又能体验到成功。
        简洁明了,目的明确。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来设计问题,尽量避免诸如“你是不是不能同意他不这样做?”之类的拐弯抹角、深奥难懂的问题。另外,还要避免太长的陈述。有的教师担心幼儿听不清楚问的内容,先说一大堆的话再提问题,或提出问题后,又马上追加了很多说明,让幼儿不能专注思考。好的问题应能为教学目标服务,能紧扣重点和难点,由浅入深,逐层展开,帮助幼儿梳理经验,使其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一问多答,激发创造。故事中的答案往往只有一个,但教师不能拿唯一的答案去束缚幼儿的想象、类比、推理等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应多设计一些能引发幼儿积极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使问题的答案多元化,尽量避免单一的选择性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要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想象出相应的物体,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以问带问,发展语言。设计这种问题主要是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观点,展开讨论。如:“你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听懂?”“你喜欢故事里的谁?喜欢他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些问题可促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积极思考,使他们有问题可提,有话可说。
        适时提问,留有余地。提问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能在开始问的不留到后面,需要在最后问的也不能提到前面来问,也可以边讲边问。但无论哪种问题都需要给幼儿预留充分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空间、时间,尽可能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积极评价,提升经验。


教师提出问题后要认真倾听幼儿的回答,并给予积极的评价。教师对幼儿的答案往往有一定的期待。对与自己期待一致的答案往往会充分肯定,对其他的答案则容易出现“请你再想想吧!”“噢”“恩”等模糊的评价,有的教师喜欢重复幼儿的答案,有的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不能给予针对性地回应,诸如“很好”、“你真棒”之类,千篇一律。这是教师对幼儿回答问题的不恰当反馈,不利于培养幼儿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应幼儿的回答,教师要注意五点:
        一是当幼儿回答正确时,教师应肯定正确的观点,进一步诱导追问,激发幼儿再思考。可以进一步询问幼儿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
        二是当幼儿回答正确但不完整时,通过提示继续问“还有其他答案吗?”,“还有其他原因吗?”或给予一定线索给予有效的启发。老师在回馈反应时,应从实际出发。
        三是当幼儿回答问题有困难时, 教师应耐心期待并积极设法促成转机。一般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分解难度、化难为易”、“转换角度、另辟蹊径”、“适当提示、给予线索”等方法。而不是采用干巴巴的语言让幼儿“继续”或你再想想、你再想想,重复“逼”问。这样,不但不能有效的支持幼儿,反而可能使幼儿觉得老师在给自己施加压力。
        四是当幼儿回答错误时,教师应有艺术性地纠正幼儿的错误观点,引导幼儿正确思考的方向。老师也可以对幼儿的错误回答不予回应,让幼儿在随后的环节中自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培养幼儿的推理、分析能力。
        五是鼓励幼儿自我判断或衡量同伴的回答,学会批判思维。让幼儿去评价其他幼儿的回答。如: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还有不同意见吗?让幼儿自我判定自己的回答是否准确,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有些问题教师可以马上给予反馈,有些问题可以在随后的教学中得到验证,因此没有必要马上给予回答。在幼儿相互作答、相互讨论时,有的教师只抓住第一个答案便迫不及待地做出反应。教师要有耐心地听取幼儿的两个或三个答案,然后再做出回应。
        一个有效的“好问题”,可以使幼儿的学习高效,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什么问题是“好问题”却没有固定的答案和标准,教师要根据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从整体上去把握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与幼儿才可能真正对话。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