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工科”的材料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1期   作者:杨雷杰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材料品种开发和工艺发展变得更加迅速,为迎接国内外高新科技的挑战,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通过专业课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材料合成及加工工艺流程,弄清聚合原理与合成工艺的关系,了解处理过程在合成过程中的重要性。
        杨雷杰
        身份证号:13068219881002****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材料品种开发和工艺发展变得更加迅速,为迎接国内外高新科技的挑战,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通过专业课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材料合成及加工工艺流程,弄清聚合原理与合成工艺的关系,了解处理过程在合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基于此,文章从面向“新工科”的材料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面临的问题、构建特色、构建措施三个方面,对面向“新工科”的材料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进行简单的思考。
        关键词:新工科;材料工程;人才培养
        前言
        现今,全国高校均开展了针对“新工科”的教育改革,“新工科”要求下高校教育的关键一环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尤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过程和学科前沿。“新工科”的特征和内涵在于多领域融合性、前沿拓展性、创新驱动性以及应用实践性。在“新工科”要求下,对于材料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应着重于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的更新。
        一、面向“新工科”的材料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面临的问题
        现如今,面向“新工科”的材料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课程体系,虽然有理论课和实践课,但是相对来说理论课占据的比例较多,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1】。第二个问题是教学问题,目前跨学科教学始终停留在表层,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和交汇;与此同时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以上这些问题,都影响了面向“新工科”的材料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构建。
        二、面向“新工科”的材料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特色
(一)教学设计
        现如今,我国材料学和工程学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各学科之间的界限也被灵活跨越,实现了材料学向其他学科融合的全新景象,这能让学生更加多元、全面地学习材料工程知识。要想构建面向“新工科”的材料工程人才特色培养模式,应该把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前沿有效融合到一起,学完知识后接受模拟实践,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直观、真实地感受相关知识。
        (二)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使学生主导课堂教学的进程,进而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能确保学生不再过分依赖教师,不再被动地学习知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三、面向“新工科”的材料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措施
        (一)突出学科前沿,提高知识渗透性
材料工程学的知识极具应用性和实践性,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学习理论知识,将无法有效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也没法深层度地进行学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科的前沿性,引导学生在实践和尝试中感受该学科的魅力和价值,不断提高知识的渗透性。只有不断突出学科的前沿性,学生才能意识到学科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因此充分调动自身学习积极性。
(二)采用动态模拟仿真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融入到教学氛围中,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形式,采用动态模拟仿真教学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象,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学习。教师可以将教科书上的技术变成大规模工业化技术的经验,用动态仿真的动画流程全面展现高聚物反应过程,模拟高聚物的合成现场。引导学生认真钻研、勤于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提出不同意见,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判断、推理,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任何教学活动来说,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技能能力并不是最终目的,应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得到整体的提升。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不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导,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想法。只有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才能探究出更有价值的知识,并且发自内心地认可材料工程学科【2】。
        结语
        “新工科”导向下的材料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其中的课程体系以学生需求和行业需求出发点,将学科基础知识与学科前沿有机结合、突出跨学科交叉融合,将实践环节、工程应用和学科前沿紧密结合,使学生尽快投入到新材料的研发之中;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有组织引导学生预习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团队评估,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教学体系与资源配置模式,解决突出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颖,刘超,后振中,刘欢.面向“新工科”的材料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当代化工研究,2020(19):108-110.
        【2】高华敏,李宏林,李明玲,张杨,方海燕.“新工科”理念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化工,2020,49(12):189-190+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