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因素探讨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4月   作者:谭晟
[导读] 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关键部分,教育规模逐年扩大,在社会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国家发展和经济增速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但目前高职就业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就业率明显低于高等教育平均水平。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   谭晟 400036

摘要: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关键部分,教育规模逐年扩大,在社会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国家发展和经济增速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但目前高职就业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就业率明显低于高等教育平均水平。而在疫情经济的影响下,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将要面对的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随之带来的就业心理压力又进一步加大了高职学生的就业难度,形成恶性循环。在疫情持续影响全球经济的背景下,打破恶性循环解决五年制高职学生就业问题还需要立足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先就业后择业。本文立足当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多维度研究分析五年制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因素,为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题提供就业心理层面的指导参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影响因素
        引言:
        高职教育包括了高等职业教育和一般高中教育这两个部分,五年制高职教育依据国家高职教育目标,对高中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进行了规划安排,有效解决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脱轨的问题。但其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就业心理问题,亟待教育从业者研究解决。本研究探讨了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业心理的影响因素,如就业难、就业质量差、就业稳定性差、社会误解和偏见、职业能力提高空间小、就业压力大、个人性格和家庭的影响等。
        一、社会公众认可度低,导致学历自卑心理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已经成为了社会人才来源的重要培养基地。然而,社会各界对高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偏见。本科以上学历仍是企业人才录用的主要选择,不少企业单位用学历和学校排名来衡量学生的水平,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能力和知识掌握的考量,造就了许多高职学生的自卑自弃心理[1]。应用心理学研究指出,自卑是由过低的自我评价、信心缺失、自我否定等一系列消极心理倾向导致的自怜、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其主要成因外界和自我的评价,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轻视自己。自卑的心理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就会发展成悲观、失望、自弃情绪;甚至放纵自己,跌入犯罪的深渊。五年制高职学生与大学生、高中生相比起点较低,中学时代的成绩落差导致其一直存在着自己低优等生一等的想法,家长教师同学也都在有意无意间较量成绩排名,歧视成绩差的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差的学生甚至从中学阶段开始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而社会上陈旧的用人评价机制更是在时时刻刻加强了这种歧视,进一步加剧了高职生的自卑心理,无法摆正择业时的心态,导致无法与用人单位的招聘者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加剧了在实际就业中的不利情况和强化了社会各界的刻板印象。
        二、学校缺乏针对性培养,学生缺乏专业自信
        高职教育作为大学国民教育序列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人才培养规格和素质培育要求在具有一般通性的同时也有着区别于本科教育的特殊性[2]。教育部出台的高职教育指导文件中指出“高职教育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第一线生产服务、建设制造需要的,理论知识、综合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型应用人才”。但在实际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对于高职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不清,把高职教育定位为本科与高专教育之间的填充剂,忽视对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培养,在教学规划和课程设计上避重就轻,只重视课堂理论、忽视技能实践。
        只有有高职特色的、重视基础、落实技能训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实际需求的学生,才能建立起学生的专业自信。


高职院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先进程度决定了培养学生的专业信心的高低。缺乏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计划中分配学时不足,会导致学生在见习实习时言之无物,行之犹疑,容易给企业留下不可靠的印象,自身对自身能力更是缺乏认同。从高职院校的项目化、任务驱动式教学和模式化教学培养出来的,其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却离企业要求相距甚远,无法满足企业用人要求,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无用、自己的努力被浪费的失望心理。研究显示,高职五年制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理论不及本科学生,技能不如技校学生,在求职就业上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地位。
        三、对自身定位和未来发展思考不足
        在校期间,繁重的学习任务和丰富的课余活动占据了高职学生大部分时间。五年的校园生活即便只是为了修够足够毕业的学分,都几乎需要学生倾尽所有的精力和活动时间,学生很少有时间思考自己接下来的职业规划,很难有机会去沉淀课堂学习到的技能和能力。更有部分学生进入高职学习就只是为了获得一张毕业证,在校期间终日浑浑噩噩,麻木度日,更不会去规划自己的未来就业发展。一项调查显示:63%的企业反映40%高职学生理论知识低于应用需求[3]。缺乏充分明确的自我定位和职业规划,导致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择业时才发现自身的能力与实际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后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通过五年制的高职毕业生调查发现,53.8%的毕业生表示对未来职业发展缺乏明确规划,40.3%的毕业生表示不知道自身专业在未来就业中的优劣势,自我定位不清晰。一部分学生在继续深造专升本和找工作之间摇摆纠结,这种犹疑不决的心态会直接影响用人单位的选择。
        四、个人性格和家庭因素
        在竞争愈发激烈的现代社会,从孩子出生起,家长就以未来有出息为目标要求孩子,小时候家长们比拼成绩,长大后家长们比较工资,家长要求导致一些学生在就业存在着激进、不切实际的心理。部分家长在孩子与他们商量就业问题时,常常忽视孩子的客观实际情况,一昧要求孩子的工资水平如何,岗位如何。过高的职业期望,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就业积极性,还给予了其过大的精神压力。也有部分学生,从小接受到家人过度的溺爱,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缺乏自主选择能力,尤其在面临就业落差时往往会无法承受住压力,情绪崩溃[4]。
        五、结束语
        本文对高职五年制毕业生就业心理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从四个层面分析了影响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因素。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现有社会观念、课程设置、自身抗压能力以及家庭因素的影响,及其容易产生消极的就业心理。对未来的发展的迷茫、缺乏足够的规划,社会家庭的压力,综合素质能力的欠缺,构成了消极就业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作为高职教育从业者,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当前高职学生择业就业中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探究相关的影响因素,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整改现行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齐敏.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指导[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 018(007):239-240.
[2]张朝红, 乔海英.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7, 000(010):780.
[3]陈依濛, 李健. 五年制高职高年级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J]. 卫生职业教育, 2020, v.38;No.538(07):162-164.
[4]严萍. 五年制高职生就业心理障碍及其调试路径[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000(003):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