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梁晓坤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4月   作者:梁晓坤
[导读] 小学科学教育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它的知识大部分来源于生活,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基于生活实际背景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科学知识,又可以将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进而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本文探析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意义,提出一些“生活化”教学策略。

德州市实验小学 梁晓坤  253000

摘 要:小学科学教育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它的知识大部分来源于生活,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基于生活实际背景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科学知识,又可以将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进而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本文探析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意义,提出一些“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科学知识,最终在生活实践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为将来发现科学理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基础。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要利用小学生对周围新鲜事物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的特点,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学科知识和技能,同时,发现科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发展关系。因此,小学科学应以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让学生了解科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创造意识。
        一、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科学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生活中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科学带来的魅力,从实践中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学会用科学知识来探索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学教师将“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科学”作为教学理念。小学科学教育源于生活基础,这是这门学科的一大特点。通过实际生活中不同的知识,培养学生能够自主的在生活中掌握科学技能,并广泛应用,通过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验证科学理论知识,让学生切身感受科学与生活是密切关联的,最终在生活中体验科学带来的乐趣[1]。
        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局限性较强,思维能力较为抽象,却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小学科学教育正是可以利用生活中实际案例,充分发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打破其思维局限性。因此,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达到巩固科学知识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开展科学教育工作中,小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的能力,或者是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了解科学现象,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生活经验,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趋向于生活[2]。例如,在学生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食物的营养》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食物的图片,然后布置课前教学任务,让学生自行收集蕴含各种营养成分的食物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中进行布置相应教学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抢答,如,“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吃不同的食物呢?哪位同学知道每种食物都都含有哪些营养呢?”学生回答完毕后步入主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食物的营养》”。而后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营养的知识内容,最后让学生将食物图片按照不同的营养成分进行分类,哪些食物含有蛋白质,哪些含有维生素等等,若是图片上没有学生可以进行补充。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准确的掌握食物的营养知识,并借助食物图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开展生活化探究活动
        生活化教学的目标指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过或者依照生活经验,提供探究科学的动力[3]。因此,小学科学教育应该以学生作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活探究中,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科学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植物的花》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让学生进行探究。“春天到了,花就会逐渐盛开,同学们都知道花是由哪些结构组成的吗?”而后鼓励学生回到家中或者到花园中观察各种各样的花,教师准备好放大镜、刀片等,让学生手持凋落的花,拿到课堂上进行解剖,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全面的了解花的组成部分,学生明白了由花萼、花冠、雌蕊、雄蕊四部分组成的叫做完全花,缺少任何一部分的叫做不完全花,最后让学生根据花的构造进行分类。这样学生轻松的掌握了花的构造,并且学会了如何给花进行分类。
        (三)布置生活化课外作业
        近些年,由于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小学教师应勇于打破课堂局限性,培养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的获取知识探索能力,通过自身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获取相关科学技能。抛弃一些古老传统的教学辅助工具,改为利用身边随处可见的物体来进行科学实践,打破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4]。在课堂之外,小学教师应布置一些生活化课外作业,及时将学生最新获取的科学知识通过切身实践使知识掌握更加牢固。例如,学完关于“重心”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利用橡皮泥、鸡蛋壳、彩纸、颜料笔等只做一个不倒翁,下次上课之前带到班级中来,学生们的作品五花八门,教师逐一点评之后,就可以讲解不倒翁工作原理。构建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在生活中巩固得到巩固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科学知识切实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能利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为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夯实基础。比如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用科学理论来解释,如夏天穿黑色衣物会很热,因为黑色衣物吸收光源,所以会导致越来越热。教师提高与学生的互动性,经常为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在生活巩固中得到巩固,最终内化为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教师真正将科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的时候,才能足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巩固自身科学知识,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为以后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小学科学实践教学实施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1(13):45-46.
[2]杨慧.小学科学教育中生活化教学的运用思考[J].小学生(下旬刊),2021(04):29.
[3]杨九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4):157-158.
[4]韩杜燕.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新智慧,2021(07):8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