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4月   作者:倪旭青
[导读]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革新和核心观点的提出,使得教师必须重新思考课程的定位和教学方式。新课改下,学生的成长是《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着重关注的,也要更加注意关键思想的培养。这就和项目式学习所提倡的个性评价、合学探究、真实任务的“做中学”学习方法相吻合。

兰溪市外国语中学 倪旭青  321100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革新和核心观点的提出,使得教师必须重新思考课程的定位和教学方式。新课改下,学生的成长是《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着重关注的,也要更加注意关键思想的培养。这就和项目式学习所提倡的个性评价、合学探究、真实任务的“做中学”学习方法相吻合。但是对于具体某一学科课堂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应用研究并不常见,所以本文大胆尝试,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引入项目式学习,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项目式学习对中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核心素养
        引言:尽管项目式学习是外来引入观念,但它倡导的“学为中心”、“以生为本”的思想和突出个性化的学习评价、任务的真实性的特点和我国新课改观点相接近。在有真实情景的项目中,利用课程知识来自行搭建和一起互助探究知识框架,在不断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来补全自身的知识框架,提高知识素养。中学的《道德与法治》是一科结合了国情、法律、心理健康、道德等内容的全面性的学科,不在受限于单一的学科,融入了法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技能和知识,为项目式学习的开展和实践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道德与法治》课程里运用项目式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复繁琐的知识中自主探索,运用所学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素质,以及养成好的思维逻辑和高品质的学科素养。
        一、项目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优点
        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始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真实性与“集心理、国情、法治、道德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性质和项目式学习倡导的跨学科、“做中学”观念相符合。这两者相同的追求让它们的融合显得更加容易和贴切。但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因为它独特的人文性和思想性使项目式学习在里面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优点:
        (一)重视实际问题情境
        “运用你的经验”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的开篇,由此可以看出这门课程较为重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经历的感悟和自省。因此中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充满挑战的驱动性特点应该是以学生实际生活经历和经验为基础的,所以要重视学生真实实际的生活经历和情景。
        (二)承载学科的价值导向
        学科核心技能和知识是项目式学习所围绕的核心,与此不同的是,中学《道德与法治》较为注重课程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三方面的思考。因此在项目探索研究过程中养成很好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品质是中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的重点。
        (三)重视法治和道德的实践
        不同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里重视程序式探究的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应用在中学《道德与法治》里提倡的是让学生在有内涵、有深度、有层次的项目实践中不断去探索、感悟和体验,促使学生法治观念和道德观念从“明理”到“践行”的改变。
        (四)项目成果逐渐人文化
        课程的人文性决定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项目式学习会逐渐人文化。


其项目成果注重于学生价值观、情感、人格等精神世界的外放表现,让其绽放出生活和生命的自我教育色彩,极具道德育人的推广价值,并且体现了人文内涵底蕴的学科观念。所以本文认为中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的概念应该是让学生自由探索,自主发现日常生活经历中的时政、法律、道德等与学习有关的问题,并学会创立情景,主动讨论,设计研究方案,通过个人学习或相互合作解决相应的法治、法律、道德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强化对课程的理解,加深自身知识储备,能够灵活的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际问题当中,而且形成有浓烈人文特点的项目成果。
        在这里,不只是重视真实情境中学生运用所学技能和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的能力,更加重视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思想品质和价值观的养成的情况。这就赋予了我们的教学更加深层的意义,涵盖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要求。
        二、中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如何实践的策略
        (一)借助项目生活化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日常生活
        “充分掌握学生对学习的需求,拥抱丰富多姿的真实生活,利用中学生现有的生活经历”,这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标准实施要求。“运用自己的经验”来融合未知和已知,这是《道德与法治》课本的第一模块。所以,“始于生活,归于生活”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所主张的教学思想,最终目的是实现生活就是课堂。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存在他的意义,都交织着反面和正面的教育意义,所以生活就是课堂。那么,学科中的生活说的是谁的生活?不用多说,是《道德与法治》关注的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倡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和现实问题,借助接近生活的方式去学习,投身到实际生活中去理解、感悟和体验。
        (二)利用项目学习丰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人文涵养
        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属于人文类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精神方面的培养,提倡借助民族精神和优质的人类文化把正义、真、善美等埋藏到学生的内心,用来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指引学生做一个有品质,有标准,且有趣的人。但由于我国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的情况下,《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徐盛人性发散性的成长,背离了现实的理论灌输和教育,让学生对课程内传达的人文价值观念没有认同感和信任感。这时就需要降低学科姿态,将现实生活融入到学科教育中,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真实的人文环境,让他们体会到课程外的人文精神。
        三、结语
        《道德与法治》学科对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意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思想品德》向《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变更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出,大数据环境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冲突,更注重学习的深度和思维的高度。项目式学习理念与课改需求的不谋而合为变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供了可能。但目前的项目式学习研究多侧重于拓展课、活动课、校本课,对《道德与法治》常规课的实践研究非常少。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尝试将项目式学习实践应用与《道德与法治》常规课堂,力图实现课堂由“素质”向“素养”的转变。
参考文献:
[21]陈启威.项目式学习亟须厘清的几个问题[J].江苏教育研究,2019(11).
[22]孟朝霞,李妮.程序设计课程中的项目教学法实践[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05).
[23]王淑娟.美国中小学项目式学习:问题、改进与借鉴[J].基础教育课程,20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