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4月   作者:黄欣
[导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堂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教师点带动学生的面,让学生点带动他们自己的面,进而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也成为展现自我的舞台。因此我深刻地意识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成败。在

惠州市第十小学    黄欣   516000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堂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教师点带动学生的面,让学生点带动他们自己的面,进而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也成为展现自我的舞台。因此我深刻地意识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成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自信的生活,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    主观能动性    人生态度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一)自尊心强,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有表现自我的欲望。
        到了小学,随着年龄的日渐增长,小学生的自尊心也会逐渐增强,特别是高年级是他们意识最敏感的时期,他们反感别人不尊重他们。非常在乎他人的评价,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有时候为了得到他人的注意,甚至通过争强好胜的方式去让别人注意自己。如果他们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误以为被老师冷落了,觉得自己在班集体是多余的,自尊心就会遭受伤害,通过各种方式去表达不满,甚至会产生自卑感。所以,在课堂上,学生都希望老师喜欢并且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渴望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尊重与理解是小学生的心理追求。
        (二)有强烈的好奇心,但缺乏耐性,摇摆性心理较强。
        小学生对周围的新事物非常好奇,有较强的探究意识,他们心智善良,思想单一,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他们的心智等方面发育不健全。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成形成,思考问题还不够全面。他们思考问题容易偏激,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他们重感情且对周围的人和事总是充满激情,情感波动性很大。他们的毅力也在逐步完善,但是缺乏战胜困难的意志力,经常混淆执拗和坚定,冲动和勇敢。他们总是充满活力,能力不断在发展,但是性格还没有成型。因此,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很不稳定,但可塑性大。
        二、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的措施:
        (一)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是要相信学生。
        我们都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聪明了,对外界的信息更灵通了,视野更开阔了。学生对老师传统的满堂灌——“授之以鱼”的教育方式感到枯燥,甚至厌烦。新课改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就要求我们老师把课堂的主要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学习和生活。因此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他们身上有无穷的潜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创造奇迹。我们要像地质勘探队员一样,努力勘探,发现埋藏深处的宝藏,用心去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我们要坚信学生会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让他们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可以充分的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等。
        其次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现自我。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现自我,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允许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我们知道,语文的知识博大精深,很多问题都没有唯一的答案,只要学生谈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合情合理就可以。所以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奖励分成了三个:一是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二是鼓励学生对于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意见,允许他们相互争辩;最后一个鼓励他们创造性的解决语文问题。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敢于进行争论,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在民主,学生才能更加积极的去掌握语文新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会得到提升。



        再次是讲究人人平等,以评促学。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呵护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师生之间只有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肯定、互相促进,课堂教学氛围才能和谐活跃,师生之间的和谐才能开展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学生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语文知识。我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会给他们贴上“好生”、“差生”的标签,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学习成绩不能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二)我经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我结合学生实际,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通过以下要点评价学生:
        1、体现"三重"。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不要只看重学生的分数;注重全面评价学生,不能只看到学生今天的学习成绩,要学生积极客观的看待周围的一切,要学生相信明天会更好;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
        2、注重"三性"。
        全面性、个性化和策略性。我全面评价每一个学生,在集体里要存大同,求小异。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制定不同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个性,都能扬长避短,使学生个性与共性并存,全面发展。
        3、多元化评价。
        我们评价学生的方向可以是看昨天、定今天、望明天;评价学生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方法也要全面性,主要包括知识与能力、方法与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我们要多元化评价每一个学生,多方面去肯定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坚强,勇敢,积极的人生态度。
        语文教学历来崇尚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人性教育主要包括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渗透心理教育必须做到入下几点、
        1、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坚定的意志。
        每一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克服的困难所付出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就是我们说的意志。我们可以充分的挖掘语文教材中关于人物耐挫、抗挫的教学内容,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渗透。
        2、活跃每一个学生的思维。
        语文的学习过程事实上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生心理活动不活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通过讲解教材中人物的心理去引导学生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我通过引导学生抓住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文字内涵,他们通过智力活动也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乐观的生活。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情感,组成了独特的心理因素。小学生处在情感的快速发展时期,情绪容易受到影响。我经常通过语文教材中积极的情感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乐观的生活,积极地面对所发生的一切。
        综上所述,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健全的人格,自信地生活,潜能都能得到激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改中语文教学的需要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晓苏丹.语文教学与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