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与坚守: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学科德育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4月   作者:孙杰
[导读]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同全国大中小学一线教师代表和教育工作者畅谈交流。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作出部署、提出要求。这不仅对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的殷切期望,更是为新时代教师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

辽宁省营口市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  孙杰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同全国大中小学一线教师代表和教育工作者畅谈交流。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作出部署、提出要求。这不仅对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的殷切期望,更是为新时代教师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
        以往我们的德育关注更多的是专题德育活动和思政课这一门学科,其他学科的德育渗透只是蜻蜓点水,甚至直接忽略,人为造成了思政课与其他学科课在育人功能上的分裂,所以今天我们提出全学科德育,就是要让思政课程以“课程思政”的形式向学科课程拓展和延伸。那么,如何凸显学科课程本来就有的“德育”功能,在占比很大的学科课程中实现德育“全覆盖”?如何有效、深入挖掘学科思政教育点,充分发挥各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如何让我们的学科思政教育在尊重知识本位的基础上,上得有情(情感)有义(意义),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如何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等德育教育要求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新时代的追梦征程紧密相连?
        一、争做有信仰、有情怀的教师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作为教学任务的承担者、执行者与实施者——教师,承担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历史重任。教师有什么样的体验,就会带给学生什么样的体验,因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在教师。作为新时代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古人说得好,“欲人勿疑,必先自信”。要解决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必须要让有信仰的人来讲信仰,才能讲得敞亮、讲得深刻、讲得透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为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深沉的家国情怀,要有坚定的传道情怀,还要有宽和的仁爱情怀,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才能“感人于肺腑,动人于心弦,才能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所以,作为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讲授的内容高度认同,对倡导的理念执着坚定,对弘扬的价值切身躬行,才能投入真情实感,才能讲得情真意切,才能实现激浊扬清,才能真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四个自信”明心立志,引导莘莘学子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新时代的追梦征程之中。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如果我们的教师只有德育口号,没有专业能力,学科育人就会流于空洞;如果只有专业能力,没有德育融合,学科育人就无法实现。学科育德引领了正确的方向,专业能力保证了课堂实力,以过硬的专业能力敏锐地寻找学科德育的融合点,才能育人于无痕。
        二、构建有温度、有灵魂的课堂
        在全课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理念下,我们的学科课程要从学科教学转为学科育人,只有心中有人,珍惜每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复制的40分钟,只有精准挖掘学科思政教育点,才能充分发挥各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回归教育初心。
        对于小学来说,思政课堂无处不在,并不限于某一学科。比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它和其它学科在思政教育方面是有区别的,它的知识本位就是思政内容,作为思政教师,主要着力点应该是如何把课上好,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给我们的孩子讲好中国故事。
        “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这是中国的文字,这个文字在被创造的时候,它的构造就代表了一层含义,一个道理,一种文化,甚至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精神。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学生传达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要做有文化的语文教育。



        孩子们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索,遇到困难进行质疑,然后坚持下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践行了科学精神,这些都是数学课最本位的思政教育点,也是学生在数学课最应该养成的“德行”。
        体育最大的魅力就是规则,在规则允许条件下努力地赢,有尊严的输。体育最好的思政点就是奋斗,百折不挠,不断挑战。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过艺术教育具有辅德性,能够以美导善。任何艺术的呈现都是一种思想的体现,艺术教育是通过学生对艺术学习的过程所积累而成的情感体验作为道德指向。所以音乐、美术这些艺术学科,其本质的思政点就是追求美,就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是让学生在不断接受这些高尚艺术思想的熏陶过程里,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建立文化自信。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所以,我们各学科的思政教育除了体现本学科独有的思政教育点外,还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因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我们思政课讲爱国,语文课讲爱国,数学课、英语课等各个学科也在讲爱国,就是要将“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概念更早地植入孩子心中,这样我们的民族才更有希望。
        三、采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
        “学习强国”平台上有一篇文章这样阐释:学科思政课教学,必须把握好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分寸,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既不能“蜻蜓点水”,也不能“用力过猛”。也就是说:学科思政教育,不能失去“学科味儿”,要尊重知识本位,在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的同时,要春风拂柳一样地顺势而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如何让我们的学科思政教育在尊重知识本位的基础上,上得有情(情感)有义(意义),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一是选择有“温度”的思政教育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选择了恰当、生动的思政素材,才能给课堂教学效果加分。我们设计的思政点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能触动学生、打动学生、感动学生,绝不能生搬硬套,因为以理服人离不开以情感人的铺陈;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用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要活用实时媒体资源,让教学有时代气息。否则,你的设计再高大上,学生理解不了、没感觉,同样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二是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要把学科思政教育点讲得“有温度”,绝不能只是单向的“聆听”和填鸭式“灌输”,而要构建有活力的课堂,要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发展道德认知,体验道德情感。想在浅显的知识学习中得到深刻的思政教育,我们需要一个媒介,就是我们的思政教育美化、活化、趣味化,只有将思政渗透点像抽丝剥茧、层层撒盐一样融入到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在感受数学世界的神奇,语言文字的奥妙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以及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这样才能逐步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新时代的追梦征程紧密相连。因为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想教育,更是行动指南,当学生走出课堂,还能将我们的教育做出来,我们的思政教育才是做活了。
        此外,多媒体技术教学能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可以使学生跨时空地进入一种极具感染力的学习氛围。同时,借助多媒体电教手段,也是能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熔为一体,增强思政教育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作为研训部门和学校,要乐于、善于为教师成长搭台。一是要和教师一起做研究,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困惑,让老师感到研究是有力量的,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研究意识。二是要通过建设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要把想做事、能做事的人凝聚成团队,给他们平台,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要通过营造“尊重、激励、支持、包容”的文化,让“教师站在中央”,这样教师才会将“学生站在中央”。让课堂教学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