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方法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4月   作者:陈育新
[导读] 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通常被统称为“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在常态学习过程中,难以或无法完成学业任务要求的学生。”学困生不仅“是那些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难题,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可以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必需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或医疗对策赐与补救或矫治的学生”,还包括那些学习很刻苦,花了很大功夫学习,但成绩未见提高反而

江西省上高县上高中学 陈育新    336400

        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通常被统称为“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在常态学习过程中,难以或无法完成学业任务要求的学生。”学困生不仅“是那些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难题,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可以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必需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或医疗对策赐与补救或矫治的学生”,还包括那些学习很刻苦,花了很大功夫学习,但成绩未见提高反而退步的学生。一直以来,学困生群体都让中小学教师感到头疼,学困生的转化更是教师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
        在整个班级中,学困生是无法忽略的存在,对班级整体成绩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学困生的成功转化不仅对学生本身有利,还对学校,甚至是对整个社会都会有正面的影响。如何促进学困生的转化首要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从根源上找到关键。根据我当班主任的经验,“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不经相同。
        一、学困生产生原因
        (一)学生本人角度
        从学生自生的角度来看,其“学困”的原因通常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初中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方法不正确,,即使科目增加和课程难度增强,他们仍沿用小学时候的方法。我班一学生平时上课很认真,但成绩就是不突出,究其原因就是她仍像小学阶段一样把作业留到在家做,由于作业较多每次都要熬夜,导致白天上课没精神。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有极大的影响。 但初中生刚从小学生角色转换过来,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那些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学生,学习效率较低,学习效果较差。
        其次学困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相对其他学生来说较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不同学生对事物的兴趣点也不同。这就会导致在相同的科目上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低,上课不认真,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最终影响学习成绩。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一科目兴趣高,自然而然会花时间去学习,成绩也就会提高。
        最后学生的自觉性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自觉表现在对自身的约束上。自觉性较强的学生,在课堂上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课堂纪律,上课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就高。同时,他们也不容易会被手机、小说等外物干扰。而学困生刚好相反。
        (二)教育教学角度
        当前的教育主要还是应试教育,初中阶段的教育仍旧是以分数作为学习的目标,在培养学生时,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也没有注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长期的填鸭式教育,是学生逐步失去了对学习对知识的兴趣,上课成为他们最反感的事。学习好像成为了压在他们幼小肩膀上的重担。



        当然,学困生一部分原因也可以归咎于老师,在现阶段,不少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为了学生得到练习,大部分老师使用的最多的还是原来的题海战术。虽然知识点讲得很细,但学生学会的还只是答题的方式,不会自己动脑筋思考。同时,部分老师上课时,照本宣科,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对该科目失去兴趣,甚至是不喜欢老师,最终导致该科目成绩不佳。最要的一点,通常老师更喜欢那些成绩好,遵守纪律的学生。而对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不是很喜欢,初中生是比较敏感的,很清楚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受老师态度的影响,会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
        (三)家庭家长角度
        初中生身心发展仍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虽然偶尔叛逆,不听父母的教导,但父母的关心和教诲对他们依旧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当班主任的经验,我发现班级的学困生多是父母忙于工作,对自己孩子疏于关心,把学习的事完全推脱给老师。比如我班上有一学生,父母做生意,没时间关心孩子,长此以往,学生的成绩越来越差,学生回到家就玩手机,甚至不听父母的话。在学校里,学习也不够主动,经常违纪。
        同时,家庭氛围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那些家风严谨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小孩,在学习上更加主动自觉,而且对课堂纪律也是严格遵守的。
        二、初中学困生转化方法
        (一) 因材施教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因此在促进学困生转化时,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了解其学困的原因,实施因材施教。针对那些学习不够积极主动的学困生,实施奖励制度,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而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同学,多加约束,或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同时,也要帮助那些学习认真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
        作为园丁,我们应该坚信每一朵花都会开放,或早或晚。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并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他们,鼓励他们主动他们向老师向同学寻求帮助。
        (二)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要激起学生对自己的课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的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应将自己置于一个和学生同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要想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师应首先学会尊重学生”。
        (三) 师生沟通
        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向师性还是很强,平时也愿意跟老师沟通。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关心学生的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不同于高中生面对困扰时独自承受,不与人讲述,初中生在出现困扰时,大部分学生会主动找到老师,并且希望老师能够帮自己解决。而这时候,作为阅历比学生丰富的教师,应该认真倾听他们的烦恼,并做好疏导工作。
        (四)家校互联
        班主任要了解每位学困生的家庭环境,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向家长反应学生的在校情况,出现问题共同解决。有些学生不擅长和父母交流,教师要做沟通家长与学生的桥梁。
学困生的转化是持久战,我们要信心和耐心去促进他们的转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