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4月   作者:李春莲
[导读] 社会的发展需要有素养有个性的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分层次的教学。分层次教学,更能促进教育公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习中,教师通过充分了解学生、备课备好学生、课堂问题层次化、课后辅导对症下药等策略,才能适应学生新的学习方式,才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重庆市南川区第三中学校   李春莲    408400

摘要:社会的发展需要有素养有个性的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分层次的教学。分层次教学,更能促进教育公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习中,教师通过充分了解学生、备课备好学生、课堂问题层次化、课后辅导对症下药等策略,才能适应学生新的学习方式,才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分层次教学;语文式思维;课堂生成;学习方式 
        一、背景分析
        均衡教育发展从内核推动了教育的公平,学科核心素养集中体现了育人的价值。在这个大背景下,不少初级中学采用分班行课解决教学质量与生源差异的矛盾。但是这样对学生、家长甚至于老师都不是最科学有效的办法,更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原则。我认为,“因材施教”、“阳光教育”、“发展个性”等这些底气十足的教育理念,并不是指向分班,而是指向分层次的课堂教学。但是很多老师却不愿意正视这个问题,因为分层次的课堂教学,无形中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种“一张教案用几个班”、“一本教案用好几年”的复制式课堂教学,便无法继续了。在“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方针指引下,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那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课堂实施分层次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确实是教学前线的一股纯正之风,且语文课堂分层次教学,实施并不困难,而且效果显著。
        二、策略探究
        (一)要充分了解学生
        真正的关注学生,充分的了解学生,是教育教学取得成效的基础。一名语文老师,只要愿意关注学生,就一定能走进学生的心底,获得他们语文层次阶段的第一手资料。无论是与学生交流谈心,还是有意识的察观,或者通过作业日记等渠道,老师都能准确判断学生真实的精神状态和存在的问题,这是我们课堂生成的重要因素,决定着学习的效果。我们听那些名师借生上课,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在上课之前,千方百计的走近学生,拉近距离,了解他们的精神层面和学习层次,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使预设的教学与陌生的学生生成最有效的课堂。而我们许多一线教师,与自己的学生朝夕相处,课堂效果却差得远。我认为,除了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和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外,我们更输在不能将学生的认知层次和当下的精神层面与课堂教学完美的结合起来。有些做的比较好的老师,会建立一份学生档案,将平时了解到的学生信息记录在档案中,包括学生的家庭社会情况、情感心理问题、听说读写的能力层次、及时发现的异常表现等。这样充分了解学生,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就很强,分层次教学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二)备课要备学生 
        分层次教学是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的教学,作为有独立思想且皆有言欲的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如果仅仅依本而教,学生会越听越没劲,越学越少灵性。机械式的、不考虑学生的教学,在今天的语文课堂已经尴尬不已。因此,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做到以下几点,就能轻松实施分层次教学,还原课堂的活力和智慧,提升课堂生成的价值。
        要备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度。比如,备课前先了解所教班级学生对将讲授的知识有多少兴趣、有多少人能接受、有没有时代或社会环境的隔膜、会不会触及某些隐痛等。了解学生的认知度,是实施分层次的教学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
        要备学生的学习方式上的变化。


他们不再愿意接受“满堂灌”、“一言堂”的学习方式,在飞速前进的时代潮流中,他们的学习方式有明显的变化,他们喜欢与老师、同学、家长平等的对话,喜欢有独立思考空间和时间,喜欢在合作辩论中碰撞出来的思想火花,喜欢在安静思考中生成自己的智慧,他们能够在网络上查找需要的资料、吸收需要的养料。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这些,否则辛辛苦苦设计的教学,却可能让学生瞧不起。了解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分层次教学的底气。
        要备好学生的情知触发点。以兴趣为引线,去观察去体会学生的情感和知识的触发点,就能点燃学生内心深处渴望获得新知识的火花,从而激发出每个学生思维的最大潜能。一堂课,处处时时都能触动到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无疑会生成一堂极富生命力的课堂。了解学生的情知触发点,是分层次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譬如在备《社戏》时,要提前考虑到学生对“社戏”这一民俗的认知度,对农村生活和农村人情的感知有多少,对“思而难得”的苦闷感受有多深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预设准备,教师全面了解了学生,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次讲解及抽问,让“知”者讲给“不知”者,让“有感受”者告诉“无感受”者,让“网猎”者分享他们的宝贝资料,这样有因人而异的分层次课堂就有生机有价值了,课堂生成效果也就体现出来了。
        (三)问题要有层次 
        课堂提问不应该只是作为知识点的穿线而设置,更要从广度和深度上方面思考,有层次的问才有针对性,才能使所有学生有收获。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的方向不同、思考力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语言表述的效果不同,所以教师要注意提问和答问的先后顺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也有能力表现自己,从而获得自信感和幸福感。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人类探险与科幻)的“单元整体阅读”时,老师可以出示这几个问题:1、本单元的几篇文章涉及了人类在哪些领域的探索?2、文中有哪些情节使你感触极大?3、你从这些故事中,获得了什么感悟?这几个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思考,自主学习也有了抓手。阅读之后的交流展示环节,让层次较差的孩子先展示,逐层上升。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低层次的孩子因为最先展示,能说出自认为较为完美的见解,他们是自信的,是幸福的。层次较高的孩子会尽量避免前面学生所说的,所以他们在听别人说话时特别专注,会积极思考准备,他们的展示,既是对低层次孩子的引导,更可能促其产生不服输的挑战心里。当然,教师的点评也非常重要,要避免优秀者的骄傲自满,帮较差者补足信心。
        (四)课后辅导要对症
        语文的学习绝不止于课堂,课后的辅导得当,会事半功倍。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作为课后对症辅导点。这样明确的针对短板的辅导,学生会产生被重视的幸福感,效果自然好。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辅导。对孩子们的兴趣适当的指导,使其逐渐明朗,比如喜欢看小说的,可以引导他阅读的方法和习惯;喜欢表演的,可以引导他读剧本、编剧本;喜欢吹牛讲故事的,可以引导他辩论......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更多的兴趣,转变、纠正某些不良兴趣。关注学生异常,对症辅导,也非常必要。初中孩子的情感比较外显,教师要细心发现他们异常的举止言行,耐心的开导排解,避免他们迷茫压抑太久,引导他们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把生活感受变成文字。这样,尽管孩子们的层次不同,遇到的问题各异,但语文与生活在课后如此巧妙的相融,那些问题和困难都变成了他们学习和成长的试金石,又何尝不是他们的灵魂有层次有深度的学呢?
        三、效果及反思
        分层次教学还原了教育的公平,学生整体学习兴趣和成绩都有明显的变化:他们盼语文课、盼作文课朗读自己的习作;盼站起来回答和表演......课后喜欢与老师谈心,一篇习作,愿意一改再改,阅读能力大有提高。但也有许多需要探讨:学生的层次是发展的,如何能及时发现?课堂的展示环节不可能每个孩子都参与,如何减少他们的失望感……虽然有困惑,但分层次教学一定是提升核心素养的教学,是实现均衡教育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苏新元;分层教学促进个性发展[J].成功(教育),2008(05):77-78.
2.尹欣宇;分层次教学模式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报,2011,27(06):113-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