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4月   作者:1.石英 2. 刘妮娜
[导读] 目前,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迅速,发展是硬道理,新时代新发展依然需要依靠科技创新这个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发展是改革开放的总动力,也是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重要动力支撑。

1.山东省沂水县沂城街道中心小学 1.石英   276400
2.山东省沂水县龙家圈街道南套中心小学 2. 刘妮娜    276400

摘要:目前,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迅速,发展是硬道理,新时代新发展依然需要依靠科技创新这个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发展是改革开放的总动力,也是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重要动力支撑。但是,要想抓住“科技创新发展”的这个“牛鼻子”,要从全局发展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从小学培养创新科技人才,从早从基层筑牢科技发展与创新的人才库。《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而科学素养的养成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成功。眼里过千遍不如手里过一遍。本文就如何通过加强科学实践,让小学生在科学实践中激发科学兴趣、探究科学问题,更好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全面促进提升自身科学素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引言
        现代社会国家的竞争关键在于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对于人才的科技教育成为竞争的关键。近代以来,我国就开始正式引进科学课程,开展系统的科学教育。小学科学教育同样引起了理论界的逐渐关注,主要集中于对具体科学学科课程设置、实施问题的研究,以及对国外科学课程的介绍,较少站在系统性的视角去审视整个基础教育体系科学教育的整体性的问题。针对目前小学科学课程的系列问题,本文站在学段整体性的高度去审视。
        1科学的特点
        (1)客观性,科学的客观性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反映性。因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如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世界等都是客观存在的。科学研究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凭主观臆断。(2)实践性,是指科学知识来源于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又可以指导实践活动。(3)理论性,科学是对具体的抽象,是对事物运动规律的理论性总结,它是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心理学、教育学是对心理现象与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论性概括。(4)逻辑系统性,科学既是理论性的知识,又是系统性的知识。科学所陈述的客观规律必须要用准确的概念、范畴,严密的逻辑判断、推理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5)真理性,科学的真理性是指经过实践检验的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只要是科学的知识一定具有真理性,一定要经得起实践检验为正确的。(6)发展性,科学是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的。因为人们的认识必然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制约,而这些条件是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也随着其发展,并逐步接近客观真理。
        2现阶段小学科学课堂之中的问题
        2.1教师处于课堂中心,学生没有思考空间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是探究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模式,并且是一个更加科学负责的手段及途径,更是一种学生需要掌握的综合能力。因此,探究式学习也是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并且可以广泛地运用到课堂之中去。例如,如果探究的问题过于简单,那么答案一定会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因此,学生在进行讨论的时候并没有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案,就可以得出答案,且在这一过程之中都不需要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学习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会使学生无法在课堂之中真正得到思维上的锻炼,从而也无法应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2重视个性化发展,教学复杂化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小学科学课程就是从他们身边的各种事物出发进行学习的一个过程。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校逐渐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多媒体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实验用品的选择上,往往是“只求好的,不求对的”,使得学生的学习体验感较差,让他们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很难和自身的实际生活相连,从而与核心素养的要求越来越远。学生是存在差异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下意识地忽略学生的这一特性,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没有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以及个性。对于课堂而言,太简单的提问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也不能构建高效的课堂,从而使得刚刚接触科学的小学阶段的学生,越来越丧失对于学习的兴趣。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丧失积极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改进策略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和教育,世界各国已经越来越重视科学教育。针对我国目前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和世界各国开展科学教育的国际形势,当下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迫切需要在理念、制度、课程具体实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改进。
        3.1树立注重价值理性的科学教育理念
        理念指导着行动,科学教育的改革、科学课程的有效建设需要全社会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无论是教育政策制订者、教育管理者,还是学校的科学教师,都需要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需要以“人”的本体性发展为目的,关注到人的自身发展的目的性价值,而非过于注重科学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小学科学教育的设计与开展,要注重科学教育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整合与同一。
        3.2加强科学教育资源建设
        小学科学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教育资源的保障,就目前小学科学教育校内资源而言,科学教师资源、科学实验设备资源是相对薄弱的,迫切需要加强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在科学教育资源建设的思路上,一是需要跳出校内资源的局限。科学教育资源可以来源于外校,可以来源于当地的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高校科学实验室,企业的车间、实验室等等。二是需要跳出资源标准的局限。如对科学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科学教师具备科学学科教学的知识与能力,他还需要具备科学教育的理念,即他用科学的科学教育理念去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而非仅仅培养孩子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也就是说,科学教师不是单纯地将科学教育作为工具,作为孩子学习科学知识与能力、成为科技人才的工具,还要认识到科学教育本身也有其意义,要关注到科学教育的价值理性。因此,在科学教师资源建设中,需要注重对教师科学教育理念的建设。
        3.3进一步系统设计科学课程
        科学课程的顶层设计是科学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小学科学课程体系是一个有机衔接的整体,需要站在系统的、整体性的高度设计建构小学课程体系。从课程体系的横向而言,需要处理好校内科学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STEM校外自然资源、校外科学教育资源的关系,让校内外资源有机整合,形成科学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避免一些学校目前出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得到常态化实施,却在大搞特搞STEM课程的状况。从课程体系的纵向而言,需要处理好各年级间、各学段间科学课程开设的连续性,以及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契合性,确保学生在其年龄段接受了适合的、连续的科学教育,而非中断的、服务于考试的科学教育。
        结语
        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同样,科学实践对小学生学好科学课程也是至关重要。引导小学生从早参与科学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方法,在实践中探索科学世界,是小学生学好科学课程、提高科学素养最快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但是,小学生的科学实践活动必须在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照与支持下,才能顺利开展。因此,社会要为学生的科学实践活动提供资金、场地、资源等力所能及的帮助,学校要为学生的科学实践活动做好筹划、组织、实施工作,家庭要为孩子的科学实践活动全力支持、尽力配合,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就有了保障。
参考文献
[1]朱忠琴.论课程内容的连续性[J].当代教育科学,2017,(02):43.
[2]王挺主编.中国科学教育发展报告(2019)[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32.
[3]万伟.STEM教育热的冷思考[J].江苏教育,2020,(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