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4月   作者:苏惠范
[导读] 小学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美术课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增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    苏惠范

摘要:小学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美术课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增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核心素养 能力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培养学生审美观,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小学生的思想正处于启蒙的阶段,在小学教育中开展美术教学,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美术的魅力,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学生美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整合教学资源
        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筛选,为学生准备适合的学习内容。教师还要有创新整合意识,要利用多种渠道搜集美术教学材料,以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接受更多的艺术熏陶。信息技术给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更丰富的资源,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断提升,也为美术教学资源整合创造了良好条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整合美术资源,势必给小学美术教学带来更多改变。
        如,在教学《色彩的对比与和谐》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对比与和谐,利用多媒体展示图案,并提问:“这里有一棵树,树上长满了花朵,花朵上有许多的蝴蝶。你觉得图案中缺少了什么呢?”学生开始观察,并很快就给出答案:“缺少颜色。这幅图只有黑白两色,显得很单调。”教师随后让学生展开讨论,给出上色方案。学生开始讨论,并得出花朵、树叶、蝴蝶的颜色要和谐的观点。显然,教师多渠道搜集教学材料,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环境之中,给学生带去主动参与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探索意识。
        二、提高创意实践能力
        创造欲望是进行创意实践的驱动力,教师应根据教材与学情来设计创意实践主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发散思维学会借鉴美术作品的创意来尝试创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展开创意构思,让学生基于兴趣的引导以及大胆想象的思维活力,积极探索各种技法去创作美术作品。
        例如,以“水墨画动物”一节为例,教师贴合学生的绘画心理特点展开趣味性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联系具体事物来自主创作,既能够打消对传统水墨画的陌生感,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美术学习的认知体验。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水墨用笔技法,教师可将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水墨题材的动画短片,向学生讲解短片中小蝌蚪、青蛙、鱼等动物形象都是由毛笔、墨汁与宣纸等材料创作而成,是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为调动学生创作欲望,教师在示范吹墨、泼墨的绘画技法后,逐一发放相关材料让学生尝试绘画。学生初次尝试泼墨并不懂其奥妙,刚拿起毛笔,墨汁就已在纸上沾染了一片,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如果在这一团墨四周添上几笔会有什么效果,学生受到启发后寥寥几笔就画出了蝌蚪、青蛙的簡单轮廓。在学习吹墨绘画的过程中,有学生尝试将墨汁倾倒在纸上用吸管、嘴巴将其吹成墨珠,并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充满稚拙趣味的图画。
        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创新潜力与发展需求,巧妙抓住学生的艺术“闪光点”来因材施教,有所侧重地丰富课堂绘画情境,使学生在思维启发、激趣尝试下感受美术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小学生的创造力可塑性极强,而学生又总是以自然、自发的形式来创作美术作品,教师要善于鼓励他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和语言来自由表达、创意实践,从而形成珍贵的艺术个性与核心素养,最后转化到其他学科学习中,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丰富美术教学活动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需要多种多样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美术教师不应该把教学局限于美术课堂,而是应该让它向生活延伸和拓展,通过举办一些系列的美术活动,使学生能够感受生活中的美,提升其自身的美术学习兴趣。
        如,在美术教学实践中,会带领学生去秋游写生,讓学生在秋游的过程中,画出自己所见到的认为美丽的事物。在活动开始前,会先与班级上每个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秋游写生的时间和地点,使家长能够尽量的陪同孩子进行秋游写生。在活动开始后,会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秋天的景物,使他们能够感受秋天中每个景物的美丽之处,让他们将所观察的事物画在自己的画本上,并引导他们为自己所做的画起一个名字。当活动结束后,会让学生们在班级上介绍自己所画的画,并讲解自己创作的意图和画中的意蕴。学生们介绍完自己的画后,会对他们的画进行合理性的评价和建议,并针对画的好的学生进行表达,从而激发学生作画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入到美术的学习中。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美术、了解美术,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四、关注生活,感知绘画语言
        美源自于自然与生活,因此,每一幅美术作品的诞生,都与生活息息相关,也正因此,人们才能透过美术作品感知到绘画的魅力。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的限制,生活阅历、情感经历都较为匮乏,对自然和生活的感知能力也正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对于很多美术作品中所隐含的绘画语言,无法正确解读。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在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美术素养等之后,选择最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然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透过生活感知美术中的语言和魅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小学美术中的“海底世界”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记忆中寻找关于海底世界的回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展示自己在海洋馆看到的画面,将学生带入到对于“海底世界”的回忆中,然后利用问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引导,如大家有去过海洋馆吗?海洋馆里都有什么动物?等等,让学生对海洋馆的景象进行回忆,逐渐勾勒出一幅清晰的画面,然后鼓励学生对该画面进行大胆的描述,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脑海中的画面以美术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加深学生对美术与生活之间重要联系的认知。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中开展美术教学,其重点不在于学生掌握多少绘画的理论知识,而是在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通过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健康发展。为此,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通过关注生活、微课教学、佳作鉴赏、自主创作、多元评价等手段,提高学生对绘画语言的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绘画技能,激发学生的绘画创作热情和兴趣,进而有效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全面促进学生在美学素养方面的综合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敏芬.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8):9,12.
[2]贾彩霞.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教育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205-206.
[3]袁 卓.以美育人理念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8):62.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小学部编教材作“读思达”教学法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编号:KCⅩ2020073)论文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