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的国内学生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路径与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4月   作者:陈继飞 孟利清,宋鹏辉,李福源,杨洁,师楠
[导读] 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也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强大思想保证。国内高等学校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深入分析和解决学生思想意识形领域的态突出问题,充分认识思想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思想。

机械与交通学院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     陈继飞  孟利清,宋鹏辉,李福源,杨洁,师楠  650224

摘要: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也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强大思想保证。国内高等学校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深入分析和解决学生思想意识形领域的态突出问题,充分认识思想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思想。并结合现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国内学生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的主要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与方法,以促进高等学校实现人的培养的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意识形态;思想建设;方法与路径
        引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国内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路径进行探析。
        1中外合作办学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意识形态的涵义是系统地、自觉地反应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它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之上,反映了一定阶级、集团的经济政治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系统性、现实性、能动性的特点。从意识形态的概念和特点可以看出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多么重要和必要,尤其是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这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教学方式所决定的。
        1.1特殊学习模式下对于意识形态教育的挑战
        现行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评估更多地关注的是合作院校资质、合作模式、资源引进、专业设置、招生制度、项目运行、财务管理等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刚性要求和有效措施,导致有些合作办学片面追求“出国率”和重视英语教学,甚至出现有些教职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可有可无,隐性弱化了合作办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就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模式而言,大部分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英语学习,对涉及意识形态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总觉得可有可无。学生长期受到合作高校所在国文化以及教学理念等熏陶,这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大学生带来激烈的冲击,对中外合作办学领域下的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严峻考验。
        1.2西方国家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加剧,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变化、社会矛盾叠加的特殊时期,它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向我国大学生传播资本主义观念、西方文化理念及生活方式,借机同化或西化我国大学生,以便“和平演变”我们的国家。国外学校通过教育领域的渗透更具隐蔽性和技术性,往往令广大青年学生失去辨别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作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主要阵地,学生既要接受中外双方的专业教育,还要被多元文化所包围,包括外籍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思想言论。而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不仅要面临思想观念的冲击,还对其意识形态提出了严峻考验,从而导致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2中外合作办学意识形态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中外合作办学中方对管理控制权的掌控力变弱
        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管理控制权决定了合作办学的成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条例》第21条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的中方组成人员不得少于1/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办学者应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包括各方投入数额、方式及资金缴纳期限等方面的内容(第5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办学者应当参照该第5条的规定签订合作协议(第30条)。以上可以看出,我国的高等教育主导思想是要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保证中方教育机构的掌控力的,按照现有的法律框架执行,可以保障中方的主导地位。但是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实施过程中,有些地方为了更多地引进外资,有些普通院校自身竞争力不够,选择外方合作对象的能力较弱,对国外高校的品牌和高学费收入的依赖性强等,便会主动提出很多优惠条件,甚至放弃多方面的控制权。尽管全国各地在法律执行要求上是统一的,但地方政府或者教育机构在操作上是灵活的,它们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免费提供土地使用等一系列措施给外方提供优惠措施,使外方获取更多的控制权。同时,在具体的项目运作中,由于各中方教育机构自身情况的特殊性、中外双方利益分配谈判的技巧性和中方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参差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都可能造成中方教育机构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具体办学过程中掌控力变弱。
        2.2中外合作办学中西方意识形态的隐形渗透
        在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国外高校把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嵌入在西方文化中,使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带有很大的隐蔽性,从表面上看,我们引进的是外方学校的核心课程技术、先进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与意识形态的渗透无关,但吸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可能完全避开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学生在和外教的学习和交流中不可避免地会受西方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等的影响。很多时候这种隐形的渗透带有迷惑性,我们的中方管理人员如果没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深厚的政治理论素养,很可能会被这种无害的假象迷惑,失去对这种意识形态渗透的抵抗力。这些都可能造成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无意识地受到西方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导致大学生思想混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淡化。



        2.3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精神”的缺失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大学精神”主要表现为自觉的学术精神、永恒的道德精神和敏锐的时代精神。但目前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时一味强调科学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校园文化活动中追求真知、探求真理、寻求创新的精神缺失,“功利性”“工具性”取向甚浓。而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中又往往因为经费的投入、人力的缺失和领导者的认识不到位等多种因素造成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困难,反而让外籍教师占据主动权,引领校园文化活动的走向。
        3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方法与实践
        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两方面的分析,需要通过思想政治队伍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西南林业大学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立足中国大地办教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西南林业大学中俄合作办学项目实际,主动作为,强化思想引领、着力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加强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等方面作出了探索与实践。
        3.1强化管理,保证中方掌握教育主导权
        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的管理控制权决定了合作办学的成败,也决定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成败。因此,中方教育机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中方的管控权。其一,可以吸纳外籍教师成为学院工会会员,通过教代会和职代会,拓宽外籍教师发声渠道,树立外籍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其二,在中外双方签订的合约中,明确外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着重强调外籍教师应尊重中国意识形态的主基调,自觉遵守中国的法律,督促外籍教师在任教期间认真履行职责;其三,在外籍教师的聘任期间,通过党委部门配备政治过硬,且善于与外方沟通的党员干部对接外籍教师,定期开展交流谈话,实现动态掌握其思想动态并持续考察;其四,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党委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握好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在合作办学的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师和管理人员引进等方面发挥主导和监督作用,确保中方掌握教育主导权。
        3.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定信念,抵御错误思潮
        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教学环境中涉及大量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和干扰,为了增强大学生自觉抵制错误意识形态的能力,就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学校要做到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提升正确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正确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减少正确意识形态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感知、领悟到正确意识形态的作用。同时,遵循大学生理论学习与价值认同规律,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自我思考能力,培养思辨思维能力,增强政治辨别能力,强化对正确意识形态的认同,使大学生能够自觉抵制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自觉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思想的腐蚀,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3.3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增强价值自信
        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校园文化要从中华传统文化和华夏民族精神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和动力,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华夏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利用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和优势,融合中西文化精髓,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理念的碰撞,整合和挖掘学校的文化资源,根据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营造与合作办学特色相匹配的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借用民族文化艺术推动正确意识形态的建构,营造具有自身特色和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教育,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确保学生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能坚持并且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正是中外合作高校的优势。
        3.4落实宣传,引导建设坚强的舆论阵地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媒介成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对青年大学生进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渗透,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把握主动权,帮助大学生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巩固发展健康向上的正确意识形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掌握话语权,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意识形态观点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4结论
        综上所述,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保证中方掌握教育主导权,并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全力推进文化育人工作,使校园文化活动充满传统特色、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把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建设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和谐之地。同时,通过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方法,培育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晓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4):27-28.
[2]李晓辉.中外合作办学领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与思考——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9(22):16-17+20.
[3]张洪宾,云兵兵.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探析[J].管理观察,2018(33):120-121.
[作者简介:陈继飞(1976~),男,汉族,云南曲靖人,高级实验师,硕士导师,西南林业大学机械与交通学院,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工作研究。
项目来源:云南省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研究课题+2020DJGX0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