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成长途径中的心理困境与管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4月   作者:许华闽
[导读] 教师是专业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教师教育已然成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专业人才,是学生的引导者,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教师会因各种因素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这些心理上的变化会对教学工作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带来一定的干扰,严重可能会造成教师资源的流动。因此,学校和教师要意识到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干预,帮助教师解决心理困境。

福建省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  许华闽  362200

摘要:教师是专业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教师教育已然成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专业人才,是学生的引导者,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教师会因各种因素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这些心理上的变化会对教学工作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带来一定的干扰,严重可能会造成教师资源的流动。因此,学校和教师要意识到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干预,帮助教师解决心理困境。
关键词:小学教师;成长;困境;管理策略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与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越来越重视,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现如今,提高小学教师职业能力与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小学是素质教育的初始阶段,该阶段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至关重要,教师的心理状态对小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客观因素如师生关系、学术抄袭等对教师的日常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再加上教学压力,导致了教师心理问题的逐步上升,很多教师为此出现了情绪低落、状态疲惫、教学效率低下等现象。为此,教师要在专业化成长过程中,要对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直面困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干预,这样才能确保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进而提高小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教师产生心理困境的成因
        1.教师职业压力
        教师这一职业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质,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也正因如此,教师的心理健康处于超负荷状态中。教师的付出往往与工资收入、社会地位等形成一定的反差,无形中为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信息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威胁,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荷。
        2.教学工作压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启蒙的重要时期,很多教师每周需要上很多课程,再加上批改大量的作业,导致了教师的负担过重。再加上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育要求,教师需要自己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搜集和整理各种信息,无疑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还有很多学校出现大班额的现象,导致了教师的教学工作压力又增加一层。种种原因使得各专业教师的工作量和教学压力日渐提高,在这样长期的高负荷运转中,教师的心理负担就会增加,使教师产出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身心疾病也增加了。
        3.新课改的压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教学与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需要进行改变,这对教师来讲无疑是一种挑战和创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一些年轻的教师他们的教学观念和经验还没有定型,所以接受新事物更加容易。对于一些年龄大的教师,要想做出改变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讲,放弃传统的“教育法宝”可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也正如此,使得大部分的教师出现了抵触的情绪,也由于自身专业素质的缺失产生了一定的焦虑感。
        三、教师成长途径中的心理管理策略
        1.坚定教师信念
        在小学教育阶段中,教师的信念是他们在教学中获得的感悟,也是教师对教育意义和生命意义的见解。信念可以转化为教师前行的动力,所以,要想转变教师心理状态,教师就要树立坚定的教学信念,通过信念去引导教师的不断前行,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是实现教师自我价值的有效途,但是目前的教学成效相对比较滞后,很多教师很难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教学成就,也无法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和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所以,教师有必要坚定教学的信念,使教师形成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教师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逐渐的提高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在小学教育阶段中,教师要确立教学的目标,努力提升自我专业能力,坚定自己的信念,积极面对各种压力,并将压力转变为动力,使教师能够直面各种心理问题,通过有效的措施转变教师的心理状态。另外,一些刚入职的年轻教师,他们的薪资待遇和津贴补助相对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说比较低,所以有可能会打击教师的积极性,如果教师无法与其他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外,就会严重影响教学的效率。为此,教师不仅要提升专业能力,还要与其他教师以及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避免因教师压力过大造成资源流失。
        2.提升教学效能感
        教师对自身能否完成教学任务而做出的判断就属于教学效能感,这也是教师对自身能力的一种自我认知。教学效能虽然不是体现教师教学工作的唯一途径,但是却能直接的反映出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一个教师如果教学效能感比较高,那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相对会高。如果教师缺乏教学效能感,那么就会将教学当作是一种负担,或者谋生的手段,这样的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教师有必要提高自身教学的效能感。教师效能的提升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客观的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理性的面对自己的心理压力,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改变心理现状。第二,对教育教学的过程及时反馈,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分析和总结自己个人问题的原因,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地提升,从而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
        3.培养教师复原能力
        这里的复原能力指的是教师个人可以独立面对困难、逆境、创设等心理问题的恢复能力。复原能力是一种复杂的人体心理特征,但是目前对此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复原能力具有三种明显的特征,第一,复原能力是人面对各种困境的适应能力,属于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特征,其中包含人的自我观念和人体特征。第二,复原能力是人体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适应过程。第三,是面对困境、逆境的适应过程,具有积极向上的特征。当教师在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时,就会体现出这一适应能力,可以让教师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改变教师心理问题具有显著作用。一些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其复原能力相对比较弱,所以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复原能力,使教师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走出心理困境,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教学效率。
        4.提高教师自身修养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教师只有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才能更好的清扫干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学习各种心理健康疗法,让自己可以调控自己的情绪,客观、理性的看待一切问题,从而有效转变自己的心理困境。教师还要学会处理好人际之间的关系,使自己可以与周围的人进行和谐的相处,使自身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饱满的激情面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处理教育中的大小事务。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培养自己的生活情趣,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健康心理。另外,学校领导部门要注意多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是教师的另一个家,要想使教师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学校领导需要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的教育评价体系,让教师能够切实感受到公平、公正、民主。深入了解教师的需求,为教师创设各种提升与发展的机会,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并采取不同的奖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心理满意程度,消除教师的心理隐患,使教师能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投入到教育工作岗位中,
        四、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心理上的困境直接影响着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与教育效率的提升。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只有拥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理,才能让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更加长远,才能保障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为此,教师要理性的面对各种心理困境,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教育能力,转变不良的心理状态,在教育过程中学会自我调节,提高抗压能力,努力克服各方面的影响,使其成为一名健康合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梁超,常若松.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教育科学.2020(03)
[2]孔令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执行的失真现象及其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
[3]俞国良,谢天.大心理健康教育观:背景、内涵和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9(01)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多层级‘自转加公转’”教师专业成长体系的校本研究》(课题编号: FJJKXB19-830)的阶段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