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圣刚
聊城市三优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港口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重要支撑。在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背景下,去年11月,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意见》中提出的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加快绿色港口建设、加快智慧港口建设等重点任务。
关键词:港口机电;自动化技术;控制研究
1 港口规模不断壮大,为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做出贡献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港口呈现专业化、大型化、深水化趋势。中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3919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从无到有,截至2018年已高达2444个。中国沿海港口发展也已经形成了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大港口群,形成了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等8个运输系统的布局。内河形成了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18条主要干支流高等级航道和28个主要港口的布局。此外,汽车滚装、散粮、邮轮各类专业化码头建设加快,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1.1 港口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港口贸易涉及大宗商品的交易,往往国家的货流通过集装箱装体积较为庞大、质量比较称重,为了提高装卸的效率同时提高安全可靠性,通常在港口会使用大型的机器设备代替人工完成搬运任务,这样才能够保证港口业务能有顺利流畅的运行,当然只有当有正确合理的对这些大型的电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才能够保证港口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因此机电设备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2 降低港口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成本
有效的设备管理方法可以降低设备折损率,从而节约了企业的设备维护成本,改变企业资本投入的比例,可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各个港口设备的工作潜力,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同时,合理有效的管理手段可以及早考虑到设备将来的使用、维护、保养,对整体工作的推进提供帮助。
1.3 保证港口机电设备的正常使用
正确的管理方法对设备的操作人员提出了具体的行为规范,减少了因错误操作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进一步延长了港口机电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有利于港口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1.4 为港口工作的安全提供保障
周全的机电设备管理方法保证了在港口作业过程中的货物装卸安全,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确保港口机电设备始终处于“正常”状态,并对发现的问题采取及时维修,排除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从而降低了因设备长期处于恶劣自然环境下而导致安全事故的随机性和隐蔽性,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2 自动化技术发展前景
2.1 RS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发展起来了,航空摄影技术是发展遥感技术的基本条件,如果是获取基本的地理信息。RS技术可以进行大范围的观测,这样数据就会更加的有效和科学。遥感技术传递信息的方式就是成像显示出来,这样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研究成像分析数据信息。遥感技術的探测形式是将景物或者景观进行结合,对其进行提前分析。遥感技术可以对无人机上的传感器和应用卫星信号接收装置分析接收到的信号和波段,之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结合这些数据对施工地点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减少一些不好的影响。遥感技术还可以对信息进行处理,将数据的准确性提高,提升施工的质量,促进工程测量测绘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促进工程建设的发展。
2.2 数字化成像技术
数字化技术有很大的优势,该技术的基础就是大比例测绘形式,在对其进行分析的过程当中会将重点的任务和比较难的任务进行确定,明确目标之后在进行测绘就会简单明了一些。
传统的测量方式相对于数字化成像技术来说过程比较繁琐,测量方式和程序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复杂,测量起来不是很方便,周期也比较长,所以得需要满足各种方面的需求才可以进行测绘。而数字化技术对这些繁琐的地方都进行了一些改进,测绘起来更加方便快捷,并且回测出来的数据结果精准度也比较高,要明确模式的类型才可以进行测绘,才会实施得比较合理。数字化成像技术将测绘定位技术进行了本质上的改革,更新了工程测绘的技术和手段,促进了工程测绘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工程测绘结果数据的精确度,促进港口工程建设的发展。
3 机电控制系统和一体化设计理念
目前各领域的发展中逐渐趋向于一体化,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采用自动化控制设备来提升控制系统的科学稳定性。在机电控制系统领域也逐渐采用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并在具体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3.1 未来的港口应该是一个便捷、安全、智能、开放、共享的智慧港口生态圈
大家跟港口做生意很简单,智能,开放共享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没有开放共享就难以可持续发展。智慧港口生态圈应该是一个港群的概念,它是开放协同的港口生态。港口从只是物流的节点变成生态的体系,这是第一个特征。
3.2 提供便捷可靠的客户体验
从客户洞察,需求感知;早期介入,方案引导;物流规划,路径设计;全程可视,数字追溯;综合服务,持续运营被动响应,最终实现主动服务,线下为主,线上为主,全程不可视,可知可见可预测。
3.3 开放协同的港口生态
从船靠岸来说,它把海事等方面多方面协同,船靠岸之后,更多的作业是通过自动化来实现的,包括自动化的装卸和智能的理货。当货到了堆场之后,更多的是采用智慧驾驶,包括堆场之间智能的调度,以及港区内部的安防。还有口岸的通关环境。整个效率不仅是码头自身的,还有港口的通关环境。来实现快速查验,同时查验的过程全程可视。未来它一定是智能的闸口,它有无感知的东西,包括交通指引。最后这个车出了港口之后,首先有智能的预约平台和调配的手段。未来的集卡更多的是无人集卡,或者说要实现全天侯的。
4 确定质量控制标准
4.1 机电设备制造阶段的质量监督
严格审查机电设备的制造厂家。审查内容主要包含了项目技术负责人的素质、厂家的技术水平、设备能力、设备资质以及生产能力等等,开展审查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机电设备能够和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应。此外,需要详细了解设备制造厂家的配料和材料来源。
4.2 严格检查设备制造厂家的质量监督体系、监理单位的工作细则以及监理工作计划
在检查港口机电设备制造各项工作的过程中,检查的内容包含了技术管理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素养、施工组织设计。与此同时,制造单位还应该具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此来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公益规程。除此之外,工序交底、交接、检验以及专职质检工作必须落实到位。在检查监理单位的时候,需要重点审查建立工作的资质、质量控制方案以及监理检查认证工作的完整性。
4.3 智慧港口建设加快
码头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港口正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中国港口实现了从人拉肩扛到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嬗变,现代信息技术已全面融入港口生产营运、精细化管理以及对外服务的全过程,港口已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
5 结束语
优化港口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连接,未来的一流港口,一定是“结网能力”不断提升,多式联运高效运行的繁忙面貌。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着港口,务实推进内涵式增长。智慧港口的逐步落地,为港口全面转型升级掀开了新的篇章。在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上,中国港口正积极展开路径探索,向着“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刘青海.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中国科技博览,2011(31);
[2]周雪松.降低港口设备使用成本综合管理措施研究 [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03);
[3]张虹斌,周忠海,刘军礼,赵娜,杨亚萍.港口设备管理成本综合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