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视角下老街区的空间规划与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3期   作者:卜海波
[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破旧的市政基础设施,
        卜海波
        身份号码:34242519930207****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破旧的市政基础设施,原本密集的城镇中心老街区在城市建设中被边缘化,社区逐渐失去活力。如何激活城市中的旧街区,实现空间规划与优化设计,是中国城市更新视角下空间规划与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在保护街区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进行城市发展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城市更新;老街区;空间规划与设计
        1城市老城区更新改造面临的困境
        1.1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
        早期因为城市建设的规模较小、建设主体单一,集资房、宿舍楼、厂房、办公楼等独立楼宇的开发占地小、密度高,城市功能空间被切割得较为零碎,造成了老城区在单位面积用地内涉及到的利益主体数量上远超因城市拓展而新增的建设用地。同时,随着城市居民的市民意识的日渐觉醒,城市居民主动参与到规划建设中的诉求也越来越普遍。
        1.2开发建设的物业类型单一
        老城区往往在城市空间的规划组织上承担了城市中心的功能,功能空间利用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商业、商务、居住和公共设施。而由于城市发展能级较低,商业、商务等类型的物业需求量有限,市场经济环境下开发主体倾向于利润更高、风险更小的居住类型的物业开发。商业、商务等经营型的物业开发经常面临着招商难、更新工作推动慢的问题。模式化的居住楼盘和大型商场的开发对老城空间的多样性带来了难以修复的不利影响,承载居民乡土记忆的老城空间日益被现代化的楼宇空间所压缩,老城区特色化缺失在没有针对性的和地域化的建筑环境设计中日益凸显。
        1.3政策规范的制约
        从维护公众利益、营造风貌环境、规范城市建设等诸多角度出发,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规范,限制了城市各项用地的建设开发强度。在老城区存在大量现状建设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在更新改造中不得不慎重考虑拆补平衡的问题。而严格的高度强度限制使得地方政府在老城更新改造的经济活动中几乎无利可图,持续的资金投入和漫长的建设周期迫使地方政府在更新改造上经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2城市老街区的空间规划与设计难题
        在规划层面上,我国关于城市空间规划的现行法律法规中,主要针对传统性内容进行了限定,覆盖范围不足,缺少对专项规划的详细编制体系结构。随着近年来绿色生态文明理念的落实、普及,智慧应用、风貌管理、个性建设等多类型城乡建设专项计划正在不断发展,而传统的老街区规划体系结构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模式。此外,部分地方法规与国家法规对同一项目的要求存在出入,相关条款界定不严谨,对专项要求评判标准不一,导致城乡规划发展缓慢。对于不同的城市老街区空间规划项目分类,所适用的规划层次也不尽相同,要明确各层次设计分类的编制规则。就目前我国技术发展情况而言,城市老街区的空间规划与设计还存在一定问题,许多地区的编制基础周期年限不同,造成各规划之间难以协调。
        2城市更新视角下老街区的空间规划与设计要点
        2.1建筑规划空间肌理
        城市老街区规划需要尊重街道原真性,避免粗暴的复制改造。对于不同的老街区空间规划项目分类,所适用的规划层次也不尽相同,以建筑背景为例,老街区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建筑质地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历史连续性。

通过“传统城市肌理再造”的方式来完善修复这种类型的城市结构规划,以便充分表明这种具有传统空间品质的城市肌理。应明确各层次老街区规划分类的编制规则,以“修旧如旧”的微绣花改造方式,将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相结合,部分内容也可以在分区规划完成前进行。控制相关规划的同步建设情况,对在老街区空间规划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街道等实际区域进行人性化指导,保证老街区设计效果。在附近建筑其具有保护价值的基础上,填补该地区建筑空间特点,从而修复被损坏的“城市肌理”,采取部门合并与职能整合的管理方式,有效解决规划信息差异等问题。
        2.2科学规划建筑模式
        首先,根据国家要求成立统筹发改、规划、环保等规划编制的统一职能部门,分配各部门的利益基础。设立地方规划管理局,统筹规划年限、生态指标、数据来源等信息管理情况,做到“无缝对接”,在保证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完成老街区规划工作。其次,整合规划技术,以基础数据的规划发展为主要方向,将老街区空间规划布局、技术、设计、用地划分标准、规划技术方法进行整合,夯实规划衔接技术,为规划数据的管理使用做好铺垫。最后,构建动态思维规划原则,由于整个项目处在一个动态的系统中,包括许多动态因素,比如物理环境、自然因素、建成要素、集体尺度等方面。因此在城市更新视角下进行老街区设计时,要依托动态思维原则,强调某一部分的变化对整体情况影响较小,促进城市生态发展。全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将城市规划信息重合叠加,消除各部门进行老街区规划时存在的差异与矛盾。
        2.3重视规划法规的应用
        在传统城市老街区规划设计过程中,法律法规的内容制定详略不一,管辖范围相差较大。虽然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等多项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但实际内容针对点重复、过多,真正应用于实际的效果不明显。基于城市更新视角的老街区的空间规划与设计,应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制订一个统一的“最高上位老街区规划”体系。强调政府的官方作用,编制出一部融合各项规划法规的全方位规划法律,并以此作为唯一标准进行老街区规划指导工作。以立法的形式,在城市更新视角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分类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统一管理。针对部分地方老街区规划方案法规与国家法规对同一项目的要求存在出入情况,应根据实际城市发展条件,对相应法规进行调整。
        2.4建筑规划绿色补偿
        在城市更新视角下进行老街区的空间规划与设计要点探究时,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关键影响因素,能够决定老街区发展水平,实现技术型规范与生态型规范的同步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运用大量数据分析、图像描绘、矢量测量等现代化专业技术,以及制度设定、规划调整、区域划分等管理技术,做好将技术型规划与生态型规划的协调工作。保证各地在进行老街区改革规划任务的同时,探索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所需的技术标准规范,完善相关战略引导,实现技术衔接。从环境角度而言,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会对人的生活造成影响,从而改变其行为方式。而从人的角度而言,进行老街区空间规划不仅要具备强大的技能水准,还要拓宽知识面,了解绿色城市规划的工作进程,革新城市规划模式。政府要定期进行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管理能力,保证绿色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高效进行。总之,老街区空间规划设计离不开人与环境的发展协调,若其发展方向不一致,可能会造成整个城市系统紊乱。
        结束语
        基于城市更新的视角,对老街区的空间规划设计分析对我国现代城市的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实际的规划工作中,我们应该认识到,老街区的空间规划与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明确目标,结合环境保护,逐步实现城市规划。对于一些特殊地区,需要建立适合当地社会发展情况的规划制度。
        参考文献
        [1]章黎东,张瑜,高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绘就水库美丽新貌[J].上海农村经济,2020(3):22-23.
        [2]张蕾,朱卿莹,于婧.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143-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