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刚 丁静
潍坊市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 山东省 潍坊市 261000
摘要: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 要保证工农业生产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和良好的水环境, 必须建立节水型社会。其中包括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在工农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方方面面, 大力提高水的利用率, 要使水危机的意识深入人心, 养成人人爱护水, 处处节水的局面。节水是让人们合理地用水, 高效率地用水, 不要随意地浪费。如果一个水龙头一秒钟漏一滴水, 全国一年就漏掉上千万吨水。目前, 全国每年浪费水资源在100亿吨以上。专家指出, 就目前到处存在浪费的情况来说, 运用今天的技术和方法, 农业可以减少10%-50%的需水, 工业可以减少40%-90%的需水, 城市减少30%需水, 都丝毫不会影响经济和生活质量的水平。
关键词:城市节水;关键技术;措施;研究
导言: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资源的支持。目前,我国城市水资源缺口巨大,水资源短缺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前,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不断扩大的城市建设对水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资源及水资源利用技术也逐渐由区域需求向国家需求演进。从我国水资源总量看,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300m3,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正常年份,中国平均每年缺水400亿立方米。面对我国水资源的巨大短缺,只有通过城市节水技术,通过制定一系列有效的节水措施,才能保证城市用水的重要需求。
1 节水宣传对于城市发展的必要性
1.1应用节能节水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幅员辽阔,虽然许多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如东南沿海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相对较高,但仍有一些地区严重缺水,如西北地区,不仅生活缺水,饮水困难也普遍存在,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在现代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加强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发展。
1.2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也在下降,特别是水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这就要求建筑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重视节能节水技术的运用,在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减少污水排放,保护环境。
2中国及水资源基本情况
我国正常年份缺水量约400亿立方米,水危机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随着城市化率的逐年提高,城市缺水问题正从区域性问题演变为全国性问题,城市发展面临着挑战。城市节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据统计,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世界水资源的6%,居世界第四位。但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山东省人均水资源不足全国的1/6,仅为世界的1/24,居全国第26位,是北方严重缺水地区之一。
近年来, 我国干旱缺水及水污染的相关报道时常可见, 我国许多城市出现缺水或有水不能用的局面, 供水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在此形势下, 节约用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国为大力推进节约用水工作, 建设节水型社会, 每年广泛开展“中国水周” “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 这些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足以说明我国缺水的严峻形势。节水宣传作为节水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节水政策的贯彻落实、节水知识的普及和节水经验技术的推广,唤起公众的水危机意识和节水意识,并为节水工作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使公众从过去的“我要节水”向“要我节水”积极转变,使节水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3解决城市节水的途径
3.1 加大节水约束力度
一方面,在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宣传节点一如既往地定期开展节水宣传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街头广告等传统媒体开展节水宣传,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平台与时俱进做节水宣传,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另一方面,在现有节水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上,提高节水的法制化程度和成效,完善法律规定。比如,对于工业用水的浪费,可以利用荷兰等发达国家的法律强制企业循环用水;另外,节水也可以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指标,并将该指标纳入地方政府领导的考核,这样,企业就可以节约用水加强领导干部的节水意识。
3.2加强节水技术创新
在工业用水方面,地方政府要积极鼓励和推动节水技术创新,建立鼓励企业开发和使用节水设备的激励机制,加大节水技术改造投入,帮助企业逐步淘汰高耗水设备,以新技术促进污水、废水的处理回用,提高水资源的回用率。在生活用水方面,通过节水宣传,推广使用智能水龙头、感应冲水器等智能节水器具。实践表明,这能有效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在供水方面,一是广泛使用精确水表,提高居民用水量计量精度;二是大力推进新技术、新设备、新技术在供水管网中的应用。如在供水系统中设置减压装置,可有效保证供水安全,提高节水效率。
3.3完善节水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节水管理体系是城市节水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着职能交叉、错位等问题。进一步创新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引导水资源开发、管理、节约和保护。节水管理系统的功能不仅限于用水,而且涵盖城市规划、取水、供水、排水、治水全过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覆盖水资源利用全过程的长效节水机制已建立。
结束语
2012年1月12日, 国务院以国发[2012]3号印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加强节水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职责,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的全过程,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机制。引水、引水、取水、供水工程建设必须考虑节水要求。在缺水、生态脆弱地区,要严格控制城市规模过快扩张,限制高耗水工业项目建设和高耗水服务业发展,抑制农业粗放用水。加快节水技术改造。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逐步实施水产品用水效率标识管理。加强城市节水工作,开展节水示范工作,逐步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节水设备和产品,大力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努力降低供水管网渗漏率。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管网建设,逐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比例,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
节水宣传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我们要坚决摒弃一劳永逸的错误观念。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外,还要全力做好节水宣传与其他节水工作的结合,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同时,还要善于利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宣传节水宣传效果,积极推进各项节水工作,从而加快节水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建筑节水措施的研究与发展[J]. 王芳. 西部皮革. 2017(20)
[2]节水在高校[J]. 孙重立. 中国科技信息. 2019(03)
[3]基于节水相关技术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与分析[J]. 王佩佩,李睿,段鹏. 现代经济信息. 2018(07)
[4]节水是拉动经济效益增长的有效途径[J]. 潮兴淮,黄儒林. 江西能源. 2021(04)
[5]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发展我国节水事业[J]. 王宏哲,董龙,谢忠岩,郭莉莉.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11)
[6]浅谈高校的节水、节能[J]. 栾冶宏. 安徽建筑. 202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