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工程中边坡稳定及滑坡治理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3期   作者:段世军
[导读] 边坡稳定问题是地质灾害工程中的常见问题,相关单位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段世军
        广西华信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545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摘要:边坡稳定问题是地质灾害工程中的常见问题,相关单位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滑坡问题和边坡稳定性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从而寻找出切实有效的治理方案,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基于此,本文对地质灾害工程中边坡稳定及滑坡治理措施展开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工程;边坡稳定;滑坡治理
        引言:在地质灾害工程中,边坡失稳问题极为的常见,并且对地质结构的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边坡的稳定性不强,将会直接影响到地质灾害的治理效果。通常来说,边坡问题还会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因此施工单位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够实现理想的治理效果。
一、产生边坡失稳以及滑坡的主要原因
(一)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造成边坡稳定性问题及滑坡问题的重要原因,大范围的降雨会导致雨水堆积,从而引起水流冲刷,使得边坡失稳以及山体出现滑坡;动物的造穴以及风化因素导致山体的荷载结构出现变化,由于结构荷载的降低,很容易导致山体滑坡现象的出现。在当前阶段,因自然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非常的常见,因此需要引起有关单位的重视,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1]。
(二)人为因素
        在当前阶段,人为因素也是导致边坡失稳及滑坡问题的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肆意的砍伐树木、挖掘矿产资源,从而引起的一系列地质灾害现象。结合相关调查研究数据显示,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山区和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这种地质灾害通常属于可控范围,对于生态环境的危害相对较小。
(三)地质结构因素
        一般来说,地质结构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但是这种稳定性需要建立在物理结构平衡的前提下。随着时间的累积,土壤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在风力和雨水的作用下,一部分土壤开始流失,由于地质结构引起的地质灾害也较为常见,并且这种地质灾害一般来说是不可控的,该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管,提前治理。
二、地质灾害工程中边坡稳定及滑坡治理的有效措施
(一)混凝土砂浆喷涂技术和锚网加固技术
        混凝土砂浆喷涂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这种技术工艺简单,施工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有着很高的效率,能够很好地提升工程施工的质量。技术人员在展开施工作业时,主要是借助压力喷射装置将混凝土砂浆均匀的喷射在施工区域,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施工的整体效果和施工安全,技术人员需要控制好喷涂的厚度,将其控制在5cm左右,混凝土的强度需要保证在C30以上,这样才能够降低混凝土砂浆在喷涂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避免出现二次滑坡等现象[2]。锚网加固技术也是地质灾害治理中常用的治理方法,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减少滑坡出现的次数。技术人员在使用锚网加固技术时,可以借助拦截和遮挡覆盖等形式对地质灾害展开全面的治理,在展开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可以结合锚杆和锚网对建筑物的表面进行覆盖,从而对滑坡区域展开针对性的防护治理。这种治理手段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有着非常高的施工效率和防护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防冲击性能。需要注意的是,技术人员需要控制好锚杆的分布,使得锚网覆盖的更加全面。


(二)注浆技术和挡土墙技术
        注浆技术在地质灾害工程治理过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施工人员借助岩石间的缝隙将砂浆注入其中,从而有效地加固岩石结构,通过这种建筑施工工艺,能够增强边坡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因为岩石缝隙问题,在风化和雨水等外力作用下产生滑坡。注浆技术在应用时,为了提升注浆的施工质量,更好地满足建筑施工要求,避免因为注浆质量问题导致的一系列安全性问题,施工单位在作业过程中,需要按照建筑施工规范相关要求,合理的控制好注浆压力,尤其是要控制好砂浆的水灰比,使得砂浆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固化岩石,提升岩石的结构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注浆技术时,施工人员如果发现地质结构中存在较大的含水量,需要谨慎使用注浆技术[3]。挡土墙技术也是地质灾害工程治理中的常见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有着非常广的应用范围,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地质滑坡。施工人员在展开挡土墙施工时,可以借助挡土墙的应力荷载,防止结构岩体出现下滑,增强岩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山体结构出现滑坡和边坡失稳。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在应用挡土墙技术时,由于这种技术方案结构相对较为单一,为了提升挡土墙的质量,施工单位需要合理的选择挡土墙的位置,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展开针对性的优化设计,避免因为位置不合理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三)抗滑桩技术和组合梁技术
        抗滑桩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抗滑桩边坡治理中,作为一种常用的施工技术,其主要流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工程开挖、护壁作业、下方钢筋笼、混凝土浇筑等等,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需要高度重视清洁作业,通过多种措施和手段避免在施工过程中脱落工具,这些杂物都会对混凝土的预应力产生影响。此外,技术人员还需要对钢筋材料和混凝土材料展开全面的检验,使其能够满足建筑施工标准,避免因为建筑施工材料质量问题导致的安全性问题。在开展浇筑作业时,施工人员还需要控制好振动棒的频率和速度,防止因为振捣不充分而产生的建筑质量问题。一般来说,单次振捣作业需要将时间控制在20s左右,这样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地保障。技术人员还需要重视对施工缝展开处理,技术人员在应用抗滑桩技术时,应当尽可能的减少浇筑裂缝,防止因为受到外力因素导致桩身结构受损[4]。组合梁技术在地质灾害工程治理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原理主要是技术人员将薄层岩体视为梁,在未锚固的前提下,这些岩体很容易被单一组合起来,但是这种叠合很容易因为抗剪力不足导致梁体变形,从而造成一系列的质量安全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对梁体进行锚固作业后,能够将单个梁转化成组合梁,这样岩体之间能够相互挤压,不同的层面也会出现摩擦,从而增加梁体的抗弯强度,将锚杆一直延伸到岩体内部,这样可以在不同层面形成组合梁,以此来增加梁体的承载能力,随着摩擦力的提升,组合梁的稳定性和强度也会得到强化。对于当前阶段的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来说,排水处理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地质灾害区域,通常会产生大量的积水,这些积水如果长时间不能排出,很容易造成二次山体滑坡和边坡失稳。面对这种情况相关单位可以借助人工的形式开展积水排除作业,通过开挖沟渠等方式将这些积水引流到指定的区域,对于地下水来说,建筑施工人员可以借助抽排的形式展开疏通,使得地下水的含量指标能够满足安全标准要求。
结语:
        地质灾害治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治理过程中会涉及到众多的内容和环节,因此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建筑施工单位来说,在边坡治理和滑坡治理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场情况提前开展勘查作业,并对相关边坡失稳因素展开深入的研究分析,找到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强化自身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苟帅帅,王明强,谢飞.地质灾害工程中边坡稳定性及滑坡治理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20(19):229-230.
[2]魏金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J].西部资源,2020(03):28-30.
[3]邓明清.地质灾害工程中边坡稳定及滑坡治理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20(01):170-171.
[4]刘乾.分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J].世界有色金属,2019(15):254+2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