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具体实践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3月   作者:陈晔荔
[导读] 音乐是能够浸染人的感情的精神力量,它通过节奏与韵律使人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音乐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陶冶人类情操的高级手段。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陈晔荔

摘要:音乐是能够浸染人的感情的精神力量,它通过节奏与韵律使人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音乐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陶冶人类情操的高级手段。在小学阶段实施音乐教学有利于学生健康高雅审美观的形成,因此音乐教育作为美育中的一种,在基础教育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音乐课堂的不断发展,体态律动教学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将音乐与肢体动作相结合进行的音乐教学可以一扫传统音乐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策略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体态律动即是促使学生跟着一定的节奏与韵律做出相关肢体动作,运用体态律动进行音乐教学有诸多益处,它不仅可以将学生从板凳上“解救”下来,还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节奏感。音乐是内心感情与想象力结合的产物,不同的曲目中充斥着不一样的感情,在聆听某些音乐时人们通常会情不自禁地舞动起来。由此可见,“乐”与“体”二者联系密切,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不应当将二者人为地割裂开来,应将它们进行有机融合,使二者相辅相成发挥最大作用。
        一、以体态律动做导入,唤醒音乐课堂活力
        音乐课堂应是充满活力的,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遵循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的授课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教师可以通过体态律动的方式使课堂“活起来”在导入环节中使学生根据音乐进行肢体动作有利于为课堂铺设活跃灵动的氛围。
        例如,我在进行《小鼓响咚咚》这首曲目的教学时,在正式授课前让学生回想打鼓的神态与动作,并要求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站到椅子的旁边,做好打鼓时的预备动作。紧接着,我带领学生模拟打鼓的动作,包括大鼓、腰鼓、花鼓等一些基础的动作,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以便于更加灵活地进行体态律动。在此之后,我进行了《小鼓响咚咚》的弹奏,使学生感受曲子欢快的旋律,在我弹奏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已经情不自禁地跟着旋律开始做各种打鼓的动作。在弹奏完毕后,我为学生编排了一套与曲目对应的简易动作,并教他们在我弹奏乐曲的时候做这套动作。随着欢快的音符地流淌,学生们跟着节奏纷纷开始“击鼓”课堂的氛围瞬间活跃了起来。
        音乐会自然而然地给人带来一种律动性,教师应勇于创新打破音乐课堂的守旧氛围,鼓励学生跟随韵律进行肢体动作的表达。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曲目的感知度,还有利于解放学生的思想意识,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
        二、将动作与教学结合,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体态律动不仅能为音乐课堂注入活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需要完成两大重要的教学任务,即使学生学会并唱准音调,以及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节奏感。教师不妨借助肢体动作将曲子的节奏实体化,以促进学生节奏感的养成。



        例如,我在进行《快乐恰恰恰》这篇曲目的教学时,由于这首歌曲节奏感较强,因此我便设计了几个动作进行节奏的区分。在正式学习该首歌曲之前,我向学生示范了歌曲的唱法,让学生仔细聆听歌曲的内容并划分歌曲的层次与结构。在此之后,我带领学生开展该篇曲目的学习,教会学生辨识曲子的旋律与节奏点。在学生进行视唱练习时,我让学生在“恰恰恰”处做课前编好的动作,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直观且生动地感受本首歌曲的节奏。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这首歌的音调与节奏之后,我要求学生从座位上起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唱,我则在一旁为其伴奏,并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了解《快乐恰恰恰》的创作背景与文化来源,以此增深学生对本首歌的了解与掌握。
        不同歌曲之间的节奏是千差万别的,有些歌曲的节奏较为隐晦从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挖掘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体态律动是进行节奏感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应充分重视它的意义与价值。
        三、鼓励动作个性设计,促进创新能力养成
运用体态律动进行教学的内涵是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与打破传统音乐课堂的沉闷氛围。倘若教师将体态律动的肢体动作严加限制,那么势必会与体态律动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意识,应对他们的创新思维加以保护。
        例如,我在进行《七个小兄弟》这首歌曲的教学时,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了体态律动的教学。本首歌曲意在使学生掌握七个基础发音即:do rai mi fa so la xi于是为了方便学生进行记忆,我让学生对这几个发音进行自主动作设计,为每一个音阶设计不同的动作。在学生设计完毕后,我带领学生进行音阶的学习,并要求学生在练习不同音阶发音时做出与之相应的动作,这样可以使学生快速地区分不同音阶的发音并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动作设计阶段,我没有要求学生必须做统一的动作,而是鼓励他们根据自己对音阶的直觉设计专属动作。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阶的学习中来,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创造性,为学生的学习预留了一定的空间,使他们可以自由感受音乐的魅力。
        音乐的学习往往与感觉分不开,而灵感正是创造力的主要养分。教师应懂得为学生预留一个自主学习与自主创造的空间,唯有如此,学生才能领略体态律动的涵义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学习。
总而言之,体态律动是音乐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运用体态律动能够显著提升音乐教学的效率。体态律动不仅能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上为学生提供支持,它还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深入感知,使音乐课堂变得活泼有趣起来。教师在运用体态律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心理发展水平,为学生设计符合其成长阶段的肢体动作,避免出现尴尬的教学情景从而使体态律动教学起到相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冬婷.分析小学音乐教育中体态律动教学的应用意义[J].新课程,2021(07):38.
[2]田雨.快乐律动,把握音乐的脉搏—体态律动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01):86+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