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1期   作者:石艳1 王晓宁2
[导读]
        石艳1    王晓宁2
        1身份证号码:37120219831122****
        2身份证号码:37061219830304****
        摘要:文中以机械制造加工设备为着手点,分析加工设备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优化措施,给出提高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
        由机械制造加工设备运行特点可知,加大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可保证各项设备的稳定运行,不断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企业自身的生产成本。为了确保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运行,延长其运行寿命。
        1、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加强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定出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能够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稳定运行,确保企业内部的各项生产活动顺利开展。由于中国机械制造加工机械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如果仍然运用以往的安全管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各项设备的安全管理需求,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做好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不仅会提升各项产品的生产质量,而且能够促进企业自身的高速发展。对于加工制造企业来说,要妥善处理不同生产环节出现的矛盾,找到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点,积极改进,不断降低机械设备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保障设备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进行的每一次常规 / 非常规检修维护工作,均需要在双端计算机总控室中留存完整的记录,包含是否更换零部件;零部件及机组设备关键位置的磨损程度为何;按设备现有运转效率,预计下次更换零部件、整体维护的时间;是否需要进行技术升级等。将上述内容全部清晰记录,目的有二:其一,当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出现重大问题时,可以通过记录一一对照,在短时间内即可迅速缩小排查范围,确认故障实际位置,将损失降至最低;其二,记录内容可以作为技术更新换代、设备及零部件型号调整的重要依据。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防护及管理如能按照上述十六字原则严格执行,必然能够使企业自身及客户单位保持愉快的合作关系。
        2、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在大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当中,由于设备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设备操作人员对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缺乏重视,各项设备得不到全面保养,一旦设备出现严重的运行故障,影响企业的稳定运转,降低企业的机械制造加工生产效率。同时,因为设备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各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无法得到有效的检修与保养,故障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严重威胁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2 设备使用不够规范
        因为各项机械设备使用不规范,操作人员没有认真遵守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例如,在机械制造加工设备操作环节,由于操作人员行为不规范,没有严格遵守设备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使得设备长时间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或者处于带病运行状态,设备内部出现严重磨损,安全性能逐渐下降,运行寿命缩短。
        3、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防护工作的侧重点分析
        3.1 科学制定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防护标准
        现代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几乎完全依靠机械加工制造。由于机组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对操作的要求较高。由此导致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制造成本、出厂检测、投入使用后的安全维护、管理及维修专员的人力成本支出都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必须针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制定安全防护标准。首先,当设备完成制造,尚未出厂之前,维护及管理人员需要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一一对照,检查设备是否完整、所有功能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设备中的部分技术、零部件来自国外进口,故在安全防护及管理问题上,机械制造企业绝不能麻痹大意,必须反复论证设备是否符合出厂要求,确认无误后,方可交付客户。其次,长期以来,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防护及管理被视为一种既定模式,大部分以“完成任务”的心态看待相关工作。但基于现代视角,安全防护及管理应该成为深植于从业者内心,必须长期、毫不动摇坚守的一种理念,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将设备的一切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3.2 定期全面、细致检测设备及零部件磨损程度
        机械制造加工设备交付合作单位,投入使用后,并不意味着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的职责已尽。恰恰相反,真正的考验刚刚来临。现代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制造及投入使用可被视为一个整体过程,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往往根据客户单位的实际需求,采用特定的技术和原材料,只有双方基于充分交流,保持高标准、高效率的合作,才能长期守护“共同利益”。因此,设备安全维护工作要求从业者必须定期全面、细致地检测设备运行状况,确认零部件的磨损程度,尽可能在故障出现之前,完成技术升级、故障修复、零部件更换、机组设备整体运行调试等工作,避免出现任何可能影响设备稳定、高效运行的事故。
        3.3 结合新型设备制造、维护技术,确保运转效率
        现代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已经朝向完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大型机械制造加工机组设备的运行原理、核心技术在一定周期内不会发生变动,但基于计算机软件的控制程序几乎每时每刻都会更新。因此,安全防护人员既应充分了解机械制造加工机组设备的所有情况,又需对当前市面上有关设备的新型制造、维护技术有所关注,确保设备的运转效率。
        比如基于 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系统,完成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某项功能的控制。该功能在客户单位的生产模式下,短期内的应用频率较低,但随着技术改进、生产模式更新,该功能的应用频繁程度直线上升。此时,依靠 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计算机总控端的“调用程序”,完成对“功能模块”的调度,是否能够满足用户单位生产过程中的全部需求,需要从业者仔细思考,围绕可行性进行反复论证。
        3.4 提升设备使用的规范性
        通过提升机械制造加工设备操作规范性,能够保证设备安全管理措施得到良好落实。在设备操作环节,管理人员可采取看板管理模式,通过在设备周围设置目视看板,不断明确各项设备操作流程、设备具体的检测时间与结果,保证设备安全运转。同时,制定出的安全管理方案,能够避免设备操作不规范现象的发生,满足设备的安全运行需求。
        安全管理人员还要制定出完善的生产计划,结合企业既有的各项设备,科学安排,防止设备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提升设备的安全性能。如果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要立即暂停设备,操作人员及时上报,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检测和维修,设备故障处理完毕之后,经过检测人员的签字认可,方可继续投入到使用中。
        对于结构复杂的各项设备,在日常维护工作当中,维修人员要收集大量的数据资料,并根据设备以往故障缺陷产生原因,科学选择相应的维修技术,确保设备运行故障得到有效解决。由于机械制造加工生产技术不断改变,各项设备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对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管理人员要结合设备的运行特点,及时调整设备安全管理措施,定期更新各项设备的运行系统,确保各项设备能够可靠、稳定运行。
        结语
        总之,通过全方位分析提高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例如明确安全管理原则、优化并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提升设备使用的规范性等,可以保证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显著减少设备出现运行故障的次数,提高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红雷. 探究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 科技创新导报,2020,17(07):182+184.
[2]牛盛光. 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修初探[J]. 内燃机与配件,2019(03):131-132.
[3]李小宾. 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修[J]. 设备管理与维修,2017(11):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