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涛
身份证号:37098219770816**** 山东 新泰 2712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屋建筑工程也因此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对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施工截面面积,对裂缝现象实现合理的控制,并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施工过程中的重力支撑,对整体结果做出有效的调整,对于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整体的抗震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对预应力施工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的显现,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该项技术的研究力度,从而才能促进建筑施工实现更加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房屋建筑;预应力施工;技术应用
前言:随着社会消费水平越来越高,住宅用户不再单单满足于物质的需求,对于住房、环境等的要求也变得关注起来。预应力技术是这些年热推的而且相对成熟的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就现阶段的研究来看,房屋建筑预应力施工技术已经获得了广泛应用,在大部分建筑施工过程中发挥着特别显著的作用。
1、建筑预应力技术的特点
一般来说,结构中的预应力梁必须安装在孔隙中,施工后的孔隙必须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为了有效地消除张拉操作中的局部压力,混凝土的损伤现象是由张拉端部混凝土引起的,可以通过在张拉端设置螺旋钢筋来有效地解决。在固定端杆的定位过程中,应确保波纹管能够正常通过,从而使锚固板在张力端部的柱端定位时平稳地安装。在张拉端,梁和底部的弯曲和锚固位置必须紧密地连接和匹配。在箍筋尺寸的设计中必须严格遵循工程图纸。只有这样,才能为波纹管的正常通过提供可靠的保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普通钢筋的位置和波纹管的位置必须错开。同时,对影响锚具位置和波纹管位置的梁柱进行适当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交叉冲突在施工中的影响。
2房屋建筑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
虽然混凝土预应力施工技术在我国投入施工只有几十年,但是很早以前预应力的原理就被运用到了生活当中。混凝土具有非常好的抗压能力,但是却不能有效地抗拉。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可以采用预应力筋,通过对混凝土受拉的部位提前施加压应力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从而防止工程完工后混凝土的开裂等现象。在房屋建筑中预应力技术的原理就是,根据施工中混凝土的结构来进行预应力筋的设计,当外界负荷达到了要求的值时,利用张拉设备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因此,混凝土的内部将会跟随产生相对应的拉应力和压应力以抵消外界负荷,这样混凝土本身的结构不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3、有粘结预应力施工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有粘结预应力技术施工总,存在着一些需要着重注意的要点,对这些要点和注意事项能够准确把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技术实施的效果,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下面将对房屋建筑有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应用的现状问题进行研究,希望以此能作为施工人员在具体施工操作时的参考。由于有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够完善,现阶段在房屋建筑的应用中还存在部分问题。其一是建筑固定位置的确定,目前还存在不精确的问题,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其二是对于箍筋拉力的确定,由于箍筋的位置确定不精确,使得设计人员对其计算结果出现偏差,导致后期安全隐患的出现。其三是由于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是很高,缺乏细心和责任心,对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产生不合理的影响效果。
4、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4.1在加固施工中的应用
在房屋建筑工程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加固施工属于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施工流程,其施工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工作最终的使用年限,对于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加固施工实施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补强建筑面或者是体外预应力等方式来进行。无论是采用哪一种加固方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都是为了修复和改善建筑楼板以及楼层的承载能力,从而起到非常重要的加固作用。
在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对房屋建筑工程的受损部位以及严重程度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比较合适的加固处理方法。将预应力施工技术应用于建筑加固施工中,主要是在体外施加预应力的基础上来完成相应的加固处理工作,通过这种方式能对混凝土结构加固过程中经常产生的初始应急变化现象实现合理的控制,使结构整体的承载能力实现明显的提升,保证房屋建筑工程构建在受到一定的拉力时可以产生相应的预应力,保证加固施工可以达到预期的标准要求,从而为房屋建筑工程整体的安全性提供良好的保障。
4.2在钢筋构造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混凝土钢筋构造结构施工时,首先要保证框架梁预应力筋弯处设置加密箍筋或者沿弯折区域设置一定的钢筋网片,以提升预应力筋弯折区段的混凝土结构稳固性。房屋建筑框架梁的宽度不大于350mm时,可以不用设置四肢箍,以避免对预应力筋孔道发生碰撞问题。当框架梁的横截面高度范围之内出现了集中荷载作用时,应该在相应的位置设置附加的箍筋,且不要采用吊筋的方法,防止预应力筋孔道挤弯而影响到房屋建筑结构稳定性。
4.3在楼板施工中的应用
在进行房屋建筑大面积预应力的楼板施工时,首先要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的特点、整体的施工能力等等综合因素。同时,要保证施工段的长度在30~40m之间,第一施工段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之后,便可以开展第二段的施工;在进行第二段混凝土浇筑时,必须要注意第一段的预应力筋张拉完全建立,才能够开展二段混凝土浇筑。在预应力筋方向布置的剪力墙,将会阻碍板柱预应力的建立,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此类影响,对剪力墙采用三面预留施工缝的方法,让剪力墙尽量同板柱分离,待楼板预应力筋张拉完毕之后再开始对施工缝的补浇工作。
4.4在混凝土框架施工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施工技术特点主要有施工跨度大、框架自重大以及层高较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预应力筋张拉问题,楼板与次梁的载荷问题,因此必须要对预应力框架承载力进行精确计算,以保证房屋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进行底层框架梁的支撑时,必须要做好对地基的处理工作,以避免不均匀的沉降对建筑整体的影响。房屋建筑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底模板起拱值一般较小,约为全跨长度的1~5‰作用。预应力框架梁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侧模板和楼板模板,在预应力筋张拉之前进行全部的拆除,以保证筋张拉力的有效释放,避免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在混凝土框架浇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振捣器不能够触及到波纹管,以防止振捣器损坏波纹管而出现漏浆或者堵塞孔道的现象发生。同时,由于梁端锚固区的钢筋比较密集,在振捣环节应该选用直径较小的振动棒开展振捣工作,避免张拉时引起预埋钢管发生凹陷而引起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波纹管漏浆引起孔道阻塞的主要预防措施有,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利用通孔器进行通孔或者用高压水冲孔。如果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进行预应力束的穿孔,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该及时的拉动预应力束,以避免漏浆等问题而引起预应力束同波纹管出现粘结的问题,从而保证孔道的通畅。预应力框架梁浇筑应该保证连续性和完整性,不能够出现施工缝,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4.5房屋建筑预应力孔道的布置技术
房屋建筑孔道施工过程中,预应力筋孔的实际直径,应该尽量比钢丝束或者钢绞线束的外径大5~10mm,且孔道的实际面积不应该小于预应力筋径面积的两倍。预应力筋孔道的最小径距,应保证大于粗骨料直径的3/4,以保证整体稳定性。在曲线筋孔道施工时,竖直方向上的径距不能够小于孔径。在进行振捣的过程中,水平方向的径距不要小于1.5个孔径。
结束语:屋建筑预应力对房屋建筑的整体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房屋的建筑质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在合理应用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同时,应该时刻注意相关施工环节,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抗裂性的同时,还要保证板柱之间预应力的建立以及结构间的挤压。房屋建筑预应力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立明.对房屋建筑无粘贴应力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0:3~4.
[2]李延孝.关于房屋建筑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