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涛 赵明东 叶天一 张忠杰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109
摘要:本文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遵循精益生产的原理,以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企业管理中5M1E分析法分析了质量管理理论和信息化环境下的车间生产异常产生的类型和原因,并对生产异常进行了归类统计,提出解决异常的措施,使人、机、料、法、环、测六要素无缝对接,并结合制造业生产现状提出一种可视化异常事件动态采集、综合分析的异常提报及控制系统。为解决车间生产异常提供一种信息化思路。
关键词:质量管理;生产异常;精益生产;信息化;
一.引言与现状分析
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影响生产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六方面:人员、机器、原料、方法、环境、测量。而在生产一线现场的管理中,为保证安全、高效、低耗、均衡的进行生产,必须要将这六个因素合理有效的组织起来。制造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无法定时定量的不可控因素,它们作为六个生产要素的异常体现,是生产效能下降、工期延长,工厂能耗增加等可视化问题的根源所在。而且这些因素无法将其一一陈列展示,经过时间的积累,极易产生可见性生产异常事件。而由于生产车间异常事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实时性,为避免产生二次影响,造成流水线出线缓慢、停工停产的风险,生产车间异常事件的动态响应和快速处理是极其重要的,因此现代制造企业需要具备对生产异常快速定位与智能响应的处理能力,通过对异常信息监控、预警、响应、采集、上报、处理、评价等,使生产车间保持生产的平稳性和高效性。
在车间的生产线上,当生产设备、环境温度、操作人员、物料零件等一个或多个发生异常时,生产线就会发生故障甚至停止。现对生产异常现状进行如下分析。
1.生产现场管理存在问题。
生产日常管理中数据报表、资料传递等仍采用人工传递,耗时耗力,效率低下,造成资料及时性的缺陷;管理人员对现场情况掌握不及时或不清晰;生产的产品报废率、产品不良率、返厂率增高;
2.信息化智能平台匮乏。
当车间出现生产异常事件时,由于缺少处理异常事件的信息化智能平台,导致管理人员与操作员工之间难以实现实时交流与信息化协同,错过处理异常问题的最佳时间。因此对于异常事件的处理,信息化智能平台必不可少。
3.大数据时代助力解决生产异常
随着全球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均迎来了大数据时代,而制造业基于“工业大数据”的背景下,借此加快车间生产的进程,提高作业效率,较以往的人工跑单作业效率显著提升,当然,生产异常事件不可避免,而近几年发展的信息采集监控技术,为生产过程中的异常事件的控制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二.生产异常类型及解决措施
1.生产异常的主要类型
生产异常的类型按照原因大致可分为人员异常、设备异常、物料异常、方法异常、其他异常等。
2.生产异常的解决措施
发生异常时,要快速准确查出异常信息,必须采用5W1H方法加以确认,并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根据异常情况的严重程度,向主管报告并听从指示异常处理最主要的方法即为改善,对于生产企业来说,除了对发生的异常进行改善排除外,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则是防范异常的发生。下面针对几种主要的异常类型提出主要的处理方案。
(1)人员异常处理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车间里任何一种加工方式都离不开人的操作,因此由于人的失误所造成的异常事件随之增多。例如人员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上岗操作、质量安全意识薄弱、生产作业时粗心大意、心存侥幸心理和厌烦情绪等。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员工进行集中培训,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质量安全意识;对员工进行职业技术培训,要求员工熟练操作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实行多次检验制度,把好每一道关卡;营造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设备异常处理
为保证设备能够实时发挥出其最大的效能,须经常维护设备,并建立预防机制,实施全面预防性自主维护(TPM)。实施TPM可以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工期,提升作业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异常的发生。
(3)方法异常处理
方法异常在生产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由于施工人员不熟悉标准作业方法,为按照标准作业书进行施工,导致异常发生,因此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施工,并从开始施工到结束施工进行全程拍照录像,以吸取教训,避免同样异常事件再次发生。
三.生产异常信息化解决思路
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和解决措施虽然能够有效的管理和解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异常事件,但对于人员分配、时间把控、异常事件监测并快速响应处理等具有很大的限制,因此立足于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量身订做一套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管理平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异常响应及信息化解决思路如下:
1.动态化响应系统
系统软件与现场设备联通,实时掌控运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并处理,MES系统能够将计划排程、生产调度、库存等列出最优计划,结合生产周期,持续滚动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
2.智能化规划系统
系统可根据现场生产现状,结合物料、设备、工期、施工人员数量等因素自动制定出下一步计划,并能够根据现场生产情况做出最优安排,最大限度的解决了制造同步化问题。
3.触摸式智能看板系统
看板可分为监控、数显、报警等不同板块,监测生产现场施工情况和进度的同时,实时监测因人员、机器、物料、环境等因素所引起的异常情况,并及时采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递至相关人员手机上,以防事故发生。
四.结论
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知识,分析了生产异常中常见的五种主要类型,并针对三种主要类型提出了解决措施。在此基础上以“工业大数据”为背景提出了三种异常响应的信息化解决思路,可为多数制造型企业在处理生产异常时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五.参考文献
[1]马力,王奕娇,夏吉庆.企业管理中 生产异常处理及改善方法探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1): 82-84.
[2]林兴华,詹圣泽.供应链企业库存优化与调控创新的对策[J].改革与战略, 2014,(9):123-126.
[3] 尹超,马春斌,刘飞,等.车间生产异常事件实时管理系统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15(4):719-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