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   作者:郭凤芝
[导读] 数学时一门具有很强思维性、逻辑性的认知工具

        郭凤芝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南城第二小学      山东  菏泽     274300  
        摘要:数学时一门具有很强思维性、逻辑性的认知工具,且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要求较高,加之很多数学知识、问题、内容等都普遍比较深奥、复杂、抽象,以致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必要。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只有具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其方可打破思维定势,从不同层面、角度创造性解决数学问题、获得认知迁移。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时,应以学生实际与具体知识为基础,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激活,并借助对教学措施的变革、教学资源的开掘、教学活动的精设、教学路径的延展,构建出具有多元化、开放性、高效能的教学生态,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与探究体验中获得思维能力培养,更好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获得认知发展需要的切实满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塑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更是学生思维形成、认识提升的奠基期。而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导向,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科学设计与深度指导,更利于学生认知需要的满足与综合素养的塑造,且可以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打造提供必要保证。但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以致很多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并未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引起重视与关注,所构建的教学生态比较乏味、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不够深入、所引入的教学问题难易不当,其在很多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认知、理解能力的提升与发展,预期教学活动的开展也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基于此,教师应从全新站位出发,重新审视思维能力培养之于小学数学教与学的价值与意义,并加强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措施的优化,构建出更为宽泛、多元、生动的教学生态,为学生提供更多尝试、体验、探究的机会,以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与多元感知中深度领悟数学之内涵,实现自身数学思维能力的科学培养与逐步提升。
        一、借助数形结合策略,提升学生思维深度
        小学数学中涉及的很多数字与符号、算理与算法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更为丰富的内涵。而学生在学习中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讲解与被动接受来强化其理解、提升其认知,其思维自然会慢慢陷入僵化,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自然难以彰显。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数形结合策略的引入,以促使学生在数字与图形的转换中理解不同教学内容的内涵与本真,获得思维能力提升与理解能力增强。而且,与那些抽象、单一的数字相比,对应的图形、图像则更为直观、形象,更利于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激活。更为重要的是,在数形结合策略的辅助下,很多比较复杂的教学问题、深奥的学习内容也会逐步得以化解,为帮助学生充分把握数学中的数量关系而提供了铺垫。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开展“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教学时,如果教师仅仅安排学生来识记其计算公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会大打折扣,既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更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而数形结合策略的引入,则可以将公式转换至图形,并促使学生在一边画图、一边计算中理解其计算公式的由来过程与现实意义,让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中获得数学思维的发展,在举一反三、逐类旁通中获得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创新思维等基本数学思维能力的深度培育。


        二、通过教学情境创设,组织学生参与实践
        融入鲜活、生动、真实、直观的教学情境内,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会得到切实调动,进而带着浓厚兴趣与迫切夙愿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全身心投身至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问题的探究、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以落实对其数学思维的培养。而且,学生在教学情境的引领与感染下,其学习数学的意愿也会更为迫切,对于不同问题的思考、理解、探究将会更加深入、充分、到位,预期教学目标自会高效达成。同时,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所开展的探究、所进行的分析、所产生的认识,均会对其思维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其思维与认识也会逐步由感性向理性而过渡,小学数学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更会得到逐步增强。例如,在开展“长方体与正方体等图形性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将一些具有显著特性的图形实物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开展“搭玩具”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认识理解来摆放各类图形,在实践与感知中发展其数学思维。而随着孩子们玩的不断深入,教师还可以即时引入一些辅助性图画,让学生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开展思考,搭建、摆弄出与图画相一致的造型或图案,以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着多元化、发散性、深入化方向而发展。
        三、关联现实生活问题,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生活与数学之间有着比较紧密的关联,很多数学知识,都是对生活现实的抽象;而诸多生活问题,又需要在数学的引领下予以解答。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开掘、整合生活资源、素材的方式来落实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与数学学习的相互关联与有机结合中获得对于数学知识的充分学习、理解能力的切实提升。使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抽象的数学知识得到有效解决,以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激发与调动,培育与塑造。另外,在诸多生活资源、实物道具、数学模型、现实场景的引领下获得认知能力提升,以切实减低数学教学难度,使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例如,针对数学问题:小玲家养了14只小兔,小玲打算给每只兔子喂一颗萝卜,喂到最后发现,还缺少5只萝卜,请问小玲当时一共准备了几颗萝卜?在分析这一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假设的方式进行思考,并用多媒体来呈现问题中兔子与萝卜之间的数量关系,使问题的解决与分析更为直观化、具体化。而在学生完成解答后,教师还可以继续引入类似问题,组织学生再次探析,并总结解答规律,从不同层面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结论
        总之,就小学学生的认知现状而言,以致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依然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与正确引领,更需要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中予以实现。而且,教师在落实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时,还需要切实关注不同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与学习现状,并以此为参考,就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内容目标、资源素材等予以科学借用与深度创新,构建出更具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的教学生态,从不同层面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究与感知驱使下高效学习数学知识,逐步提升核心素养,进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在高效学数学、积极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认知夙愿的释放,以达到切实提高教学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林菊.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12):157-158.
        [2]赵宝红.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知识文库,2019(23):271.
        [3]张静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68.
        [4]赵雪峰.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35):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