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   作者:戴希琦
[导读] 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科技使得我国的信息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
        戴希琦
        阳新县浮屠镇中心完全小学      435239
        摘要: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科技使得我国的信息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被信息技术所改变,基于这一时代背景,教育也有了转变和发展。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简捷有效。信息技术也丰富了学生可以选择的学习形式。因此,本文围绕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和探讨,分析运用信息技术完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

前言
        新课程标准改革后,提倡教育教学的过程融入信息技术,结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特色,转变教育的观念,完善教学方式。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较为分散,单一的讲课方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对此状况作出调整,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模式。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融合的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能够增强学习主体的学习动机。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注意力涣散,自觉性、自律性较差,教师只用口头教授的方式传授知识他们很容易感到无聊、枯燥,没有心思认真听讲。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听觉、视觉、触觉等效应丰富学生各个层面的感知能力,让学生感到兴奋,从而更关注课堂的教学。例如,一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中学习数学时,不能持续地认真听讲,但是教师一旦采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某个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情绪很容易就被带动了。
        信息技术能够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方面都有较大的效率提升。运用计算机技术,教师能够在网络上搜索各类课程资源,了解优秀教师的课堂设计,备课资源充足。其次,在课件设计方面,教师可以选择网络提供的幻灯片模板,再进行教学内容的填充,教师的备课效率大大提高。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学校可以开展“微课”“网络课”等课程模式,学生对于在课堂上尚没有掌握的知识,可以课后自主观看视频,查漏补缺,从而优化学习的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充分整合和利用网络资源
        小学阶段以往的教学资源比较缺乏,学生课后会参加补习班弥补在课堂中遗漏、遗忘的知识点。如今利用信息技术,学校可以开发课程资源,在网络上设计资源库,包括教材、教学录课视频、作业讲解等等,这样有利于教师节约时间,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匹配不同的教学资源。教师也可以把在课堂中没有时间讲解完毕的习题,或者其他的解题方法,发布在网络资源库,提醒家长和学生及时观看,针对自己的薄弱点弥补,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发布相应的小测,例如一天一次的课后测、一周一次的单元测等等,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在哪些知识点方面存在疑惑,针对错误率较高的学习板块,教师可以通过录课视频再次讲解,强化学生的认知。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短时间内收集有效的学习反馈,从而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推进教学创新。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情境
        学生会因为单调的教学方式失去学习的热情,学习的自主性大大降低,学习成绩也随之下降。因此,教师要注重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专注力,转变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的技术,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中开展丰富多样的情境式教学,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进入学习的状态·。
        例如,在讲解《一百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将电脑画面变成小超市的情境,超市有各种各样的商品和购物车,商品有标注价格。学生可以将自己选择的商品加入购物车,并计算付款金额,计算结果不正确,购物车就会被清空,计算正确则能够成功购买商品。教师还可以增加一些背景音乐和语音提示,创设具有视觉、听觉效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使用数学模型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模,建模可以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很难理解和运用建模的学习方式。借助信息技术,数学建模变得更简单,学生能更直观地认识建模的过程。举个例子,高年级在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时候,很难理解某些概念和数学原理,特别是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那么,教师在讲解这一范围的知识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理解图形是可以分解和组合的,学生可以建立自己喜欢的几何模型,再运用一定的网络软件拆解里面所包含的图形。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构建物体或图形,学生可以把这些物体或图形带到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这些物体的特点,形成良好的几何思维。另外,教师在讲解图形类的数学题时,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工具,如电子屏幕、数学程序、图形游戏等等,加强对学生几何思维的训练,将抽象的概念更简单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

三、小结
        整合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符合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利用信息技术因材施教。学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拓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氛围,并使用网络技术鼓励学生主动建模,形成自主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梅.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
文献:
[2]李玉娟,王向辉 .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 . 中国校外教育, 2017 ( 14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