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科高考选择题解题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   作者:刘昌武
[导读] 从学生的错题分析,错误原因多种多样,

        刘昌武
        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
        从学生的错题分析,错误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对基础知识中的概念、知识点理解错误;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记忆不清;对材料的主旨理解把握不准等等。本文主要研究其中的“材料主旨问题”,在对近些年全国1卷中的材料进行研究后,发现材料中信息的结构有多种情况,比如变化、转折、比较等等。其中有几种情况比较复杂,而且容易混淆。
一、历史选择题基本方法,对选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判断:
 1、是否符合材料。
        正确选项论从史出,错误选项背离材料的主旨,或以偏概全(只符合题干材料部分内容的意思或夸大或缩小了题干材料信息的意思)。
考生应当把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意思作为判断选择项正确与否的首要依据,而不要抛开材料意思机械套用课本所学的观点。
 2、是否符合事实。
        即判断选项是否与相关的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吻合。错误选项时空紊乱,所述历史事物或现象没有发生在题干要求的时间空间。正确的选项应当符合当时的史实。而错误的选项往往不是该历史时空发生的事物和现象,即时空颠倒。这一点在排除法时经常使用。
 3、是否符合唯物史观等常识。
        这一点在做因果题型时经常使用。正确选项符合事物正确的因果逻辑,错误选项逻辑混乱,违反常识、背离规律、因果倒置等。
 4、是否掌握分寸。
   “一分史实一分话” 。对试题选项中有表示绝对化意思的程度副词表述要谨慎,比如“已经”、“彻底了”、“始终”、“全部”、“都”、“完全”、“所有”、 “最……”、“第一”等。
二、分类研究复杂结构材料
  1、并列型:
1)特点:传递的信息在性质上相同或同属一个问题。2)检验方法:单个信息就能对应正确选择。选项设置特点:正确选项的中心词比较抽象,干扰项的中心词与单个材料信息的部分内容贴切。3)例题如下:
例1:【2015年全国1卷第25题】,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例2:【2018年全国1卷第33题】,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例3:【2018年全国1卷第26题】,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2、差异“综合”型
1)特点:信息内容有差异甚至是对比。2)检验方法:把握这种差异型材料是个难点,难在正确选项的立足点具有多样性,解题时,除了需要把握材料主旨,还特别需要辨析选项主旨和用排除法。把握材料时需要利用每个主要信息,材料信息缺一不可。3)例题如下:
  例1:【2018年全国1卷第30题】,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例2:【2017年全国1卷第33题】.表3

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解析:材料中的信息是“工人工资增长慢于国民总收入”,通过两者的对比,则可知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工人工资的变化与国民总收入的变化这两信息缺一不可。
  例3:【2019年全国1卷第25题】, 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 加强了货币管理                                B. 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 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解析:材料中有两个主要信息:“诸侯必须购买皮币(40万钱一张)来放置礼物” ;“租税收入约20万钱”,正确选项是立足于“购买皮币”,但需要加上千户侯租税收入这个信息,两个信息一对比,才可知这种做法削弱了诸侯实力。
例4:【2015年全国1卷第31题】,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