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巧用心理学,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   作者:陈志佳
[导读] 本文主要讲述在新时期的社会背景下,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

        陈志佳
        广东省高要市第一中学(526100)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讲述在新时期的社会背景下,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来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教育管理  教育心理学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实现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现代的素质教育转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把社会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内在心理品质,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并通过受教育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其作用来促进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必须通过教育这一重要环节才能在人的身上实现。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一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必须通过具体的、有组织的活动来实现。所以,培养各方面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关键在于班级的教育管理。[1]
        一直以来,班主任工作都是细小而繁重的,看似零零碎碎,但作用却十分大。一席话,可以挽救一个迷途的学生,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一个批评,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心理扭曲,导致学生树立错误的人生观,例如憎恨老师、社会,甚至认为强权就可以歪曲事实。因此,班主任作为教育管理的第一线,掌握教育心理学理论并用于教育实践中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一、问题提出
        现在很多班主任都抱怨工作太累太苦,班上的部分学生不配合,使得有些工作无法开展或开展不顺利。例如学校布置的墙报工作没人肯做;清洁安排了,但值日生逃跑了;新买的清洁工具一个月不到就烂得不能用了……无奈的是,对学生打不得、骂不得,苦口婆心地劝,还是一点效果都没有。班级管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很早就有,而且教育界的前辈们给我们总结了很多很好的经验,按理来说,班主任应该是越来越好当才对。但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班主任都为此而苦恼呢?
        国家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国策以来,现在读书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而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到位或跟不上时代发展,绝大多数的学生出现了过于依赖、不负责任、自私自利等诸多问题。当这样的一群学生集中到一个班级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这样或那样的不可预料的问题。那么,作为这样一个班的班主任,如何去组织各项活动或清洁劳动,如何去进行班级管理呢?如何对每个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下面先对问题进行分析。
二、问题分析
        我们只有把问题分析透彻,对症下药,才能把问题圆满解决。本人觉得问题的根本就在于现代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早期形成的性格等因素使我们班主任工作举步维艰。现在学生身上的几个心理特征:自我意识太强,责任意识淡薄,心理抗压能力太差等,让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屡遭挫折与挑战。
        前面的两个心理特征还导致学生的法制意识不强。曾经有新闻报道,有个学生在商店内拿了东西没付钱就往外走,被截住的时候竟然回答说,不知道拿东西不付钱是偷窃行为。这固然跟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但学校教育也有一定的责任。因此在进行各类思想教育的时候,也要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走到社会也能成为合格的公民。
三、问题对策
        面对学生出现的诸多问题,班主任要认真思考,慎重考虑,不能简单定性。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班主任要学会打“心理战”。
在对单个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或心理疏导的时候,班主任要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一方面,建立学生档案。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家庭成员、兴趣、爱好等,越详细越好。这些资料的收集可以通过与学生谈心,与家长沟通及与学生的同学来进行。只有将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及其成长经历了解清楚,在进行心理疏导或思想教育的时候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才会有效果。另外,最好能做到对学生家长及其家人,或与学生关系密切的亲戚和朋友的性格及生活习惯也进行一定的了解,因为每个人生活的环境对他性格的形成都有影响的因素。例如,一个青少年开始吸烟很可能是因为他家长或家人或周围的朋友,又或者是他崇拜的对象有抽烟的习惯。
另一方面,彻底认识自己。班主任的性格对于他(她)所教班的班风、学风的影响是很大的。有些班主任性格偏软,较容易妥协,学生就容易得寸进尺,导致班主任的话没有说服力,最终失去威信;相反的,有些班主任性格强硬,不容许学生说不,学生往往容易产生两个极端:只听班主任的,任何事都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时时处处针对班主任,想方设法找出班主任的弱点进行打击,或进行捣蛋破坏。

另外,有些人做事拖拉,有些人做事总犹豫不决,有些人做事急进……每个班主任性格上的缺陷,可能都会使教育管理工作开展不顺利或难以开展。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尽可能将自己性格上的一些缺陷在工作中掩盖起来,多学习、多思考。如果你是一个急躁的人,碰到个性较强的学生犯错,那么你就要先压制自己的脾气,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其中往往还要考验你的耐性。
在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的时候,班主任要知道,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要用不同的引导方法,有时旁敲侧击,有时以情动人,有时晓之以理,有时还可以以退为进。而针对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下面献出“几招”,以作参考。
第一招,“出奇制胜”。
我们在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的时候,要有规律,但不能千篇一律,一定不能让学生捉到你做事的规律。如果你每次都是自习课开始时来,离开之后就不再出现了,那么学生就会在你走之后大吵大闹或做其他小动作。如果在学生没有预料你会出现的时候,你偏偏就出现在他们面前,或者在第二天将他们前一天晚上所说过的话重复一遍,这样学生就会感到班主任时时都在盯着他们。重复多次之后,学生以后就不敢任性妄为,不会胡言乱语了。这招在我们收集思想教育的素材或了解学生情况的时候,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二招,“激将法”。
在我们开展活动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学生参与热情不高,或敷衍了事的情况,尤其是出墙报或搞宣传栏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只有一两个学生肯做,其他人都是事不关己,漠不关心。与其苦口婆心地说什么班集体荣誉之类的话,倒不如说:其他老师鄙视我们班没有人才,连个墙报都出不好,他们班不用班主任说就已经搞好了。“请将不如激将”,煽动他们的热情,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如果学校搞运动会,班上只有寥寥数人参加,这招也是非常管用的。
第三招,“请君入瓮”。
在制定班规的时候,故意将自己管理的难点说成是同学反映的情况,让学生自己说出解决的方案,择优采用。例如,清洁工具经常容易损坏,相信很多班主任都面对过这个问题,除了引导教育,似乎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如果是责令学生赔偿,那学生就会诸多借口,推卸自己的责任,班主任往往是不了了之。这时候不妨让学生提出解决的办法,在执行的时候,班主任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是你们自己定的,没得商量。其实很多时候,在解决班级的一些问题时,我们大可以用这招,不但效果良好,而且还可以体现班主任民主管理的一面。
第四招,“擒贼先擒王”。
每个班都会有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虽然它是不稳定的、松散的,但成员之间的影响很大。当班集体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核心时,他们之间的影响有时要大于班主任及整个集体的影响。尤其是对消极型和破坏型的小团体,我们要及时引导他们并消除他们对班集体的影响。班主任对非正式小团体的控制、引导和利用,关键是要抓住“明星”人物,即“头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带动起一批学生来,其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第五招,“先声夺人”。
好习惯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培养出来,但坏习惯可能一天就可以形成了。当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发现学生中出现不良的现象的时候,就要马上进行制止,把不好的习惯消灭在萌芽当中。班主任还要利用班会课对这些现象进行剖析,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一定要在现象还没蔓延开来之前,树立正确的舆论氛围。一旦学生的坏习惯形成了,班主任往往要花很大力气才能转变这种风气,甚至可能转变不了。例如,有学生在自习课的时候上洗手间,偶尔一个可能问题不大,若是出现有几个人,经常是这样,问题就会变大了,若不及时处理,可能整个班的学习风气就会受到消极影响。这招在新班组成之初也是非常管用的,一开始就对学生讲清楚学校及班级的纪律要求和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不让学生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能迅速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
第六招,“挑拨离间”。
在面对小团体犯错的时候,如果是抓到一起来“审”,那么往往不能了解整件事情的真实情况,甚至问不出所以然来。这样做效果很差,也可能是说了一大堆,学生一句没听进去。因为几个人在这里,老师的批评就没有了针对性,对学生的冲击不大。这时候,班主任就要将这帮人一个个分开来,最好能让其他老师帮忙,在同一时间询问情况。在询问时,先让每个人将情况写下来,班主任将每个人所写的情况进行对照,寻找突破口。然后再进行询问的时候,对每个人都说:其他人都交待了是你的主意或是你带头做的。这时候,很多学生往往扛不住,就将真实情况跟老师老实交待了。
班主任站在教育管理的第一线,工作千头万绪,很难将每件工作都做得完美。因此,班主任要多学习,从书本上学,从前辈身上学,要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用于工作实践中,提高管理效率。如果班主任能做到“无为而治”、“学生自治管理”,那么就可以从班级的琐碎工作中抽身出来,更多地将时间花在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上。
最后,班主任作为教育管理的直接执行者,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是每个班主任乃至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确实很困难,但这个却是我们教育工作最终的目标。我们要为了这个目标不惜挥洒青春、牺牲个人利益,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终身。

[参考文献]
[1] 莫雷主编:《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 林冬桂,张东,黄玉华编著:《班级教育管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