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校园文化特色 以“德育育人”为本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   作者:石培荣
[导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先”
        石培荣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陵实验初级中学   215200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先”。德育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的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关键词:德育教学  创新方式  改革理念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理想道德、精神追求、行为习惯、言谈举止等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学德育校园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必须坚持德育为首,以德立校,加强管理,拓宽渠道,始终秉持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一宗旨,以“强化师德教育塑造师者灵魂,狠抓养成教育净化学生心灵”为主抓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德育教学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不是管理,而是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等等。我认为校园将学生的道德教育置于核心地位,提出了德育的教学理念,依托“校园节日”、“仪式典礼”等渠道,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和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摒弃传统形式,富有鲜明趣味。开展校园节日,培养综合素养。校园的每个节日的形式、内容都各具特色,其组织方式、目标虽然不尽相同,但在德育目标上都指向培养学生“独立”“求是”“平等”“博爱”“自由”“担当”的价值观。
        一、优化教育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创设想象的气氛与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奠定想象的情感基础。只有在欢愉舒畅的自由氛围中,学生才能够、才敢于去尽情想象;要通过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供想象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注意交给学生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范围在课本的基础上有所丰富和扩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得以丰富的想象;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联想,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言语,这是想象的方法基础。教师要教会学生联想的方法;课堂上集思广益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主,教师独占讲台,滔滔不绝,学生们在底下洗耳恭听,无暇思索,课堂的气氛比较严肃,教师威严十足。这样对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所滞后,很难活跃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以榜样力量表率育人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学识、成就、仪态、人格、口才、风度、素养、责任感、习惯等.都会对学生的道德养成产生深刻的影响,常常成为学生的表率和竟相仿效的榜样.特别是那些学识渊博,教态高雅、见解深刻、深受学生欢迎和尊敬的教师.其言行举止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我校首先鼓励教师多读书.每学年都在资金上支持教师购书。其次。要求教师多赏识学生,赞美学生。学生是新生的花朵和树苗.他们渴望阳光。赞美的阳光撒人孩子的心田.就能催生出真善美.激发出他们的潜能。

教师一个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可以驱散学生心头的阴影.帮助他们找回失落的自尊。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念。一句赞美。一番表扬.可以惠及学生的一生。教师用爱心、真心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开展智慧课堂,促进师生成长
        课堂上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是个性化教学下的智慧课堂核心目标。它包括学生完善的人格成长、个体学生的知识建构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特别重视“层次性”和“生成性”;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重视“差异性”和“区别性”;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注重“合作性”和“开放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特别重视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组织学生教学时,努力处理好教师的角色地位,重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实验中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按照学校课堂教学理念,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是基于个性化教学智慧课堂的要求。因此,对于基于个性化教学下的智慧课堂的理解和把握,其实最根本的就是要抓住“个性化”和“智慧”两个方面:一是要抓住课堂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内容选择和环节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可能性和需要性;二是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通过创新方法来展示智慧教育。
        四、强化师德教育
        把师德建设纳入校园管理幸福教育的整体实践之中,引导教师以自主生活活动、创新特色教育文化等重点项目为抓手,以“家园协同”为立足点,以“生态关系”建立为前提,以“学习品质”培养为重点,以“四方对话”为核心,强化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的原则,指导教师以生命、生长为核心,以一日生活为基本内容,尊重学生生理发展之“时”,追随学生心理发展之“需”,相信学生发展之力,孕育学生自主发展之悦。
        充分尊重教育发展规律,注重通过大型教育活动来推动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在教师师德建设方面成效显著。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的发展和促进、带动了教师师德师能的整体发展,帮助更多师生实现了更高职业价值,获得了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任重道远,在当前空前开放的新社会环境中,社会风气、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家长对学生的智育大于德育的片面追求等,无疑是对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最大挑战。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现精神,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通过活动育人,情感育人、学科育人等多种形式,化德育于无痕,我们的教育将充满阳光。
        参考文献:
        【1】李毅. 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J].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3, 30(4): 155-157.
        【2】王尧.关于中学生传统道德教育的研究[D].2012.
        【3】贾朋俭, 郑卫丽. “德育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N]. 中国教育报,
        作者简介:石培荣,1969年 2 月生,籍贯:江苏吴江,男 最高学历:本科学历硕士学位,职称:中学高级教师,职务:校长,研究方向:中学英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