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   作者:冯柳仙
[导读] 在传统的学校教学活动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冯柳仙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第一小学
        摘要:在传统的学校教学活动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和教师都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却不注重学生其他方面性格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时代的教学追求。本文将对小学班主任如何在德育教育中实施有效的激励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有效实施
前言
        各个阶段的教师都要注重德育教学的实施和开展,尤其对于小学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塑造个人性格和人生状态的重要时期,小学德育教育所受到的社会关注是最强烈的。大家已经逐渐认识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生活能力方面,还要重视对学生内在个人修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应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改变传统的德育观念,完善学校的德育教学活动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德育观念,历年来我国小学德育与教学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校对于德育教育不够重视,没有完善的德育组织形式,对于德育教学整体还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没有采取实际行动。
        现阶段的德育教学,班主任也只是利用音频、视频层次对学生进行德育讲解,没有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和实践。整体来说,德育教学的过程较为片面,难以发挥真正效果。
        想要实现当前时代所要求的德育目标,首先学校和班主任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明确德育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合学生群体的教学方式,而不是仅仅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强行理解德育教育的内涵。
        教师可以增加师生在德育教学上的互动。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多种评比形式,如举办“助学小帮手、文明礼仪之星、劳动模范、德育小卫士”等多种主题的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日常的表现进行评比,也可以采用学生自行投票的方式选出获奖的学员。评比结束后可以利用周会或班会的时间,对于获奖的学生进行表彰,在全体同学的面前对其给予肯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加大德育活动的执行力度,确保德育教学的有效进行
        有效的激励措施是德育活动进行的重要保障,班主任举办的小型评比活动所囊括的范围较小,通常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很难对全体学生都产生实际的帮助意义。想要促进全校学生德育方面共同发展,班主任可以在学校的例会或其他活动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使学校建立完善的激励政策和激励项目,加大校园德育活动的执行力度,进一步保证德育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在小学阶段,学校和老师的激励对于学生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一定要确保德育活动的激励政策得到有效的落实,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德育活动对于自身的影响,促使学生形成自觉遵守德育规范的意识。
        为了扩大德育教育的影响范围,学校可以改变相应的德育教育时间。例如,选择在全校师生聚集的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后对德育教育进行大范围的宣传。还可以在家长会期间,对于德育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表彰,促进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教育实施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增强校园德育教育的仪式感,进一步地对学生产生情感触动,增强激励效果。
三、通过实际事例的教学感化学生,增加学生自觉性
        理论性的德育教学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很难对教师的讲解产生共鸣。教师可以利用实际事例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在实际事例的选择上,既可以是本省或本市受到表彰的社会人员,也可以是本校的同龄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一个学期的评比,选出几位获奖次数较多的班级代表人物,在家长会或其他的公开场合进行演讲,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到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事准则,为学生塑造更好的德育标准。
        由于所选择的事例都是真实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灵上的触动,通过他人的事例,更容易联想到自身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不足,督促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反思,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德育习惯。
四、将德育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保证德育教学的连续性
        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尽可能的保证德育教育的连续性,所谓德育教育的连续性,就是指学生要将校内和校外的状态联系起来。很多学生在校内可以保持着良好的德育习惯,但是离开校园就有了不同的状态,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让德育教育融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而并不是局限在校园内部,这样的德育教育是肤浅的、形式化的,并不能够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产生真正的帮助。
        班主任应该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掌握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状态,使学生、校园、家形成共同作用的三个点,教育合力,从学生的细节上培养学生的德育习惯。例如,班主任要强调学生对于自身仪容仪表的整洁多加关注,在日常使用物品后要记得放回原处。德育教育的成功与否,往往是通过这样的生活细节体现出来的,因此班主任也要注重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表现,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促使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
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的德育教学的激励措施还不够完善,需要校方、班主任、家长的共同促进和努力。班主任作为小学生每天接触时间最多的人,更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邱穗婷.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读写算,2019(12):57.
[2]彭鑫.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11):168.
[3]谢凤梅.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5):72-73.
[4]公丕娇.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对策[J].中华少年,2019(17):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