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菊
保康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441600
摘要: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基于当前快速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而形成的独立专业,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较为迅速,对相应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因此,中职院校应该紧跟社会发展需求,运用多种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1+X”证书制度下如何更为高效的实施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策略,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高素质计算机应用人才。
关键词:中职院校; 计算机应用技术; 1+X证书; 课证融通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进步的需求,因此,各大中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并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相关要求,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教育制度,希望以此来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社会培养更多复合型专业人才。文章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了“1+X”证书制度在职业教学上的优势,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更为有效地实施课证融通教学改革。
一、1+X证书制度概述
所谓的“1+X”证书制度就是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简称,主要内容就是在进行专业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获得必要的学历证书外,还鼓励学生通过自学或是系统学习考取对应专业的多类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目的就是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有效缓解当前结构性就业压力,在满足社会、企业的用人需求后,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施课证融通制度的意义
1.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对多所中职院校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很多院校本身的教学资源非常有限,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处处受限,极大的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实施“1+X”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后,可以真正地集中力量办大事,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帮助教师拓展有限的教学资源,从而全面优化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快速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未来较为严峻的就业环境。
2.提升中职毕业生的竞争力
传统教学理念下,学历的高低成为判断个人能力的唯一指标,这种方式不仅片面,且很容易在人才选拔上出现严重失误,对企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都有着不小的影响。但通过“1+X”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可以将学生的学历与职业技能水平相互挂钩,让用人单位更为直观地了解学生的综合水平,这与传统的人才能力评价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在相同条件下,拥有“1+X”证书的毕业生在未来就业和发展中将会更有竞争力,可以帮助毕业生更快地适应和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3.帮助中职院校积累教学改革经验
“1+X”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是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现状以及高校教学改革相关规定实施的教学新政策,在前期并没有可以借鉴学习的经验,且由于每个学校自身发展情况有所不同,实施的教学策略也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积极开展“1+X”课证融通教学改革,不仅可以为学校专业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不少教学改革经验,还可以进一步弥补传统中职教育中的不足,完善和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帮助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得以更加稳健、高效的发展。
三、阻碍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课证融通的主要因素
1.学校自身教学意识相对滞后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人员,因此,教师自身教学意识正确与否对课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从已收集到的数据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中职教师对“1+X”课证融通制度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教学改革核心理念难以做出正确判断,依旧习惯性沿用传统教学理念,将教学的核心放到计算机专业课本上,并没有结合计算机行业发展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单纯地认为学生只要通过了相应等级的考试就可以算是完成教学任务,殊不知这种传统教学理念完全忽视了计算机专业的发展速度,最终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后不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发展,进而影响学校的就业率,阻碍学校正常发展。
2.教学改革方式以及育人体系不够成熟
从具体的教学改革实施情况来看,很多中职院校并不能很好地将“1+X”课证融通制度顺利实施下去,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学改革方式没有贴合学校实际情况,且学校本身的育人体系不够成熟。例如,学校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中,由于缺乏对改革内容的正确认识,容易出现形式主义教学,对教学改革生搬硬套,忽视了学生本身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严重脱离实际,导致学生学习意愿降低,极大的影响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并没有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就业意识,使得学生缺乏对自身未来工作进行有效规划,极大的影响了学生未来发展。
四、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课证融通的改革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教学改革意识
为了更好地实现“1+X”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制度,计算机专业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改革意识。首先,教师应该积极地学习“1+X”证书制度,了解该制度的核心内容,将计算机行业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变化主动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确保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与教学改革在大方向上保持一致,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教师应该摒弃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拉近师生关系,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应该秉持与时俱进的先进教学理念,不断优化自身教学方式,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
2.创新教学改革方式和方法
在传统教学体系中,教师和学生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对知识实际应用的锻炼,因此,在进行“1+X”课证融通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实现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例如,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设置与专业技能考核相关的实践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再者,学校应该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将学校和企业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进行整合,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3.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体系
首先,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要对本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应该坚持以就业发展为目标,对专业课程进行适当的增减,以此来满足人才成长需求以及企业发展需求。其次,优化教学管理制度,鼓励教师教学创新,提升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话语地位,建立校内外信息交流通道,帮助学生及时地了解最新的人才招聘信息,促使学生明确未来努力方向,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后,完善学生的能力评价体系,除了传统专业考试分数评价外,增加学生实践技能评价,学生日常表现评价以及学生自我认知评价等评价方式,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帮助教师完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全面了解自身能力,为将来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五、结束语
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师应该重新审视自身对教学改革的认识,摒弃传统专业教学理念,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变化,将最新的人才能力需求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以此来实现课程教学创新,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大批符合社会和国家需要的复合型计算机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脊. 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证融通研究——以初级会计实务为例[J]. 时代金融, 2020, No.769(15):142-143.
[2] 吴鹃. 基于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X”证书制度的探索[J]. 中外企业家, 2020, No.669(07):171-171.
[3] 谌顺周. 基于1+X证书制度下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改革[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 2020, 000(003):147.
[4] 凌敏. 1+x证书制度下高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课证融通研究[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20(1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