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   作者:姚隆艳
[导读]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生命和灵魂,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姚隆艳
        安岳县白塔九义校  
        摘要: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生命和灵魂,是地理的“第二语言”[1]。地图具有直观性,在地理教学的进程中通过对地图的认知分析,可以直接的反应地理知识的基本特征,也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能够调动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参与性等等……以达到学习预期的目的。
        关键字:地图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地图在实际生活中有非常大的应用,例如旅游线路图、城市交通图、房屋建筑图、天气预报等等,因此学好地图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初中地理知识点中,几乎每个知识点都要求“地图中能够识别某个地方的自然环境特征、地理位置”等等。因此,在教学方法中或多或少的都要运用对其进行讲解,那么,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怎样来操作这一方法使地图更好的配合地理教学,是我们目前所学习的重点内容。
        一、认识学习地图的前提“地理三要素”
在运用地图教学之前,最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学会怎样看地图,从而分析地图。地图三
素是认识和学习地图的必要前提,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第一,在地图中对于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一般的地图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判断方法;如果地图当中含有指向标,就利用指向标进行判断,一般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如果是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中,则利用经纬网来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第二,地图中的比例尺,其重点要求是对比例尺进行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计算过程中知道公式是前提,关键是在计算过程中单位的换算。第三,对图例和注记的认识,特别是经常出现的内容,有山峰、河流、城市、铁路……在对每种方法进行讲解时需配一幅相应的地图,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
    除了对地图三要素的掌握之外,还应注意读图的方法。第一个是先读图的题目,这是一幅地形图还是交通图,或者是政区图……有些题目是在地图的上方或者是下方,还有一些是在题干当中所给出,还有一些是几道题的地图绘制在一起,此时需要读的是题的标号;其次是对图例和注记进行识别,如地形图中黑色的三角形表示的是山峰,而在矿产资源图中黑色的三角形表示的是铁矿,地形图中绿色一般表示的平原,蓝色表示海洋;最后是地图的内容,如果是地形图一般就分析山地的地形部位,如果是中国政区图那么就要提取中国政区的相关信息[2]。
二、分析地图的必要方法“绘制地图”
    在学生学会认识地图之后,会对其做出相应的学习记忆,在记忆过程中最好的方法是边识记边动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利用笔的勾勒加深在脑中的记忆。例如,在学习中国山脉走向的时候,利用PPT展示中国地形图进行讲解,东西走向的天山、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长白上、西北-东南走向的祁连山……这些山脉的位置、走向等都是需要我们在地图中进行识别运用。那么学生在记忆的同时还需要纸笔的配合,第一遍记忆时可以利用地形图直接背诵记忆,知识点完全消化之后可以进行第二遍的识记;第二遍可以利用一张非常透明的纸覆盖到教材中的地图进行蒙画,然后利用描绘好的空白地图完成山脉名字的填写;第三四遍直接拿纸进行临摹,然后五六遍关上书本进行绘制,后面两次操作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忆力好的可以少几遍,记忆力较差的可以多绘制几遍。

这种方法第一遍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后面的则需要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根据上述的方法落实,对中国地形图的识记也就能更好的掌握了。
在绘制地图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采取对比记忆的方法,特别是对于结业考试。例如印度巴西的知识点,首先绘制这两个国家的简笔图,其次标注城市,印度首都的位置及名称——德干高原和新德里,巴西首都的位置及名称——巴西高原和巴西利亚,其共同点都是位于高原地区;印度最大的城市——加尔各答,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印度最大的港口——孟买,巴西最大的港口——里约热内卢;地形特征都是从北向南排列,印度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而巴西为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对比记忆能够加深我们对地理事物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在脑中绘制地图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分析地图的途径“互动式课堂”[3]
对地图的基本内容、步骤等有所了解之后,慢慢的反复运用地图进行分析理解,这里分析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只是起引导总结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美国的知识点时,将所讲的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包括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自然环境特征、经济发展特色及重要的城市等;接着进行分组讨论,根据上述问题可以将班级分成十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看看两个小组哪一个讨论更全面,地理位置一般分为三方面——海陆、纬度、半球,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形、河流、气候等,这两个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几乎每个地点的学习都要掌握这方面的内容,如中国、亚洲、南亚、欧洲西部、俄罗斯……培养这一方面的分析思路非常有必要;接着请小组代表回答所在小组讨论的答案及心得,最后老师结合PPT再进行总结。要想完成以上任务,学生需要掌握这几个知识技能:①对经纬度的掌握以及半球的范围,②对七大洲四大洋位置的认识,③图例和注记的识记,④对教材知识点的熟悉程度,⑤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什么颜色表示多少海拔高度、在气候类型图中什么颜色表示什么气候区等等[4]。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还可以进行一定的奖励,给与其肯定;而表现稍差的也要对其进行鼓励,期待着学生再接再厉。通过这种互动式课堂的展示,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激发起学习地理的兴趣,展示自我魅力。
    四、利用地图,使其作为总结复习的捷径
    在总结复习的时候,利用框架图、流程图等等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便利的,地图使零散的知识点完整化,空间性的知识点具体化,让学生的思路非常的清晰,也能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特别是总复习的时候,学生也能够更好的掌握以及运用。例如学习七年级下册的内容时,知识点基本上属于区域地理,其学习内容及方法大致相同,最开始学习亚洲,其重点分析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经济发展特色……地理位置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掌握三个方面,地形、河流、气候,相应的需要亚洲地形图、亚洲河流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经济发展特色主要是工业、农业、旅游业等……掌握了知识梳理的方法同类型的知识点都可以套用,学生也能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
    言而总之,地图在初中课堂中的运用必不可少,学生也必要掌握其知识要点,知道怎么看,怎么分析,怎么用,这都很重要,也能够利用地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空间结构,培养其空间想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地图的运用也要合理灵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探索研究地图的重要性及应用性。
        参考文献:
[1]熊绍莲;高中地理地图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
[2]王春春;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
[3]刘颖;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
[4]柳钊;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