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巧
西安高新一中沣东中学
摘要:新课改目标下,要求在地理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运用。可视化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极大地提升地理教学的效率。本文就可视化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了思维导图与概念图、地理图像、地理视频、地理图表四种应用策略,希望可以给地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核心素养;可视化教学;思维导图;地理图表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但与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脱节,学生理解与运用能力不足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上进行探索与创新。可视化教学就是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符合地理教学目标要求的一种有效教学路径。
一、可视化教学的内涵、价值与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可视化教学的内涵
可视化教学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把知识以图片、视频、思维导图、概念图等视觉可见的方式进行表述。可视化教学的主要特征是直观,形象,条理清晰。可视化教学主要包含把抽象的概念化为具象内容,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两种方式。可视化教学的几种表述形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是可以同时使用的。
(二)可视化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价值
可视化教学的形象性与直观性特征,让高中地理知识化繁为简,有助于高中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可视化教学中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有助于高中生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视化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极大丰富了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活了课堂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深度学习意识有很大效果。
(三)可视化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现状
可视化教学虽然是在新课标下才被重视的教学理念,但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依然有可视化教学的影子,比如地球仪的应用,地理图片和地图的展示等。只是在之前的地理教学中,教学方式依然偏向于理论讲授和图文讲授方式,对可视化教学的使用频率不够高,使用方式也不够灵活。
二、可视化教学方案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与概念图
思维导图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来显示思维特点,运用树状图把思维的递进关系形象化。思维导图只有一个中心,中间的连线代表每一层与上一层之间存在的隶属关系,是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展现。思维导图具有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分类学习。概念图是运用节点表示概念,展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重在展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概念图每条连线代表的关系可能是不同的,主要用于深化高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比如湘教版高一地理第一册第二章内容“地球的表面形态”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以“地球的表面形态”为中心,第二层级包含流水地貌、风成地貌、冰川地貌、冰川侵蚀地貌与海岸地貌四大地形,喀斯特地貌属于流水地貌中的一小类,则被分到第三层次中去。思维导图中各种地貌之间的关系清楚明了,教师在本章内容之初,可以先绘出思维导图第一层和第二层,让学生对本章进行整体把控。在每一小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再逐渐添枝加叶。等到整章内容学完,学生对本章大概内容也会在脑海中形成框架。比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一地理第四章水循环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借助概念图进行讲解。在水、冰、水蒸气三者之间的关系用双向箭头表示,并用文字标注“蒸发”、“升华”、“冷凝”等关系,让学生通过概念图来掌握水的循环过程,和几种不同形态的变化。
如果不借助图示,学生很容易把内容弄混淆,有了概念图以后,学生能借助图形来理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在学习完对应知识以后,教师也可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或概念图的形式来让学生进行节点填充和关系解释,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二)地理图像
地理图像指的是含有地理信息的图像,可以是地图,可以是景观图,可以是地质地形图等。高一地理知识中,地理信息容量巨大,甚至很多内容必须依托图片进行讲解。虽然这些内容都能在生活中寻找客观存在进行对照,但因为条件限制,大部分内容是很难去实现的。对于无法通过实践去探索的内容,地理图像就是辅助教学的最佳方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图像记忆比文字记忆更深刻,学生通过在对照文字内容观察图片,对于文字描述的理解会更直观,对相关内容的记忆也更深刻。
比如在湘教版高一地理中,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形地貌特征,植被与自然环境,城乡景观,交通运输等内容,都可以借助地理图片进行授课。结合地理图像,可以对地震的震源深度与传播范围进行分析,对地震的造成的结果进行感知。通过相关画面可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尊重,培养学生的人地和谐的地理核心素养。地震示意图则可以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对地球内部圈层进行了解,并科学地认识地震现象。地理图形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种地貌形态与不同地区的景观特征,通过图像展示激活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自发出现想去亲眼看看的想法,学生也会在学习相关知识时更主动。当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对应内容时,也能做到正确认识。可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图像的应用价值是非常高的,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去使用地理图像来辅助教学。
(三)地理视频
地理视频是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的内容展现形式,地理视频相比于地理图像来说是动态展示,其内容更为丰富和生动。地理视频因为包含的内容元素较多,因此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比如在背景音乐的配置上采用学生喜欢的流行乐,在文字上应用幽默轻松的风格,在画面展示上也比单纯的图像更为丰富,地理视频展示的内容可以是景观实录,可以是动画演示,也可以是旅游攻略。教师通过合理的视频展示方式,可以深化对地理知识的解读,地理视频的方式也符合当代高中生追剧上网的生活日常,能提高学生对地理课堂的兴趣。
(四)科学图表
与数学图表的概念一样,地理知识中的图表可以是数学中常用到的扇形图、折线图、柱状图等统计图表,也可以是韦恩图、流程图等图表。图表的应用是为了对知识进行归类和对比,展现知识的共性与个性,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过程等内容,不同的图表强调的知识重点也不同。但应用图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难点进行简化,对重点进行突出,对易混淆的点进行区分。图表的应用既是教学在教学时的一种有效内容展现形式,也是学生在自我学习时需要掌握的一种高效学习工具。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应当加强对图表的使用,并引导学生应用图表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学习“人口迁移”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折线图,以时间轴为标准,展示世界不同区域的人口变化,或国内不同区域的人口变化。通过图表可以直观地看到对应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在学习“工业区位因素”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构造韦恩图进行说明。借助韦恩图把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三者进行并列与重叠,再根据污染类型来对应企业类别,能够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总结:可视化教学的内容很多,探索角度不同,运用策略也不同,但其本质都是为了简化所学内容,帮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着重于对教学工具的应用方面,高中地理的可视化教学,还需要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可视化教学工具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郑丽娟.促进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1(08):35-36.
[2]方志英.高中地理思维可视化教学的实践应用[J].新课程,2020(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