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
沧州体育运动学校 河北沧州 061000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给学生适当地普及、渗透家国情怀思想是目前教育界一致认同的教学理念。而所谓家国情怀思想,是经过几千年历史长河的磨炼所保存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它的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家国之间的共同体意识以及每个人所拥有的仁爱之情,它强调个人的修养,提醒人们要重视亲情、心怀天下。将这种传统文化与高中历史知识结合起来,对学生学习历史会有很大的帮助。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家国情怀思想的理解不足以及相关知识储备较少,需要教师在渗透途径上多想办法。本文将近几年自己在教学中做法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教学;家国情怀教育
1、导言
家国情怀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人文追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部分。高中历史教学中,涉及到的家国情怀主要包括对国家、传统文化的认同;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担当及健全的品格、积极的人生态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这不仅能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还能让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国家发展,能强化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
2、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的主要目的
第一,契合新课标及学生发展需求。新课标提出,高中历史课程应该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历史发展规律进行阐释,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契合了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在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思想,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上来。此外,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也满足了学生历史学习的时代性特点,通过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做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灵活的应用教材知识,这对于学生历史意识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第二,实现历史课程多样化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还能体现出历史学科多样化教学的特色。家国情怀的涉及面十分广泛,包括国家荣耻、传统文化、家国关系等,包含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多样化,并且能满足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要求,促进学生时空观念、历史理解能力的提升,学生的历史价值观也会在家国情怀培养中逐步完善。
3、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途径
3.1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家国情怀教育效果
在当今的教育界,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远程教学等手段,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对家国情怀了解较少、理解不透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与家国情怀相关的图片、纪录片等。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克服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通过多媒体播放与家国情怀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学生能够对家国情怀的相关知识有更为透彻的理解,能更好地实现在历史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目的。
如,我在讲授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一章节时,就通过多媒体将课本中的知识内容与家国情怀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做了一个专题幻灯片,在课堂上放映给学生们观看。通过此种方法,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节省了很多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使学生对于家国情怀相关知识有了更直接、更形象、更深入的了解,实现了课堂目的。
3.2扩展资源,丰富家国情怀内容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思想培养,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乡土历史蕴含着浓厚的情感力量及精神价值,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良好关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挖掘乡土资源,借助乡土资源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如在《现代中国的教育发展》中,很多学生一提到教育,会从内心产生抗拒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单纯地复述教材内容,会让学生感觉学习很无聊,不利于学生学习。
对此,在课前我收集我们学校创建以来的发展历程图片,并将这些图片作为课堂导入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来总结我们学校的发展情况,进而以小见大探索现代中国教育发展历程。这样,会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同时也会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曲折,学生真正意识到“国家兴衰,系于教育”。
3.3将真实历史事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促进家国情怀教育的深入
中华上下五千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很多,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这些英雄人物及在其身上发生的英雄事迹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不了解之前所发生过的那些著名历史事件,其中很多历史事件对于家国情怀的教育有非常好的辅助作用。像教材中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这些历史事件都是家国情怀的很好体现。我在历史课教学进行历史故事的讲解时,注意将家国情怀穿插其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他们始终跟着自己思路走。学生不仅学习了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了详细的了解,从中也知道了许多关于家国情怀的知识。将真实历史事件与教学相结合,给学生解释说明其中所体现的家国情怀,以此来进一步推进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的渗透。例如,我在讲授第六单元《祖国统一大业》这一节课时,先对该节课的真实历史背景对学生进行普及,使学生能够提前了解这节课所发生的历史背景、事件等。之后教我在进行课本内容讲授时,就可以进行家国情怀相关知识穿插,在讲授课文原文时不时地将从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向学生提问,比如这个事件里的某一个人物所做的哪一件事情体现了这个人物的哪一些家国情怀?又或是这个事件的发生体现了哪些家国情怀?教师引领学生去了解这些历史故事,加强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并使学生更好地受到家国情怀思想的熏陶。将真实历史事件与家国情怀的教育结合起来,无异于创新了高中历史的教学模式,但最大的好处还是使学生在掌握、巩固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认识家国情怀。
4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现实意义以及影响
家国情怀是个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已经成为华夏子孙最真挚的情感寄托和价值追寻。家国情怀可以帮助当代青年学生建立起乐观自信、勇于担当的人生态度,树立起个人的思维核心体系,完善人格特征,塑造理想样态,以更好地融入国家、社会和民族的伟业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承接全人类共同价值立下鸿鹄之志,凝聚磅礴力量。同时,在社会越发和谐稳定、文化越发多元繁荣的当代,对高校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认同感教育还,需要积极引导青年学生从“文化觉醒”到“文化自觉”再到实现“天下大同”“命运共同体”的境界,彰显教育价值澄清、价值引导、价值追求的过程和教育强大的张力和生命力。与此同时,对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教育,更应在个人前进过程中把立志、立德和立身相统一,将“个人”与“国家”相结合,将“个人梦”与“国家梦”相融合,实现个人价值目标与国家发展目标的同向同行,主动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从而敲响出属于自己和国家的最强音。
5结束语
总之,要想将家国情怀思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进去,不能只靠教师本身,更需要学生与教师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下应将老师讲过的内容及时进行复习,再次去深入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知识。学生在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之后应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素养,二者相辅相成,齐头并进。只有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显著提高,在历史课教学中才会实现历史知识和家国情怀教育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林小琳.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3):3.
[2]何选.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04):151-152.
[3]吕秋菊.高中历史教学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华夏教师,2020(08):37-38.
[4]郭晶.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深化家国情怀[J].中国农村教育,2019(0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