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   作者:王青
[导读] 美术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其他科目难以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王青
        榆林市第四中学
        【摘要】美术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其他科目难以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具体来讲,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学生没有类似于面对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压力,他们的积极性普遍较高。因而初中美术教师要尽可能地挖掘美术学科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着十分丰富的收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美术学科的功能之一,初中美术教师必须要有所体现。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能力;培养教学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育是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的重点,通过带领学生赏析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教师应该采用相应的措施,将美育带入课堂,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感,提升审美能力。
        一、做好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学科具体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首先对美术学科自身有深入的了解,美术学科需要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掌握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从而形成学生对美术的审美感和艺术感,进而运用到生活当中,促进对生活中事物的认知。因此,针对美术学科,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做好课程的导入,也就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注重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将所有的知识点由易到难不断深入。同时,要添加一些有趣的初中生喜欢的一些元素,通过这些元素的汇入增加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注重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当中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对于符合自己爱好的相关美术内容的学习从而促进美术教学的顺利展开。
        二、通过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方式,培养审美情趣
        在美术课堂上,学生是参与的主体,教师则进行指导和帮助。为了促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一定的培养,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体验或者自主操作。比如在学习“从心底接触自然”的内容时,教师可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各种季节的图片与视频,同时让学生了解影像中不同角度的拍摄效果,并且进行讨论与交流。一名学生说自己喜欢用广角镜头拍摄秋天的稻田,因为这样能拍出一览无余的效果。然后,教师让学生将之前所准备的照片或者自己拍攝的影像拿出来,每个小组选取5张,在班上进行投票评选,大家选出拍摄技术最好的一张。从而站在各个角度来进行绘画创作,选出最好的一幅佳作,对其进行表扬和奖励。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引导专业知识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升
        美术课程教学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采用专业知识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高,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收获和认知。美术教学当中绘画是比较重要的课程,这对全面训练以及考核学生美术课程知识学习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这就需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状况,通过专业知识来科学指导学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有效提升。如素描知识点的讲述中,将技能技巧以及作品创新的方法等内容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线条的美感以及结构的构造,让学生从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认识到美术知识的审美特点。

当前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讲述,不能局限在课程当中,要以学生综合学习发展为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素材,为学生审美能力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四、重视美术教学,提升老师的专业能力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学校要重视其美术教育,要增加美术课程的排课数量并且还要招揽一些教学经验丰富并且专业扎实的美术教师,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定期的安排美术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老师的专业能力,让一些没有经验的美术教师增加听课的数量,来增加自己的课堂经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们对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他们对美术进行自主学习,并且还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增加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要从上到下的重视其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才能够保障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才能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要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并且创造美。此时教师就可以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设计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说得就是这一道理。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可以考虑学生的日常表现,可以结合各种节日内容,他们需要将实践活动设计得充满趣味。这样的话,学生就能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且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例如:笔者在一次教学活动之前发现学生有乱扔垃圾的习惯,就会为学生组织“观察环卫工人”的活动,要求学生用画笔记录下环卫工人的行为。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感受到环卫工人的辛苦,进而意识到“乱丢垃圾是错误的行为”这一点。在过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时候,笔者就会引导学生进行海报的设计,帮助学生学习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在母亲节的时候,笔者就会组织学生制作贺卡和手工作品来送给自己的母亲。在赠送礼物的时候,学生需要观察母亲的表情,并且用画笔记录下来。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有着感恩父母的情感,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六、拓宽学生知识面
        初中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丰富学生的知识面,通过丰富知识面的方式,让学生与作品产生共情,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创作者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讲解艺术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涉及的科学,提高学生对美学的理解能力。例如,在鉴赏《最后的晚餐》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美术作品,从美术创作的角度,教师让学生自主发言,从作品内可以看出什么信息,说出自己了解的美术创作手法等。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创作背景,由学生讲解作品中的故事。教师在此基础上为学生适当的科普耶稣和犹大的故事,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美术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样化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方法的创新应用和科学的选择,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为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喜哲.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
        [2]魏蓝.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8(16):186.
        [3]叶丽莎.中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随学段增长而减退的原因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