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勇英
浙江省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 浙江诸暨 311800
摘要:美术是一门将生活中美的素材加以归纳与升华的学科,它起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美的艺术抽象,最终要回到生活中去。美术的教学,就像是把生活里的美放到课堂中,将艺术与实际的生活融汇一体,以丰富多姿的生活背景充实抽象的美术教学,推动初中美术教学多样化、综合化发展。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要以生活为教学导向,提升学生发现美、培养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乃至于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美术;教学活动
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涨,美术在初中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也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同时,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中,美术学科的教育改革也应当有一个较为深入的推进,尤其是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应当格外地注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向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应当坚持生活化的原则,推进美术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将生活与美术的结合作为教学活动的立足点,培养学生的发现美的眼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美术就在生活中,培养学生发掘心
初中美术的教学目标之一就在于能够带领学生培养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但是在很多的时候,教师都比较匮乏地教育学生,美可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发现。是的,我们总是说,美术就在生活中,但是我们似乎很少教会学生们应该怎么去发现美。因此,学生只会笼统地知道生活就是美术,但是,生活太大了,到底生活里的美术是什么样的?他们不清楚,而这一方面,美术教师们的教育也是相对欠缺的。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因为年龄较小,认识能力比较的薄弱,其实还不具备直接能发现生活里的美术艺术能力,尤其是在没有老师对他们有过系统的教育之前,很少有学生能够发现生活里的美术作品。有的同学可能会存在一些模糊的意识,他们只是简单地凭借感觉,觉得有些画“好看”或者见过的有些书法作品写得“工整”而已。这种现象就表明目前绝大多数的初中生具备了一些简单的发觉美术艺术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在主观上还只是一种自发自觉的状态,在客观上也只是简单地看见,而不是欣赏生活中他们看到的美术。
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欣赏美术艺术的能力。例如:就以美术中的书法艺术而言,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欣赏中国的各种书法艺术,可以展示多种书法形式,让学生认识到书法的各种字体,诸如颜真卿的书法是什么样的,特点在哪里,柳公权的字又好在哪里之类。当学生有了欣赏美的能力之后,自然而然地也就会诞生出发掘生活中的美术的心。
二、教学活动情境化,教学手段生活化
美术的教学课堂是促进美术与生活结合的最便捷的地方。在美术的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是活动展开的主导者和设计者,为了使美术更有效的和生活紧密结合,作者提出以下三种手段。
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美术情境进行生活化教学。美术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图画与色彩学习,更多的还是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对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表达意图的赏析。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正确地感悟生活与美术的关系。例如,美术作品中有大量的关于季节的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是哪个,现实中是什么样的,在想象里又可以是什么景象。等待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了印象之后,再给学生们展示要教学的画作,以此来让学生领悟生活与美术的独特关系。
第二、在美术教学活动上,可以把上课的教室搬移到生活里,可以以室外摹写的形式来教学。例如,在春天的春暖花开之际,美术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们到校园里或者操场上写生,让学生们设身处地地体验生活的美之后,再学习如何绘画。经过对身边的生活环境进行探索与感受之后,学生对所体验的生活的场景情形变化都会产生一个独特的理解与感悟,在他们的作品中也会有一个明显的生活化的气息。
第三、美术教师可以带领着学生们多多欣赏生活中的美术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有着丰富的美术作品,它们种类丰富,风格多样,如果能将生活里的美术作品带进初中的美术教学活动里,将会很大的程度上促进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例如,美术教师可以把教学活动开展的场所就设在美术馆、艺术馆、或者书画展览上去,带领学生实地沉浸式地体验美术的魅力,让学生切身地感悟美术作品。在活动现场,教师们还可以和孩子们进行一对一地交流,针对式地教学生欣赏生活里的美术。
三、艺术源于生活、美术表达生活
艺术是生活的抽象与拔高,学生只有具备了欣赏生活与美术的能力之后,在某种程度上,才会具备了一定的表达的能力。所以在美术教学的最后的内容,才应该是如何用美术的语言来表达生活。对于初中的美术教学来说,教会学生如何欣赏生活里的美术只是手段与途径,如何用美术来表达生活才是美术学习的最终目的。生活是会产生情绪的,美术是可以来表达情绪的,生活与美术的结合,就是用生活来指导美术,用美术来反映生活。
美术教师的教学活动完全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美术作品表达生活。美术来源人们的日常生活,其最终必然要反馈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教学生如何利用美术作品表达内心的情绪与想法。例如,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情感态度,如暖色调表示开心喜悦等正面情绪,冷色调可以表达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美术能够表达生活,除了表达作者在生活中的情感之外,还可以记录生活里的情景。学生的生活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带着学生们把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回归到美术最原始的功能上。
如何用美术表达学生的生活,是我们的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的着重点。美术的艺术不仅仅只有欣赏,表达也是初中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说我们的学生可以发现美术,理解美术,欣赏美术,而不能够创造美术的话,那毫无疑问的,美术教师的教学是有欠缺的。初中美术的教育教学应当有一个清晰的意识,美术对于培养学生的是综合性的素质以及艺术的视界,只有当学生具备了用美术的艺术表达他们的生活之后,才能算的上是美术的教学有了初步的效果。
总而言之,生活之于美术而言,如同水之源、木之本。初中的美术教学活动,浅尝辄止的美术的教学远远不够,学生的生活才应该是美术教学的“主心骨”,是整个美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生活对于美术教学活动主导性作用应当全面贯彻,教学活动的之前之中之后都应该有意识地推动生活与美术“牵手”。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值得花细功夫来“精雕细琢”,美术教师们不必要求学生立竿见影地就具备了专业的审美能力,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们共同放慢彼此的脚步,走进生活,慢慢地发掘生活的美术。
用另一句话说,在初中美术教学的教学活动中,生活中的美术作品是一系列优秀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生活中的美术和初中美术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为学生选择合适的美术资源,拓宽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中的美术,同时也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生活在初中的美术教学里真正地发挥作用,从而有效地提升初中美术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姜卫明.家校同行,让教育不再孤单——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引领家校共育初探[J].教育界,2020(50):69-70.
[2]孙红.教亦有术 美益求美——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分析与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20(21):71-72.
[3曹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考试与评价,20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