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军
杭州市萧山区北干小学 浙江杭州 311220
【摘要】田径训练对学生的体能训练知识、提高体能训练及运动水平都可以带来有效的帮助。小学体育是开展田径训练的最佳时间,这个时期为学生奠定良好的田径训练基础以及田径体育相关的知识以及素养,为学生日后的体育课程学习非常有帮助,同时田径训练也是为国家选拔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秉持着让学生在德智美体的全面发展,对小学体育展开田径训练的有效策略尤为重要。要想体育田径训练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发展,还需从小组互补、课程需要以及学生身体特性这几方面来综合考量,制定可行性的训练方案,要切实结合体育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完成小学体育课程中的田径训练。
【关键词】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方法策略
田径训练主要是说老师在体育课堂上按照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和田径训练的大致内容来让他们参与进一连串的训练活动中,进而增强其自身的田径技能,培养其形成良好的竞技精神。小学生属于一种特殊的群体,其身体和心理正处在逐渐发展的关键时期,柔韧性非常好,但是却有着耐力不足等等弊端,所以,在课堂上怎样辅助学生自发控制好在训练时产生的惰性,引导他们在合理的训练环节中,知晓田径训练的有效方式,是小学阶段体育老师一定的着重探究的首要问题。
一、我国小学田径训练现状
(一)小学田径训练安排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
小学田径训练安排不科学、不系统的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课程学习上,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接近考试的时间段,体育课经常被主科占据,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就很低,更何况是额外的田径训练活动了。这导致学校对田径训练教学任意安排,缺乏合理性和系统性,学生缺乏科学系统的田径训练,不仅是田径水平得不到提升,更无法实现强身健体的功能,这极大限制了我国田径后备人才的选拔,影响我国田径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田径训练效果受制于教师教学能力
学校对小学体育不够重视的另一个体现是对体育教师的不重视,不重视优秀体育教学团队的建设,导致小学体育教师数量少、教师水平偏低的现状。多数小学体育教师疲于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缺乏教学创新与改革的动力,部分小学的体育教师甚至是其他教师兼任的,他们缺少专业的田径运动知识,包括田径、运动负荷、体能训练、运动心理辅导、运动恢复训练等方面的知识,不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运动能力,也不能保证他们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以及训练后的高效恢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小学田径训练的效果,不仅无法达到开展小学田径训练的目的,同时造成了优秀运动人才损失。
二、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教学策略分析
(一)变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师教学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在一些学校,学校建设规划好了,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学生在新的场地进行体育锻炼和田径训练,学生身心健康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有些地区,教师依然奉行“学习成绩第一”的教学思想,导致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不够,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在体育田径训练中,开始带着满腔热情与,但是由于教师教育思想的落后和教学的单一,学生在后续的训练中,热情逐渐下降,参与度也明显下降。虽然有的教师创新了教育方法,但是不适合学生训练,学生进行训练的热情也是慢慢下降,所以教师在尝试素质教育时,必须与学生需求相合,创新自己的教育方法,为学生和自己“减负”。
(二)明确训练目的激发学习热情,取得多方支持
田徑训练是一个需要长期参与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最终的训练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田径相关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有关的运动知识以及运动的技巧,还要对于训练的目的以及训练的不同形式有所了解。通过了解训练目的,认识更多的田径训练形式,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得到相应的激发。
田径训练的目的,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其一,通过田径训练,学生的身体机能会有所提升,在参与体育运动或者日常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都能够保持一种精力充沛的状态。其二,通过长期的田径训练,学生的意志力可以得到训练,可以说这种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强度极有帮助。
在这些具体目标的引导下,其他学科的教师与学生家长,都会更为重视学生的田径训练,为训练提供方便。例如,班主任教师会对学生进行田径日常训练的监督,家长也在节假日引导学生进行共同的体育训练。
(三)融入互联网信息教学,推动田径训练的有效性
互联网发展与小学体育的融合,使教师体育教学更具现代性,为培养更多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奠定了有效的基础,并在田径训练中采用了信息化的教学。不仅改革了教学方法,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回到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了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理解以崭新的学习态度和视角学習体育文化。就拿跳高这一田径训练而言,教师可以使用微教学通过微讲座视频向学生讲授运动要领,并充分理解和掌握起跑时腿和脚的力量等核心要素。因此,在进行田径训练时,我们会与学生进行有计划的,有目的的讨论和交流。
我们都知道对于跳高而言,弹跳力是重要的因素所在,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微课自学动作要领的前提下对学生展开弹跳力的专项训练,使得体育教学更加具有效率性。
(四)项目器材的组织与安排
田径训练项目所需要用到的器材已经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下,越来越符合人体特征和人性化,其也成为了田径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工具。教师应选用安全环保材质的相关器材,配以独特的外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其体育运动的参加欲望。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根据教学目标来对训练器材进行合理选择。例如,在跨栏接力跑中,障碍的间距为6米,但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对于跨栏跑的畏惧感,所以应尽量降低栏架的高度,或是加长障碍的间距等,以此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能力。合理的器材摆放和场地规划是保证学生课堂练习密度和有效性的前提之一,而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及时应对和调整也应是教师所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之一,这其中还不乏健康安全等原则。
(五)增加资金投入,优化教育环境
学校方面要重视对于田径人才的培养,为学生的训练提供良好的体育环境。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训练环境,学校领导要合理分配学校资金,对学校资金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和使用。增加对于小学体育田径运动的资金投入,改善学生的训练环境,购买一些必要的体育训练器械,为学生提供自我锻炼的机会。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利用校方资金设立一些奖项,给表现良好的学生发放奖金,这样可以有效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田径竞赛中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利用教育资金进行外出学习,带领田径运动员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可以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六)加强教师形象培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绝不仅仅只包括文化课老师,体育教师对于孩子人生的影响也十分重要。要想提高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效率首先要发挥教师的榜样和导向作用。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体育教师很有可能认为自身不受重视而产生自我放弃的思想,但大家应该正确的认识到体育教学和田径训练在学校课程中的重要性,这也是学校教学中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教师面对社会的轻视质疑,应该要做的是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加强对自己的监督,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改变他人错误的看法。田径训练是一个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很辛苦的工作,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高强度压力下,很容易使体育老师体力不支。但每一位体育老师都应该秉持着责任的态度,对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发挥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学生共进退,一起参与训练。
(七)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的高效和有效
如果长期坚持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不仅会令学生田径活动感到枯燥无味,还会使学生对体育课堂感到无聊。单一的教育教学模式对于田径教学的整体效果相对不够明显。因此,小学体育教师极需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实现教育教学科学的高效性。例如,大多数学生习惯于将田径运动用于田径运动训练,教师可以将田径运动训练设置为多种挑战性比赛,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训练内容而言,教师安排的培训活动可以多种多样,从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于小学体育课程中的田径训练改革的需要不断深入,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选择出适合学生长远发展的田径训练教育教学的模式,通过体育课程的田径训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有效的终身田径运动的观念,帮助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以后的生长发育中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八)加强校方理解和家长支持
开展田径训练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计划想要顺利实施必须要得到校方领导的支持,然后对学校场地、设施等根据标准要求进行投资建设,确保体育田径训练能够在标准场地中顺利实施。同时,田径训练还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要让家长明白小学生进行体育田径训练对学生自身的好处,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質的重要性,让家长能够以支持的态度来对待体育教学,让家长平等的看待文化课教学和体育课教学。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运动情况,来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向家长讲明体育田径训练的好处,比如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竞争等优良的品质,能够助力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获得家长和校方的双重支持,才能不断奠定体育田径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课堂的田径训练过程中,教师逐步认识到系统培养学生的意义和重要性,通过方法和训练策略的改革,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模式,在科学的指引下促使学生田径学习效率的提升。此外,教师构建趣味性的训练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为教师践行不同训练项目做好了铺垫。在课堂实践探索过程中教师通过方法的整合和更新,不断指引学生完成高效的田径练习,会优化课堂教学的改革,促使学生取得进步,让学生的实验成果与素质教育时期的要求相吻合,推动学生的发展。但是,教师仍需探索田径训练的有效方式,为学生创建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空间,提供更加科学的方法,保证学生终身田径训练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董帅.提高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有效性探究[J].田径,2019(07):76-77.
[2]唐美贤.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的措施分析[J].田径,2018(07):9-10.
[3]戴居华.基于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的措施分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