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湖北省罗田县实验小学 438600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从课内和课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自学能力;课内;兴趣;课外;主动权
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一般不太重视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满堂灌’的教学现象还普遍存在。这也是学生不能减负,英语教学成果低下的原因之一,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作为小学英语启蒙阶段,更是如此。
小学生年龄还小,他们活泼好动,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所以他们的自学能力的养成需要我们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等方面加以引导,督促和培养。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入手。
一、课内:
1、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起重要作用。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课堂上应多运用电教平台,多利用生动的课件、图片、漫画,做英语小游戏、猜英语谜语,教英文歌曲等,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生的自学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日复一日的耐心和细致的引导和培养,才会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养成在课前预习的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单元都有坚持预习。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课前阅读掌握课文大意,能基本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预习让学生找出不会的问题。
教师也可以从中得到较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以便在教学中更好的有的放矢。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自己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初见成效。
2、学生自学能力的逐步深入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学,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还必须在此基础上逐步放手,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要求进行自主学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逐渐加大难度。教师应在总揽全局下,积极创设语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下畅所欲言。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比如可以设计情景,进行全班活动,组成对子,行与行、列与列、小组活动,还可以设计看图说话,虚拟情景等。这样,不仅能给所有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能使所学的新的语言知识不断重现,不断运用,从而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课外(丰富课外,形式多样)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因此,教师还要设法丰富学生的课外的学习内容。学生学习语言,不仅要求他们自己懂所学的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会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具备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而这些好多都是在课外得到实践的。所以,我们教师课上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课外还要增加学生知识的获得量,不断扩大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范围,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而这一切,教师都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实现。如:
1、英语竞赛。如单词、词汇竞赛、智力竞赛等。
2、英语会话。如与外国人进行实际对话交流;开展英语角,让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讲英语故事,表演英语剧等英语游戏活动。
3、看原声迪士尼电影。
小学生都有好表现自己的习惯,因此,所有的这些形成的活动,教师都必须事先设计好,提前通知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去准备,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活动中教师要加以适当的鼓励与纠正,让他们始终有一种成就感,那么,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才能明显提高。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自己的能力。实践证明,让学生独立地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好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英语教师平时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这样他们就会把学习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知道学什么以及怎样学。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学习成绩也会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