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华
秀山县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隘口镇初级中学 重庆秀山 409911
摘要: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大自然中的生命体,生物中存在着很多美学的部分,无论是生命本身还是生物离不开的生存环境,其实都存在着很多美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感受和发现。所以生物教学是落实美育教育重要的途径,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融入到生物课的教学中,去挖掘其中美的元素,去努力创造美,从而发挥出生物学科的美育价值。本文就初中生物教学与美育教育的融合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美育教育;初中教学
美育对智育具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美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生物学科中其实也蕴含了很多美学的内容,教师如果可以把生物教学和美育进行有效的融合,则能获得很好的效果。所以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从生物学科中挖掘美育元素,找到有效的融合策略,让学生在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获得美学知识,促进美育教育的效果。本文就初中生物教学和美育教育融合进行探究。
一、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感受美
在生物教学中落实美育,具有着一定的优势,生物中有多彩的植物,有变化万千的动物,而且生物和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形态、结构还有生态美。所以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出美的因素,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美。
(一)生物的形态美
自然界当中存在着很多的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者为学生播放录像,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出生物的多种形态,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感受到大自然当中的和谐之美。可以从鹰击长空还有鱼翔浅底中感受生物的生命之美,当学生对于这些生物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后,便能发出无限的感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生物的结构美
不同的生物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所以可以充分的展现出结构之美。比如在水中游泳的鱼,在草原上奔跑的马,它们分布在水中、陆地上,都点缀着我们的大自然,给我们美的感受和体验。还有各种精巧的蛋壳、贝壳、龟壳,以及人的头盖骨,都是曲度均匀,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美的元素,有效的落实在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的去体验和感受。
(三)生物的生理美
像是就由一个细胞组成的草履虫,就能够完成一般动物所有的生理活动,还有猫头鹰的羽毛和特点和无声飞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还有在猫的爪子下面有肉垫,在指头末端有勾爪,可以缩进或者伸出,这样能够在黑夜准确的捕捉到老鼠,这些其实都可以很好的让学生去感受到老鼠的生理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四)生物的生态美
每一种生物对于大自然的环境其实存在一定的适应性。比如仙人掌的叶子成刺状,北极狐还有白熊猫身体为白色其实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等等,这些生物的体态样貌都是一种顺应自然环境的生态美。
二、注重教学艺术,让学生欣赏美
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艺术本身就是要创造美的形象,带给人们美的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尊重生物学科本身的规律和特点之外,还应该充分的利用各种艺术手段,去美化生物整个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欣赏到自然之美,也能感受到生物教学的艺术魅力,实现学生欣赏能力的提升。
(一)展示生物教学内容之美
教师要把握生物课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美的元素,去充分展现出各种美的形态。比如在学习水中相关生物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水中不同的金鱼,然后放在一个玻璃钢中让学生课堂欣赏它们的特点,又比如在学习珊瑚等水中植物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特写,让学生欣赏这些植物的美。还有就是在学习花结构的时候,教师可以营造出一个美好的氛围,为学生配上优美的关于春天的音乐,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然后让学生欣赏花的对称美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生物界各种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善于在课堂中运用语言美
课堂教学就是将书本上面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传递给学生,达到和学生之间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那么教师如果在课堂中的教学语言具有一定的美感,往往可以给学生好的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使用成语,让一些生物概念变得风趣,像是画饼充饥——人的条件反射;津津有味——唾液中淀粉酶的作用等等。这样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设计电化教学实验美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色彩鲜艳并且形象逼真的教具,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比如有丝分类这个过程,植物根部对于矿质营养的吸收等等,这些属于微观世界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呈现微观世界优美的画面,这样能够有效的让学生去理解和学习,也可以认识到微观世界的魅力之处。
(四)营造教学氛围美
为了能够营造出教学的氛围美,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思想上面的沟通,达到一种心灵的共鸣,营造出和谐并且民主的课堂氛围。比如在学习生物和环境关系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相关的解说词,这样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绪,更好的融入到学习中,创设了一个美好的学习氛围,更有助于学生身心的愉悦。
三、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一)开办生物讲座培养创造力
在生物教学方面教师可以举办一些和生物学相关的讲座,比如生物学历史还有生物学家的故事和生物科普知识等等,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讲座能够得到视野的拓展,也能很好的感受生命的意义,体会生物学家在认识自然规律中的执着和艰难,认识到科学的真理,这样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坚毅品格和不放弃的精神。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讲座中的素材来落实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也是美育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能够让学生充分的建立起对于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更加崇尚科学,也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二)组织科技小制作,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生物学的知识鼓励学生进行一些艺术方面的手工或者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比如鼓励学生制作花卉盆景,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蛋壳或者蝴蝶制作美术作品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的感受艺术的魅力,体会到使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的一种愉悦的心情。或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叶片制作书签,写下一些祝福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三)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学习生物知识
生物知识很多都可以在大自然中得到答案。所以生物教学仅仅在课堂中开展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当中。可以组织学生去野外观察和采集植物,让学生熟悉大自然中一些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比如在植树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植树活动,这样能够让学生认识植物特性,也可以有效的落实美育。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感受和体验美,艺术到创造美的意义,有效的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还能让学生认识到爱护美和创造美,不断地净化学生的心灵。
结束语: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美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立足于生物学科,挖掘生物教材中美育元素,善于完善教学的方式方法,讲究课堂艺术,注重自己的授课语言艺术的呈现,重视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到更多的生物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能够体验美,引导学生感受美,培养学生欣赏美,最终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本文从几个方面就生物教学和美育融合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给一线的初中生物教师一些启发和参考,全面的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实现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雄英.浅析中学生物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结合[J].赤子,2019,(6)
[2]蒋甜甜.浅析中学生物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结合[J].丝路视野,2017,(2):141.
[3]谭永平.试论中学生物学教材和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中学生物教学,2019,(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