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珂雯
鄂州职业大学?邮编?:436000
内容摘要:当前学前教育已经向贴合岗位目标的方向进行培养,全面“课证融合”的举措推行,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舞蹈教学为例,全面梳理了当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缺失的方面,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建新型教学体系、提供展示平台和改变评价制度的对策,旨在为学前教育学生找到更好的职业发展路径。
关键词:课证融合 学前教育 舞蹈教学 改革 探索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将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行,“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2-13].http://www.gov.cni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 5365341.htm]”“课证融合”的教学理念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胜任幼师的职业,对幼儿课程的教学游刃有余且受到学龄前孩子的喜爱,是幼师们将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幼儿岗位证书有效结合的最佳结果。在当前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课程的实用性背景下,传统的幼师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与幼师在校的学习课程联系不再脱节,只是教育改革的路途是遥远的,“课证融合”需要学校与教师对教材的改进,对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不断充实,以及敏锐的市场职业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探索对幼师综合素养最佳的培养路径。
1 课证融合视域下对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新要求
1.1舞蹈课程的实效性
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市场需求来看,要求当代幼师首先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其次在舞蹈教学能力方面,要具备广博的知识面以及扎实的舞蹈基本功,能为幼儿教授符合身心发展的舞蹈,同时还具备一定的舞蹈改编与创作能力,能全面胜任幼儿舞蹈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都将偏向于实用性,可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教学方案与教学方法的使用都以学生的就业岗位紧密关联。能及时收到市场需求信息并且对自己的专业课程学习作出相应的调整。
1.2舞蹈作品的实践性
舞蹈是一门技术课,处处都体现出实践的内容。无论是对传统舞蹈作品的学习还是对新作品的创编,最终的成果都是以舞台表演的方式来呈现。因而这样一个可视化的艺术形式,在舞蹈思想内容方面就要贴近生活,才能让幼儿感兴趣并愿意把生活中的情感代入到舞蹈表现中。所以实践性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能力培养要注重与生活实践相联系,重视实践与舞蹈教学并重的教学思想,在舞蹈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能及时运用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避免舞蹈脱离市场化的情况出现。
1.3舞蹈编创的创新性
学前教育舞蹈课程,在创新性上要给予更多的培养内容。幼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手段要不断进行创新,尤其是对舞蹈作品的编创更要体现创新性。原因是幼师面对的是学前孩子,而这个特殊年龄段的孩子关注力有限,如果上课总是相近的内容,孩子会失去对舞蹈的喜爱。因此幼师要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最有难度的部分,这需要幼师扎实的舞蹈基本功以及长期的幼儿教学经验。
2 课证融合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方面的缺失
2.1 舞蹈课程设置与“课证融合”要求有差距
在当前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中,舞蹈课程常常以舞蹈专业技能训练为主,原因是学前教育的学生大部分舞蹈基础都很薄弱,但是在“课证融合”的要求下,应当适当进行调整,在保证技能训练和实践环节的课时同时,应适当增强幼儿舞蹈基础理论,加强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与证书之间的衔接,幼儿师资证书为贴近市场需求而设定考核标准,但是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还没有与之形成相配套的舞蹈课程设置,这些都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2 对幼儿舞蹈作品的创编能力太弱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舞蹈作品的创编能力太弱,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幼师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没有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面对走向工作岗位后的编排舞蹈环节,就只能照搬以往自己学过的舞蹈作品,或者对网络上他人的舞蹈作品进行改编,不能以自己的实力去挖掘生活中的舞蹈素材独立完成舞蹈作品的编创。另一部分幼师,能捕捉到生活中的舞蹈元素,也可以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编创作品,但是因为舞蹈基本功的浅薄和舞蹈积淀的缺乏使得编创作品缺乏艺术表现力。总体来看,幼师的整体编创水平都不高,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不是缺乏艺术性就是自己在表演方面效果欠佳。
3 提升“课程融合”舞蹈教学效果的途径
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因整体舞蹈基本功有限,在对幼儿的教学中就出现安排幼儿模仿成人动作,或者只注重舞蹈技巧不注重结合学生的兴趣。加之学校尚没有在舞蹈课程设置方面与幼师资格证书需求形成很好的衔接,幼儿舞蹈教学效果的提升处于艰难的境地,改变这种现状的途径有以下几种方式:
3.1 针对幼儿舞蹈课程构建新型的教学体系
在“课证融合”的市场需求下,传统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课程形式过于单一,基本上由教师作为主导,讲授式教学贯穿始终,很难让学生引起兴趣。因此对幼师舞蹈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针对舞蹈课程的特点构建全新的教学体系。课堂形式要以小组编创排练、模拟课堂、案例总结等多种方式,让幼师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主学习舞蹈再进行创新的意识。
3.2 为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提供展示平台
幼师舞蹈教学能力的快速提升,更需要一个学校整体氛围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集体学习的成果汇报,也可以是幼儿舞蹈教学的赛课交流。例如为学生创造编创幼儿舞蹈节目的平台,对优秀的舞蹈设计以及优秀表演形式做以推广,让学前教育的学生在观摩同学优秀创编舞蹈作品的同时,得到灵感的启发,从而激发自己的创作欲望,在下一次的自我展示中又得到其他同学的点评和专业老师的指导。
3.3 改变幼儿舞蹈课程的评价制度
传统教学对幼儿舞蹈课程的评价方式大多为在校的期末考核,然而在“课证融合”的背景下,要求幼师课程全面向职业实用证书的考试接轨,因此要完整全面考核幼师的舞蹈教学能力,就要对这门课程的考核评价制度做以调整。相应对策是把学生在幼儿园实践的表现以及在学校参与的课程实践活动纳入期末考试的分值中,占考试成绩的一半甚至更多,剩下的分值才来自于幼儿园教学实践的综合表现。这种考核方式一方面模拟了考取专业证书的流程,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建立了考证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对学生提出实践考核方面的要求,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不再局限于对现有舞蹈作品的积累,而是全面发展,尤其在意创编作品与表演作品的能力培养,这种有学习目标且自发形成的学习意念,会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考证目标的相应水平。
参考文献:
[1]娄荫楠,刘世超,贾浩川.关于深化职业教育“课证岗”一体化课程建设的研究[J].才智,2014(07):66.
[2]李玲玲.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接社会需求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0(2):1:1-113.
[3]李少梅,唐宇.“以本为本”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19(9):3-13.
作者简介:
万珂雯(1991—),女,汉族,湖北省鄂州人,南昌大学研究生,鄂州职业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