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教学法在小学低年段歌唱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   作者:李露霞
[导读] 律动教学法主要是通过身体动作表现自己对节奏、音乐旋律、节拍、速度等音乐方面的感受和变化。

        李露霞
        福建省华安县新圩中心小学  363800
        摘要:律动教学法主要是通过身体动作表现自己对节奏、音乐旋律、节拍、速度等音乐方面的感受和变化。使学生可以全方面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这种直观、把实践体验放在主要位置的教学方式非常符合我国的教学理念,尽可能的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化发挥出来。而且低年龄段的学生好动、喜欢模仿,使用这种方式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因此,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学习兴趣,延伸学生的思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对歌唱教学工作的开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律动教学法;小学低年段;歌唱教学;遵循的原则
        引言
音乐的《新课标标准》中具体指出了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教学内容,即是歌唱者本身应保持自信,表情自然,有感情的进行歌唱。歌唱是最基础的爱音乐表现,是最本能表现方式,也是我们表达情感最好的方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心感悟歌曲的意境,理解歌词的含义,把握整首歌的音乐特点,以最自然的方式、最饱满的精神状态进行歌唱是当前音乐课堂的主要任务。同时《新课标》中还具体指出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从儿童的行为特征、心理特点入手,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
近几年,世界三大音乐体系在我国盛行开来,得到了我国音乐学家的认可,相继在我国推广与普及,贯彻到我国每一个角落。而律动教学法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师在进使用律动教学法进行讲课时,学生大多都把目光集中在律动的动作上,并没有将关注点放在律动和音乐的结合点上。脑海里只是在考虑如何跟着歌曲进行律动动作,而忽视了感知音乐本身的节奏感的重要性。学生并不了解音乐的节奏、音律以及节拍,所以在音乐课堂上使用律动教学法的效果并不太可观。
(2)律动方法中动作较为单一。如果教师在使用律动方法时只使用从头到尾就只是拍手、跺脚等方式让学生感知音乐,就会使学生渐渐失去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从心理上抗拒参与音乐活动,最终使学生丧失对唱歌的积极性。
(3)律动学方法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但在使用时很容易忽视使用律动方法的真正目的。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很好的将学生的感情与音乐的渲染力融合人在一起,致使部分学生出现喊唱的现象,没有准确的将歌曲的情感表现出来。


围绕上述的这些问题,我们参考了相关文献,通过阅读有关律动教学法的相关资料,总结出律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第一,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律动教学法时必须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教师应引导学生把音乐贯穿在整个教学课堂之中。学校设立音乐课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倾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提高学生听优美音乐的能力。而律动教学法是小学音乐课堂展开教学的一种手段,必须建立在听觉艺术的基础上,这样进行音乐教学才会有效率。因此,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将听和动两者结合起来,以听为根本的基础上开展动的教学,以动的方式带动学生听觉上的理解,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音阶、节拍等音乐知识。
第二,律动规则应符合音乐知识节拍、音乐旋律、速度等因素相符,并且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将感性感知逐渐转变为理性认知。律动教学法作为一种音乐辅助教学手段,必须尽可能地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心理有感情、面部有表情的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生学习唱歌时,都需要让学生先理解歌曲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唱歌。这样学生学习唱歌就会相对简单一点。尤其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授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先引导学生随着音乐摆动身体,然后先简单的教会学生律动动作,等学生学会后逐渐加深难度,然后带领学生逐步学习每个音乐知识,逐步掌握阅历知识。教师在音乐课堂中使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吸收更多的知识,还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针对性制定教学计划[1]。
第二,教师应多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教学。艺术源于生活,律动教学法应贴近儿童所生活的时空,才可以有效开展律动教学活动。只有使学生本身感受到熟悉感,才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比如:在学生学习《劳动最光荣》的歌曲时,教师可以将歌曲与扫地、拖地等家务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验歌曲中的情景及情感。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也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时的积极性,在音乐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小蜻蜓》一类歌曲中,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蜻蜓在空中飞舞的样子,然后让小朋友学习蜻蜓飞舞的动作,想象自己就是一只轻快的小蜻蜓,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拍挥动着自己的手臂,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之中,以此方式来提升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学习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使用时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相关联,还需要以音乐视听艺术为基础,设计的音乐课程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此来完善以往的律动教学方式,只有与音乐的各种知识要素相融合,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开动大脑、进行思考,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有效的开展律动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音乐教学活动之中,进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萍.律动教学法在小学低年段歌唱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J].黄河之声,2020,(13):84-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