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守春
华中师范大学潜江附属中学
【摘要】 高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结构和机能已基本达到成人水平,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引起了学生心理上的急剧发展,一些学生很难适应,行为上出现了一些异常的现象。本文分析了高中生生理发展的特点、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高中生生理变化引发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 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心理问题
一、高中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
高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末期,也是身体发展的定型期,其身体的各器官机能正逐步达到成熟水平。高中生的身体结构和机能已基本达到成人水平。高中生的内分泌腺比较活跃,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会促进大脑的兴奋。因此,他们常常情绪不稳定,容易疲劳。高中女生的性器官已经发育成熟,而男生则处于性萌动到性成熟的过渡阶段。
二、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不平衡性与动荡性
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具有异时性和不平衡性。一方面这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中生心理的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例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又较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混同起来。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和老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二)自主性与进取性
高中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事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也有了自己的主张。他们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现成的结论,对成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实事求是的证明和有逻辑的说服力。他们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常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
(三)闭锁性与社会性
高中生的心理的发展呈现闭锁性特点,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他们渴望拥有独立的空间,喜欢自己写日记。这种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得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渴望被人理解。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影响,他们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感兴趣,喜欢探听新鲜事,很想像大人一样对周围的问题做出褒贬的评论,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日益活跃。喜欢“假如我是校长”这类角色扮演活动,尤其是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成为他们意识中的重要问题。
三、高中生生理变化引发的心理问题
(一)自卑抑郁问题
高中生特别关注自我身体意象的转变。女孩子开始青春期的发育以后,她们的体型会由于脂肪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一些同学对自己的身体感到不满,对于同伴的评价十分敏感。一些同学会上课时照镜子、梳头发。有些同学不吃饭去减肥,有的同学悄悄改变校服式样,渴望让自己显得更加苗条。有些同学会用奇装异型,打耳洞等方式去吸引同学的注意。身体意象不好的同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他们往往惧怕与同学交往,非常焦虑自己的身体魅力,却又无力改变。因此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男同学则多表现为越来越内向,甚至离群索居,自我封闭,有时又无故烦躁不安,发脾气,易冲动。
(二)早恋问题
高中生有着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受认知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高中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一些高中生内心孤独,他们既感到自己在不断成长,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在提高,同时又往往觉得自己得不到他人理解,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引起很多寂寞、烦恼和痛苦。当这种心理体验变得强烈时,就需要寻找可以依赖的“意中人”来倾诉。高中生的早恋行为是因身材和心理发育,以及客观环境等影响,性意识的萌芽而对异性产生特殊的情绪体验,有意识地爱慕异性,这种早恋现象是青少年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理,心理的需要。由于早恋带有幼稚性、盲目性、朦胧性和幻想性,加上青少年自控能力较差,往往容易引发严重的后果。
(三)逆反问题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即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和自我意识的明显增强,高中生的独立意识非常强烈,特别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开始尝试摆脱父母的保护和管教,不愿别人把自己当成不懂事的孩子。说教会使他们反感,过多的限制、粗暴的指责会激起他们的反抗。
另一方面,青少年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往往不能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认知偏差度较大,因此看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因执己见,行为极端。
苏格拉底曾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太阳,问题是要让它发光。”其实,每个学生的内心都希望自己被人重视,都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让别人肯定自己。作为学生,每天都要与同学、老师相处很长的时间,在升学压力下,在社会的迅速变化发展中,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焦虑、自卑、压抑等心理,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度重视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雷雳 ,发展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Bjorklun, D.& Blasi,C.Chil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An Integrated Approach. Wadsworth,2012
3.张立辉,浅谈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几个因素[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8年03期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范翠英、孙晓军,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